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俠五義》中,白玉堂說過這么一句話:你我讀書人,待人接物,理宜從權(quán)達(dá)變,不過隨遇而安,行云流水。過猶不及,其病一也。
可見,這世間萬物都有其平衡的支點,花要半開,酒要半醉,飯要半飽......做人做事最忌諱太滿。
凡事有個度,是一種審時度勢,一種進(jìn)退自如,一種個人修養(yǎng)。
做事不能太絕對,留有半寸余地,才能來去自如。
01
- 忌大喜:大喜易失言。
鬼谷子曾說:言多必有數(shù)短之處。
老祖宗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說,高興時說話點到即可,不該說話時,沉默是最好的處世為人原則。
02
- 忌大怒:大怒易失禮。
人們常說,人有七情六欲,怒,是本性。遇不順心,怒,是常態(tài),但在生活中,發(fā)怒失禮,就會吃大虧。
學(xué)會平衡心態(tài),保持一顆平常心,不過喜,不過憂,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生活會輕松很多。
03
- 忌大驚:大驚易失態(tài)。
一個人的心態(tài)很重要,它決定著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生命駕馭你。
遇巨變懂得不驚,處在干擾中,心不要為之所動,用沉靜排除干擾,臨大事而不亂,才能更準(zhǔn)確客觀地把握利害得失。
社會浮躁,人每天被快節(jié)奏包裹著,若如難以靜心,將難成大事。
只有做到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04
- 忌大衰:大衰易失顏。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與人說的只有二三,有些事,自己在心里喪一下也就過去了,沒必要當(dāng)成心口的一塊阻礙大石,壓得喘不過氣來,又不愿搬走。
痛苦、傷心也不是人生的全部,遇到難處理的坎時,可以哭、可以衰,但一點要切記,哭、衰的目的只是暫時地緩解壓力,不能太過,別讓頹廢左右了自己。
壓力減少后,日子還得過,還得依舊帶著希望迎接每天的第一縷陽光。
05
- 忌大樂:大樂易失察。
人在高興時,往往會放松警惕,談吐舉止愛隨心來,處在一個自己規(guī)劃好的圈里出不來,這個時候最容易迷失自我。
分不清是非,也辯不了好壞,聽不進(jìn)去諍言,反倒更樂意接受阿諛奉承。
其結(jié)果往往是,不注重現(xiàn)實的利益,只關(guān)心耳朵的舒適。
06
- 忌大懼:大懼易失節(jié)。
大丈夫理應(yīng)心胸坦蕩,仰俯無愧于天地,必能成大事。
凡事畏首畏尾,優(yōu)柔寡斷,也難成大業(yè)。
小心駛得萬年船,但一味地縮手縮腳,諸多忌憚,也只能注定平平凡凡,成不了大事。
只有在做事時,敢做大事,勇于嘗試,才能在收獲時,擔(dān)得起重任,做得了大師!
07
- 忌大思:大思易失愛。
想得太多,就容易失去愛,生活中學(xué)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些事、有些人經(jīng)不起細(xì)想,細(xì)想就可能劍走偏鋒,朝著錯誤的方向發(fā)展。
不較真、不偏執(zhí),走不通時退一步,才能更加順心,不傷身體,心情愉悅。
08
- 忌大醉:大醉易失德。
生活中看一個人的人品,往往是通過一個人的酒品來做出一定的判斷,常言道,酒后吐真言,一個人平時可能談吐文雅,一旦喝酒,總會展現(xiàn)未曾見過的的另一面。
酒后不僅容易亂性,更容易失德,正可謂很多酒肉朋友交不得。
小酒怡情,大醉傷身、害己。
09
- 忌大話:大話易失信。
言不傷人,諾不輕許,助人為樂是好事,但前提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
人更多在乎的是結(jié)果,而非過程,少做承諾,一旦做出就要保證兌現(xiàn),不輕諾,才不會負(fù)人。
許諾要慢,實現(xiàn)要快,不輕諾,諾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必行才是精明做人,睿智處世的大智慧。
10
- 忌大欲:大欲易失命。
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天下,受惠要懂得感恩,做人要懂得知足.
不要一味地去吹毛求疵、求全責(zé)備,把感恩當(dāng)成習(xí)慣,才能在最想要一件東西時,而不會忘記那個度,不會把欲望充滿胸腔,以至于忘記了給反思留地,反倒失去了卿卿性命。
愿你有100分的動力,更愿你有60分的心境。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