處世絕學(xué)——《守弱學(xué)》
卷一 、敬強篇
世之強弱,天之常焉
譯文:世人有強弱,是天下的常態(tài)。
強者為尊,不敬則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
譯文:面對強者要尊重,失敬會惹禍,生存并強大的法則,是要有自知之明。
君子不懼死,而畏無禮。小人可欺天,而避實禍
譯文:君子不怕死,卻擔心失節(jié),小人可以欺天瞞地,只為躲避實際而來的災(zāi)禍。
非敬,愛己矣。智不代力,賢者不顯其智。弱須待時,明者毋掩其弱
譯文:并不是所有的強者都值得敬畏,為了保護自己而已。智慧并不代表實力,聰明的人不會炫耀自己的智慧,弱小時必須等待時機,明智的人不會遮掩自己之弱。
奉強損之,以其自亂也。示弱愚之,以其自謬焉。
譯文:尊奉那些不值得尊敬的強者并逐步消減他的實力,讓他自我混亂。顯示弱小可以愚弄強者,讓他判斷失誤。
卷二 、保愚篇
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譯文:人們不知道的事情多著呢,知道是幸,不知道也不是錯。
智以智取,智不及則乖;愚以愚勝,愚有余則逮
譯文:聰明者用智計作為取勝之道,智計總有不到位的時候,就會事與愿違。愚人用愚拙作為取勝之道,肯在笨辦法上下笨功夫,往往就能成功。
智或難為,愚則克之,得無人者皆愚乎?
譯文:智計難以做到的事,愚笨方法或可以做得很好,明白這一點,世上就沒有愚人了。
上不忌愚,忌異志也,下不容詐,容有誠也。
譯文:上級不忌憚愚人,卻忌憚不忠的聰明人,地位低的人不容納奸詐之人,而容納有誠信的人。
上明而下愚,危亦安。下聰而上昏,運必盡。
譯文:上司精明下屬愚笨,即使危險也可以平安脫困。下屬聰明上司昏庸,好運就會完結(jié)。
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譯文:說自己聰明的人不值得怕,就怕說自己愚笨的人。
卷三 、安貧篇
貧無所依,不爭惟大,困有心賊,抑之無恙
譯文:窮苦無依時,切忌爭強斗勇。困境會催生邪念,遏止它才沒有禍患
不惡窘者,知天也。惰以致貧,羞也。廉以不富,榮也。蹇以無貨,嗟也
譯文:不因窮困而憎恨,就懂得自然之道了。因懶惰而窮,是恥辱,因廉潔而不發(fā)家,是一種榮耀,因命運多難而窮,令人感嘆。
貴生敗兒,賤出公卿;達無直友,難存管鮑
譯文:富貴之家多有不屑子孫,貧寒之家常出達官貴人;發(fā)達時少有真正的朋友,落難之時才能看出真朋友(管鮑之交)。
勿失仁者終富,天酬焉。莫道苦者終盛,人敬矣
譯文:不失仁心的人終會富貴,這是上天的酬報。不叫訴苦難的人終會盛達,贏得別人的敬重。
卷四 抑尊篇
尊者未必強,名實弗契也。霸者存其弱,勝敗無常焉
譯文: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強者,名聲和實際不一定契合。再厲害的人也有弱點,勝敗是沒有規(guī)律可循的。
弱不稱尊,稱必害。強勿逾禮,逾則寇
譯文:弱者不能自稱尊貴,裝腔作勢一定有損害,強者不越禮法,一越就變賊名了。
不罪于下,禍寡也,目無貴賤,君子也。心系名利,小人也。
譯文:不輕易責難身份低微的人,禍患就會減少。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君子做得到。滿心只有名與利,是小人行徑。
君子尊而澤人,小人貴而害眾
譯文:君子位高會造福世人,小人得志就會危害眾生。
至善無跡,然惠存也。至尊無威,然心懾耳
譯文:最大的善行是自然到了無痕跡,但他的恩惠卻實實在在的留傳。最高貴的人不靠威勢,卻能讓人心悅誠服。
卷五 守卑篇
人卑莫僭,贏馬勿馳。草木同衰,咸存其榮
譯文:地位卑微的人不要隨便冒進,瘦弱的馬不要拼命奔跑。草木同時衰敗,都有茂盛的時候。
君不正臣譎(jué),君之過也。上無私下讜(dǎng),上之功也
