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名人軼事] 國學(xué)大師:王陽明的五個傳奇故事,跟心學(xué)宗師學(xué)做人與做事

5 已有 2006 次閱讀   2017-12-21 09:00
國學(xué)大師:王陽明的五個傳奇故事,跟心學(xué)宗師學(xué)做人與做事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德、立言、立功的圣人,他的一生都是傳奇,年少叛逆卻成大器,一介書生卻能用兵,更能創(chuàng)立心學(xué),影響直至五百年后。今日與大家分享王陽明的幾個傳奇故事,讓我們跟著心學(xué)大師學(xué)習(xí)做人與做事。

少年立志

王陽明的大名叫做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屬寧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xué)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小時候,王陽明問老師:“何為天下第一等事?”老師見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悟性,笑答:“第一等事當(dāng)然是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只見這四尺孩童反駁:“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賢!”這一句話,就奠定了他以后要走的路。

后世有人這樣評價: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之一相,張居正是也;那明若一賢,王陽明是也。

感悟:《論語》中說: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立志一定要高遠,王陽明早在孩童的時候就立志做圣賢,的確有圣人的氣概。

機智脫險

1505年,正德皇帝繼位。正德皇帝是明代最風(fēng)流成性的天子,他荒淫無道,整天與一幫太監(jiān)混在一起,游山玩水,酗酒逞強,把朝政當(dāng)兒戲,只聽任劉瑾等宦官胡來。劉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壞,凡有良知的官員都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員選擇了趨炎附勢。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員戴銑、薄彥徽等20多人上書正德皇帝,要求嚴懲劉瑾一伙人,結(jié)果反被打入死囚大牢。

當(dāng)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出于義憤,冒死和其他人一起上書為這些官員辯護,請求釋放他們。正德皇帝看了奏疏,極不耐煩地對劉瑾說:“這些小事就不要煩我了,你自己看著辦吧!眲㈣藭r正對王陽明等人恨之入骨。他當(dāng)即下令,將王陽明重打四十大板,謫遷至貴州龍場,當(dāng)一個沒有品級的驛丞。盡管這樣,劉瑾仍不想放過王陽明,他暗中派人尾隨王陽明,準備在途中將他害死。

王陽明行至錢塘江,遇到了劉瑾派出的殺手。他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水,并把自己的衣物留在岸邊,制造了投水自殺的假象。浙江官府和他的家人都信以為真,在錢塘江中四處尋找尸體,還在江邊哭吊了一場。王陽明潛逃到福建,想隱姓埋名,了此一生,又擔(dān)心影響家人的安全,只好想方設(shè)法避過追殺,到貴州赴任。后來劉瑾倒臺,王陽明被重新起用。

感悟:懂得明哲保身不難,難的是懂得什么時候挺身而出。身處困境,立于讒徒圍攻,陽明處處掣肘,但他并沒有因此屈服,而是不露危懼之情,與奸臣斗智,盡力改變局勢,如此堅毅,令人欽佩。王陽明《啾啾吟》中說“丈夫落落掀天地,豈顧束縛如窮囚!”王陽明的一生,光明磊落,“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真正踐行了知行合一的大境界。

龍場悟道

陽明心學(xué)的起點是“龍場悟道”,它奠定了心學(xué)的基石,并構(gòu)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論框架。倘若不經(jīng)此“大徹大悟”,王學(xué)恐怕很難臻于爐火純青的境界。

話說王陽明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發(fā)配到龍場,一住便是3個年頭。王陽明慘遭此禍,心境自是孤獨、寂寞、苦悶、悲戚。他由繁華、恬靜、文雅、舒適的萬戶京城,陡然漂落到偏僻、荒涼、寂寥、冷漠的龍場,舉目無親,衣食無著,不由得產(chǎn)生一種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墜入地獄,跌入萬丈深淵。他自知無處申冤,萬念俱灰,唯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卻,于是對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亂如麻,恍恍惚惚,悲憤憂思無法排解,終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長嘯,悲歌以抒情懷。詩不能解悶,復(fù)調(diào)越曲。曲不能解悶,乃雜以詼笑。在此絕望之中,是淳樸善良的龍場人給予他無私的援助,使他看見了一線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氣,重新站立起來,與命運抗爭。

他用“生命的體驗”來面對人生,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走上一條艱苦、獨特的道路,從而成為他人生中的一大轉(zhuǎn)折,成為他學(xué)術(shù)思想的新開端。龍場在萬山之中,“書卷不可搗”,于是他默記《五經(jīng)》要旨,但憑自己的理解去領(lǐng)悟孔孟之道,忖度程朱理學(xué)。這一改變,使他擺脫了世間凡俗,跳出了“以經(jīng)解經(jīng)”、“為經(jīng)作注”的窠臼,探索到人生解脫之路。

