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譚:“書畫”之道“秉于人之性情”
這句較不好理解的字就是“性”和“情”二字。實因讀書少之所至!靶浴笔鞘裁矗抗湃擞性唬骸靶哉呱褚。”而“情”解釋成感情,情緒,都能說得過去。文字字面上的解釋有以下三種。
詳解
1. 人的稟性和氣質(zhì)。
《易·乾》:“利貞者,性情也。” 孔穎達(dá) 疏:“性者,天生之質(zhì),正而不邪;情者,性之欲也!薄肚f子·繕性》:“然后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fù)其初! 唐 元稹 《遣行》詩之九:“見説 巴 風(fēng)俗,都無 漢 性情! 清 龔自珍 《西域置行省議》:“其餘若 江南省 鳳 、 潁、 淮 、 徐 之民,及 山西 大同 、 朔平 之民,亦皆性情強武,敢於行路!
2.思想感情。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 唐 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古人用韻無過十字》:“詩主性情,不貴奇巧!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jì)程》二:“雖有豆棚瓜架草蟲的天籟,曉風(fēng)殘月詩人的新意,怡悅我的性情……現(xiàn)在都成一夢了!
3. 性格,脾氣。
《宋書·沉文秀傳》:“且此人性情無常,猜忌特甚,將來之禍,事又難測! 唐 白居易 《春中與盧四周諒華陽觀同居》詩:“性情懶慢好相親,門巷蕭條稱作鄰!薄度辶滞馐贰返谒亩兀骸拔覀兇鬆敚,你只要找著性情,就是撈毛的,燒火的,他也大把的銀子撾出來賞你們。” 趙樹理 《三里灣·從旗桿院說起》:“ 玉生 從小就是個能干孩子,性情有點像他爹!
我卻不肯按部就班地去理解。說起來還得引古人的話。因為有些東西今人未必高于古人。就好比八百零一個漢字成就“道德經(jīng)”五千言。我給你一千六百個漢字,誰能成就比“道德經(jīng)”高的什么“經(jīng)”來。預(yù)計再過幾百年也沒人敢應(yīng)這個差。
古人說:“天有五氣,萬物化生:木清則仁,火清則禮,金清則義,水清則智,土清則思:五氣盡純,圣德備也。木濁則弱,火濁則淫,金濁則暴,水濁則貪,土濁則頑:五氣盡濁,民之下也。中土多圣人,和氣之所交也。絕域多怪物,異氣之所產(chǎn)也。茍稟此氣,必有此形;茍有此形,必生此性。故食谷者智慧而文,食草者多力而愚,食桑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橄而悍,食土者無心而不息,食氣者神明而長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我不去過多解釋原文。因為老師教導(dǎo)我們讀古文時,不要看解釋,而受他人誘導(dǎo),“要用天真去理解”。因此受恩師指,不敢忘懷。一生得益。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