譯文:君主不正臣就狡詐,這是君主的錯,上級無私下屬就敢直言,這是為上的功德。
功過由人,尊卑守序,卑不弄權(quán),輕焉。 寵不樹敵,絕焉。陋不論道,暴焉
譯文:功過是人定的,尊卑是靠秩序來維護的。卑下的人不要弄權(quán),會被人鄙視。得寵了不要樹敵,那是死路一條。見識短別高談闊論,會顯得很無知。
堪親者非貴,遠之不辱也。毋失者乃節(jié),恃之者必成矣
譯文:不要隨便去親近達官貴人,遠離他們反而免遭羞辱。不能失去的是氣節(jié),有堅強的信念一定會有所成就。(打鐵還需自身硬)
卷六·示缺篇
天非盡善,人無盡美。不理之璞,其真乃存。
譯文:上天是最善良的,人沒有最完美的。沒有加工過的玉石,它的本性才會存在。
求人休言吾能,悅上故彰已丑,治下不奪其功。
譯文:求助他人不要說自己很有才能,要使上司高興要故意顯示自己的丑陋,管理下屬不能奪取他們的功勞。
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長。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不測之人,高士也。
譯文:君子說話盡顯他的短處,不顯現(xiàn)他的長處,小人使用他的聰慧,不使用他的笨拙。深不可測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內(nèi)不避害,害止于內(nèi)焉。外不就禍,禍拒于外哉。
譯文:對內(nèi)不回避害處,害處便會在內(nèi)部得到解決了。對外不接近禍亂,禍亂就會被阻擋在外面了。
卷七、忍辱篇
至辱非辱,乃自害也。至忍非忍,乃自諒也。
譯文:最大的恥辱不是受人侮辱,而是自我傷害。最大的忍讓不是容忍他人,而是原諒自己。
君子不怨小人,怨天也。小人不畏君子,畏罰也。
譯文:君子不怨恨小人,怨恨上天的不公。小人不害怕君子,害怕人們懲罰。
君子小人,辱之可鑒焉。
譯文: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羞辱他可以鑒別出來。
強而無仁,天辱之。弱而不振,人辱也。
譯文:強者沒有仁愛,上天會侮辱他。弱者不能振作,人們會侮辱他。
辱不滅人,滅于縱怒。
譯文:侮辱不能毀滅人,毀滅人的是放縱憤怒。
大辱加于智者,寡焉。大難止于忍者,息焉。
譯文:有智慧的人常常要承受大的侮辱,因為能理解他們的人很少。忍受屈辱的人往往能躲過大的災(zāi)難,因為他們使敵手停止了進攻。
卷八、恕人篇
天威貴德,非罰也。人望貴量,非顯也。
譯文:上天的威嚴以仁德為貴,而不是懲罰。人的聲望以器量為貴,而不是名聲顯赫。
恕人恕已,愈蹙愈為。
譯文:寬恕他人就是寬恕自己,形勢越是困難越是要這樣做。
君子可恕,其心善焉。小人可恕,其情殆焉。不恕者惟事也。
譯文:君子可以寬恕,因為他們心地善良。小人可以寬恕,因為他們的危險。不能寬恕的只是事情。
富而憐貧,莫損其富。貧而助人,堪脫其貧。
譯文:富人憐惜窮人,不會損害他們的富有。窮人幫助他人,可使他擺脫貧窮。
人不恕吾,非人過也。吾不恕人,乃吾罪矣。
譯文:他人不寬恕自己,不是他人的過錯。自己不寬恕他人,是自己的罪過。
卷九、弱勝篇
名弱者,實大用也。致勝者,未必優(yōu)也。
譯文:被人稱為弱處的東西,實際上是有大的用處的。能導(dǎo)致勝利的東西,不一定是人們所說的優(yōu)勢。
弱而人憐,憐則助。劣而人恕,恕則孝。
譯文:弱者令人同情,同情就是強大的助力。處于劣勢者人們會寬恕他,寬恕就是難得的幸運。
庸人納,納則遇。以賤為恥,其人方奮。
譯文:平庸者人們會接納他,接納就是難逢的機遇。把地位低下視為恥辱,人們才能奮發(fā)有為。
以絀為憾,其人乃進。無依者自強,勢所迫焉。
譯文:把自己的不足視為遺憾,人們才能不斷進取。沒有依靠的人會自我圖強,這是形勢逼迫的結(jié)果。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