王陽明在龍場附近的一個小山洞里“(把)玩(周)易”,在沉思中“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心境由煩躁轉(zhuǎn)為安然,由悲哀轉(zhuǎn)為喜悅,一種生機勃勃的情緒油然而生。在龍岡,他寫成了《五經(jīng)臆說》,以其極富反叛精神的“異端曲說”向程朱理學(xué)發(fā)起猛烈轟擊。謫居龍場3年,使他最受感動的就是那些樸質(zhì)無華的“夷民”,他們非親非故,卻能拔刀相助,為他修房建屋,幫助他渡過難關(guān)。這與京城中“各搶地勢、鉤心斗角”的情況相比,有如天淵之別。他體味到人間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貴,從中得到新的啟示和靈感。

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頓的環(huán)境里,王陽明結(jié)合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頓悟,認為心是感應(yīng)萬事萬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題,認識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千古龍岡漫有名”,這是王陽明謫貶龍場期間所寫的一個詩句,用以懷念和贊頌三國時的諸葛亮。如今,這一詩句卻成了后人對他的贊譽與緬懷。龍岡,被人們譽為“王學(xué)圣地”,因王陽明而名揚四海。天下的王學(xué),無論是浙中、江右、泰州、南中、楚中、北方、粵閩諸學(xué)派,抑或是日本的陽明學(xué)、朝鮮的實學(xué)以及東南亞、歐美的王學(xué),尋根溯源,都以貴州為淵藪,以龍岡為始發(fā)地。

感悟:在王陽明的一生中,龍場的確時間具有特殊意義的地點。在這里,王陽明大徹大悟。他悟道了什么?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斷事情對錯是非,標準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王陽明在這段時期寫了“訓(xùn)龍場諸生”。其眾多弟子對于他的“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理論迷惑不解,向他請教說:南山里的花樹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guān)系?他回答說:“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于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

脫衣審案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因反對宦官被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府修文縣治)。

在龍場期間,有一次,王陽明捕獲了當(dāng)?shù)氐囊粋強盜頭目。強盜頭目在受審時對王陽明說:“我死罪難逃,之乎者也、道德廉恥我不想聽了,要殺要剮你就痛快些!”王陽明說:“我不跟你談道德廉恥。今天真熱!咱倆把外衣脫了,再來審案!”強盜正被捆得難受呢,當(dāng)然喜歡這個建議。兩人把外衣脫了,王陽明又說:“怎么還這么熱呀!咱倆把內(nèi)衣也脫了吧!”強盜又依了他。于是,大學(xué)問家與強盜頭目在公堂上都光著膀子。

王陽明又發(fā)話了:“還是熱得不行!我倆把褲子也脫了吧!”強盜頭目愣了半天,又依了他。到此,兩個人只剩下了一條內(nèi)褲。不想王陽明又來了個提議:“罷了!罷了!咱倆還是把褲頭也脫了吧,圖他個輕松自在!”

那強盜頭目一個勁地搖頭:“這可使不得!萬萬使不得!”于是,王陽明開始了因勢利導(dǎo):“為什么使不得?說明你內(nèi)心還有一些羞恥感。這羞恥感何嘗不是道德良知的一些表現(xiàn)呢?看來我還是可以跟你講道德廉恥的!”至此,強盜頭目被徹底折服,乖乖地認罪伏法。

感悟:本質(zhì)上來說,好的教育有兩種:一種是把被教育者變成全新的人,開拓他無限的可能性;一種是把他心底最本真的自我引出來,激發(fā)出他本就有的無限的潛能。王陽明的教育屬于第二種。

王陽明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nèi)在力量!叭酥,性本善”,沒有人天生就是惡人,教育的作用,正在于抵消惡劣環(huán)境帶給人的消極影響,從而使人發(fā)現(xiàn)自己原本內(nèi)心的光明。

王陽明啟示我們,在進行道德灌輸時,必須要因勢利導(dǎo)、循循善誘,創(chuàng)造情景讓人自己體會個中智慧,讓人認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良知良能,這樣才能達到學(xué)以致用的功效。

迅速平定謀反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寧王朱宸濠舉兵叛亂。蓄謀已久的寧王組織了十萬大軍,順江而下,勢如破竹,準備一舉拿下南京,自立皇帝。時任贛南巡撫的王陽明奉命阻擊。他采取圍魏救趙戰(zhàn)術(shù),直接攻打?qū)幫醯睦铣材喜幫跏孜矡o法兼顧,只好回師救援,雙方大戰(zhàn)于鄱陽湖上。

