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出生不同,命運也會有所不同。
有的人,一生下來便是錦衣玉食、榮華富貴;
有的人,一生下來便是家徒四壁、一無所有。
這是先天的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這并不代表命運不可改變。
一個人的命運,與做事一般,都是受“天時、地利、人和”的影響。
雖說決定一個人最開始的命運通常是天時,先天條件,但是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卻是要靠“人和”,依靠自己的力量力爭上游。
一個人若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自然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做一個命好的人。
在古人的諸多思想中,便給出了三條處世天規(guī),教導后世之人,學會人生的逆襲,改變命運。
心好,命自然好
所謂:“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誕生;一念惡心起,地獄已現(xiàn)前!
人的先天條件雖是不能改變,但也不能因此而自暴自棄,忽略后天的修養(yǎng)和待人接物;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處世態(tài)度比先天的條件還要重要,可以說,人生的福報或是惡報便皆在此間!
“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佛教里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一個人的福分與他的言行善惡同樣息息相關。
所謂“行善福報,作惡禍臨”,想要安享福報,首先要懂得付出,要懂得與人為善。
但也會有人說:“我身上沒錢,也沒什么能力幫助別人,我自己都顧不過來,如何能幫助別人。”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行善不一定要你出錢,只要你心存善念,三觀正就是一種善事了。
善人,不一定是行善事的,但必定存善心;
有一種人,表面上很仁慈,和善,但背地里齷齪不堪,以行善為手段,以利己為目的。
這種人,首先就是三觀不正,自私自利才是他們的真正面目,可以為名利行善,也可以為名利作惡。
帶著功利之心行善,就算是每天不停做善事,也沒有什么福報可言。
所以,你可以無財,但一定要行正;
你可以無能,但一定要存善心,三觀要正;
每天心存善念,專注于事情本身,而不在意結果如何。
這個時候,你的格局就大了,阻力就小了,運氣就好了,福氣就來了。
有所舍,才所得
《道德經》中有言:“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為人處世不要總是處處搶占先機,事事爭上,應該懂得遇事謙退無爭,這樣才能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所謂:“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一個人,不為自己謀求,反而可以成就自己。
清朝兩大名臣李鴻章和左宗棠,就是典型。
李鴻章一生拼命做官,最后卻沒有入主軍機,只得了文華殿大學士的虛銜。
左宗棠一生不諳官場,只求做事,將事做好,反而做了軍機大臣。
李鴻章因清廷孱弱,面對列強挑釁,一味避戰(zhàn)求和,結果戰(zhàn)爭還是免不了又不做積極應對,最后身敗名裂。
左宗棠不畏強暴,鐵骨錚錚,力抗侵略,收復河山,最后功成而傳頌為民族英雄。
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是才智超群之人,都是以公心為國之人,結局卻反差如此大。
這正是應驗了“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舍得道理。
所謂:“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一個人越是在意,越容易失去。當人將此看輕之后,它反而悄然而至。
不拒絕平凡,才能得到成長
世上杰出的人才,大多數(shù)都是從平凡中走出來的。
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幸出生在富貴之家的,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人來說,平凡是我們的必經之路。
沒有誰是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的,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經歷艱苦的奮斗,將每個細節(jié)做到滿意為止。
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細微的工作做好了,才有可能厚積薄發(fā),一日千里。
人生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把平凡的事情做的精彩,就是了不起的人,小事做到極致,你就是人生贏家。
▼
命從來沒有好不好一說,都是靠自己爭取的,凡是有付出,總有回報。
正所謂:“吉人自有天相”,一個人,命越好,越會牢記這三條處世天規(guī),福報自然越來越多!
作者:國學文刊,讓文化走進生活,讓國學溫暖你心。有書經授權發(fā)布本文,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