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名作賞析] 原創(chuàng) 沈尹默:書法造詣被譽“直入宋四家”,陳獨秀卻稱他“俗氣在骨”

6 已有 87 次閱讀   2025-04-19 22:04
原創(chuàng) 沈尹默:書法造詣被譽“直入宋四家”,陳獨秀卻稱他“俗氣在骨”
八點鐘史紀 2025-04-17 16:00
沈尹默
當陳獨秀和沈尹默初次見面時,陳獨秀便毫不客氣地對沈尹默說:你的字“俗氣在骨”。
一個陌生的面孔,毫不留情的指責,讓沈尹默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而這樣刺耳的評價,對于致力于書法研究且已小有成就的沈尹默來說,也不可謂打擊不大。
沈尹默少年時期便從褚遂良的《孟法師碑》入門,開始練習楷體。隨著日積月累的刻苦練習,沈尹默的書法開始小有成就。
在民國元年的時候,書壇就已經有了“南沈北于(右任)”的說法。等到了20世紀40年代,書法界又有了“南沈北吳“之美談。
沈尹默的書法字體
甚至于,在沈尹默不斷地努力下,他自成一派,最終成為了書法界的泰斗級人物,而且他還與李志敏被合稱為“北大書法兩巨匠”。
有人說:趙孟頫越過宋唐,直追江左諸賢,是二王之后最偉大的書家。而趙孟頫之后的六百年,唯沈尹默先生之字,有這種天姿風韻。
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就曾這樣評價沈尹默的書法:“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
徐平羽的評價可謂是驚世駭俗,在他的眼中,沈尹默的書法造詣,已經直追蘇黃米蔡四人,可稱得上是“宋后第一人”。
但是這樣的評價,每個人的看法均不同,而沈尹默本人則將這一切的成就來源歸功于陳獨秀當年的那句“字俗入骨”。
陳獨秀
1906年,在杭州教書的沈尹默結識了在同校任教的青年詩人劉季平。劉季平不僅能吟詩作對,在書法上也造詣頗深,他的隸書瀟灑飄逸,極其好看。
與他一同在日本留學的陳獨秀,就很欣賞劉季平的書法作品。沈尹默和劉季平相識后,因為志趣相投,很快便成為了至交好友。
一日劉季平邀請沈尹默兄弟二人在家中飲酒。三人從日懸中空一直喝到月上枝頭,沈尹默因為不善飲酒,在喝到微醺時,便離席回家了。
回到家后,沈尹默詩興大發(fā),寫了一首《題劉三黃葉樓》,劉三便是劉季平,黃葉樓則是劉季平的居所。
“眼中黃葉盡雕年,獨上高樓海氣寒。從古詩人愛秋色,斜陽鴉影一憑欄”。
酒醒之后,沈尹默將這首詩送給了劉季平,請他評點一二。
沈尹默的書法墨寶
收到友人的贈詩,劉季平喜出望外。
看過之后,他覺得這詩極好。于是,他當場鋪紙研磨,請求沈尹默把這首詩寫下來,他好掛在書房中。
沈尹默難辭其咎,便一筆揮就,將這首詩寫在了紙上,劉季平也依言將其掛在了書房。
不久,陳獨秀來到劉季平家中拜訪,便在書房看到了這幅墨寶。
他詢問好友,這是誰作的詩,劉季平便將沈尹默的名字告訴了陳獨秀。
陳獨秀問劉季平要了沈尹默的地址,第二天便奔到了沈家,開門見山道:“我叫陳仲甫,昨天在劉三家看到你寫的詩,詩作得很好,但字則其俗入骨。”
陳獨秀的書法墨寶
未見其人,先聽到了如此刺耳的評論之語的沈尹默,一時愣在了原地。后來,回想起這個場景,沈尹默說,當時宛如一記棒喝,只覺得刺耳之極。
當然,陳獨秀之所以敢這樣直言不諱的評價,也是源于他本身的書法成就就很高。
陳獨秀本人愛臨碑帖,有事沒事就會寫上幾頁篆書。而且楷體、隸書等書法體,也不在話下。更甚者,陳獨秀的狂草寫得像鄭板橋體,也很令人喜歡。
他說,寫字就像畫畫一樣,既需要有天分,也需要有一定的功夫。
功夫能夠鍛煉內勁,天分則能夠表現(xiàn)外秀。字要達到這種內勁外秀,那才算有點樣子,中看了。所以說,陳獨秀對沈尹默書法字體的評價,與其說是指責,不如說是一種指點。
不過面對陳獨秀如此“不客氣”的言論,溫雅的沈尹默并沒有生氣。他冷靜下來,想了想,陳獨秀的確沒有說錯。
他那時用的是長鋒羊毫筆,執(zhí)筆的時候手臂不穩(wěn),所以他的字確實不夠力度,顯得館閣氣息太濃。
在收到陳獨秀這樣的評價后,沈尹默便發(fā)奮要好好練字。他拿出清代書法理論大家包世臣的《藝舟雙輯》,開始細細研讀。
并且,他每天都會拿一刀尺八紙,用大羊毫沾淡墨水臨寫漢碑,一張紙寫一個字。到紙干了以后,再用濃的墨水,執(zhí)筆臨池。
陳獨秀的書法墨寶
就這樣,十年如一日,沈尹默的筆力愈見雄厚。
沈尹默說:“沒有陳獨秀的批評,我就達不到今天的水平,也不會有如此高的成就,我得感謝獨秀老兄!