期間,王陽明下令將寫有“宸濠叛逆,罪不容誅;協(xié)從人等,有手持此板,棄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字樣的免死牌,扔入鄱陽湖中。后來,叛軍幾乎人手一塊,軍心嘩變。朱宸濠仰天長嘆:“好個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勞費心如此!”就這樣,在短短30多天的時間內(nèi),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亂,幾乎是在王陽明的談笑之間就灰飛煙滅了。

王陽明迅速評定叛亂,立下赫赫戰(zhàn)功,卻有功無賞,反受中傷。武宗身邊的佞臣許泰、江彬、張忠對陽明心懷妒恨,認為倘若平定宸濠之亂的功勞不能算到武宗的身上,就無法保持自己的地位,想出一條愚蠢的奸計,他們打算在鄱陽湖上放走朱宸濠,然后由武宗親自率兵督戰(zhàn),生擒朱宸濠,凱旋返京。而王陽明已經(jīng)押解著俘虜出發(fā),所以許泰等人不斷派人告知王陽明,朝廷將于廣信府(隸屬江西。┙邮辗。

王陽明知道,若在鄱陽湖上釋放朱宸濠一干人等,或許將會招致天下大亂,因此并未交出俘虜,不顧許泰等人的阻礙,夤夜趕到了玉山縣(隸屬廣信府)的草萍驛站。對此,許泰等佞臣大怒,破口大罵王陽明,造謠“王陽明先與寧王交通”。情形如此危險,王陽明依然沒有退卻,還是力勸皇帝不可輕信詭計,以免荼毒百姓。王陽明為天下蒼生著想,一直抗拒皇命,不肯交出俘虜。直到太監(jiān)張永勸慰他:“皇上順其意而行,猶可挽回,萬一若逆其意,徒激群小之怒,無救于天下大計矣。”陽明這才將朱宸濠等一干俘虜交給了張永。

正德十五年(1520年),退居杭州數(shù)月的王陽明回到贛州,立刻進行了一場大閱兵,教導(dǎo)兵卒作戰(zhàn)。當(dāng)時,江彬派人打探了王陽明的動靜。認識王陽明的人都擔(dān)心,這樣的行為會刺激到皇帝身邊那些想讓王陽明馬失前蹄的奸佞小人,其門人陳九川也為此擔(dān)憂,出言勸誡。王陽明說道:“吾在此與童子歌詩習(xí)禮,有何可疑?”并作《啾啾吟》(《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一詩:

知者不惑仁不憂,君胡戚戚眉雙愁?

信步行來皆坦道,憑天判下非人謀。

用之則行舍即休,此身浩蕩浮虛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豈顧束縛如窮囚!

千金之珠彈鳥雀,掘土何煩用鐲鏤?

君不見東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銜其頭?

西家兒童不識虎,執(zhí)竿驅(qū)虎如驅(qū)牛。

癡人懲噎遂廢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達命自灑落,憂讒避毀徒啾啾!

正德十六年(1521年),朝廷因王陽明平定了宸濠之亂,封其為新建伯。追封王家三代及其妻室,并賜誥券令其傳給子孫后代,可謂大榮耀。王陽明上《辭封爵普恩賞以彰國典疏》(《王文成公全書》卷十三),辭讓新建伯這一爵位,卻未被批準。后來,王陽明再次上疏請求辭退封爵時,巡按江西監(jiān)察御史程啟憲與戶科給事毛玉,在宰輔楊廷和的授意之下,提交上疏,彈劾王陽明。

當(dāng)時王陽明的高徒陸元靜任刑部主事,憤慨地提筆寫下《辨忠讒以定國是疏》,疏中上疏末尾寫道:“今建不世之功,而遭不明之謗,天理人心安在哉!”“天理人心安在哉”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四次,可知陸元靜有多么激憤。

但是,王陽明聽說此事后,寫《與陸元靜(二)》(《王文成公全書》卷五)給陸元靜,勸他不要上疏。在這封書信中,王陽明首先對陸元靜的辯護表示深深的謝意,然后寫道,應(yīng)該以謙虛為宗旨,自我反省,警戒賣弄辯解之詞。

感悟:王陽明評定寧王叛亂后,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陽明回答:“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碧热粑覀兠鎸ёu榮辱而動心,比如聽到贊譽就興奮的手舞足蹈,聽到毀謗就如喪考妣,那就是以外在的東西主導(dǎo)了我們的內(nèi)心,讓你跳你就跳,讓你哭你就哭,這和木偶有什么區(qū)別?只有當(dāng)我們面對毀譽榮辱不動心時,我們才能隨機而動。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