都說學字先做人,對于陳獨秀這樣一番不加留情的評價,沈尹默在愕然之后,很快便也虛心接受了。
而且兩人自此也“不打不相識”,成為了莫逆之交。
沈尹默在杭州教書的期間,兩人經常和劉季平等相約往來,彼此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沈尹默的書法墨寶
1917年,陳獨秀為創(chuàng)辦雜志和編寫字典,前往北京募款。在北京大學附近的玻璃廠,陳獨秀遇見了沈尹默。
老友重逢,自是喜不自勝。在聽說了陳獨秀的來意后,沈尹默便積極為他奔波。
正好此時北京大學在招聘文學教師,沈尹默便向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推薦了陳獨秀。
一聽沈尹默的建議,蔡元培立馬就答應了,要求沈尹默務必請到陳獨秀。
可是到了陳獨秀這邊,沈尹默卻“三顧茅廬”,才終于得到了陳獨秀的點頭。
沈尹默第一次相請,陳獨秀以不曾在大學任教過,不知道自己能否勝任為由拒絕了沈尹默的提議。
不過,陳獨秀很欣賞蔡元培的辦學理念。
第二次,沈尹默不死心又來勸說陳獨秀。這次陳獨秀雖有些心動,但他又不舍得放棄自己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新青年》雜志,于是又拒絕了。
知曉了陳獨秀顧慮之后的蔡元培,便提議將《新青年》搬到北京,以北京大學作為后援陣地。
所以,等到第三次相請時,還未等沈尹默開口,陳獨秀便同意了。
他說自己先試教三個月,不能勝任便回到上海。
沈尹默
就這樣,在沈尹默的幫助下,陳獨秀留在了北京大學。而沈尹默也成為了《新青年》編委會成員之一。
沈尹默和陳獨秀情誼之深,一直延續(xù)了很多年。
動蕩時期,陳獨秀的名字一度成為禁區(qū),但沈尹默卻不避嫌隙,常常在文中或者說話時隱指其名。
在他的文章中,他直言寫道“遇見一位姓陳的朋友……”,雖未直接寫出,但大家都知道是誰。
不過,即使交情再深,對于沈尹默的字,陳獨秀依舊持批評態(tài)度。
上世紀30年代末,沈尹默驚喜得知了陳獨秀的下落,這是陳獨秀被捕后,兩人首次聯(lián)絡。
沈尹默
難掩激動之情的沈尹默當即贈送給了陳獨秀一首詩。
看到老友的詩后,激動之余,陳獨秀依然毫不留情地批評了沈尹默的書法,直言:三十年毫無長進。
陳獨秀在寫給沈尹默弟子臺靜農的信中評價道,尹默的字功力很深厚,不是一般的朋友能夠比得上的。
但是字外無字,和三十年前比,也沒有什么區(qū)別。
現(xiàn)在所有的二王的字體,神韻猶在歐、褚所臨摹的蘭亭之下,既然刻意學習,他的字品終究在唐代賢人之下。
在陳獨秀看來,沈尹默三十年后的字和三十年前的字絲毫無所變化。不過,這也源于兩人書法追求的差異。
兩人雖然是莫逆之交,但在藝術觀念上,卻存在著極大的不同。
陳獨秀受康有為的影響,一直以來都推崇魏碑,而沈尹默則是追隨二王的書法,堅持帖學,這樣的寫法在魏碑派看來不免有些小氣。
況且沈尹默的書法講究規(guī)律,他的筆法一招一式都很認真,有一種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狀態(tài),謹守中鋒絲毫不敢懈怠。
“筆筆中鋒論”也是沈尹默一直以來所提倡的。
所以,兩人不同觀念造成了不一樣的看法,但總歸是同道中人的切磋。
沈尹默的書法墨寶
等到了上世紀40年代,沈尹默不滿官場的腐敗,辭官歸家,開始專研書法。在他勤耕不輟的努力下,他的書法水平終于有了極大的提升,終成一代宗師。
只可惜,陳獨秀已經與世長辭,再也無法與他切磋書法,也再無法點評他的書法了。
晚年的沈尹默經歷了動蕩時期的批判,痛苦萬分,直到他最終離世,身上的冤屈都未平反。
一直到沈尹默去世六年后,關于他的一些不實言論,才得以昭雪天下,可惜斯人已逝。
關于沈尹默的書法,雖有陳獨秀“指責”在先,但后世之人還是評論頗高。
如今,已經離世的全國文物鑒定小組組長謝稚柳教授,評價沈尹默先生的墨寶:“數(shù)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
而同樣已故的國文研究所所長林尹先生,稱贊沈老先生的書法“米元章(米芾)以下”。
這么多名家的評價,足以體現(xiàn)出沈尹默的書法造詣。當然,每個人對書法的理解和看法都不同,我們也不必迷信權威,站在自己的視角,理性、客觀、公正地去看待。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