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第四十八卷,為
神仙之說始於燕齊,怪誕而極於秦皇漢武,方士不經甚矣。其徒又自附於老子之書,上推至於黃帝,而曰黃老清凈是以無為而治,後世益加附會,自成一教。
賦命有修短,我得以操其權,秉質有厚薄,我得以變其本。舉凡書符、受籙[lù ]、燒丹、辟谷、縮地、昇天、治鬼、伐病其說不一。愚而失身奸而惑衆(zhòng)者多矣。
間有隱逸詭異之徒,或毛人木客(注:神仙、精怪)出于山谷,或羽衣星冠巢於林澗,而眩於都市則世之好奇者悅之,而詩人尤喜談焉。
在這一卷里,方回收錄的作品不少,其中五言律詩42首,七言律詩22首。
漢魏六朝興起一種游仙詩 ,晉朝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是代表詩人。方回也收錄了曹唐的作品。不過,方回的仙逸類,大多不是寫神仙,主要于隱逸者相關的作品。
《南山》 許宣平
隱居三十載,石室南山巔。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人歌壟上,谷鳥戲巖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許宣平是唐朝一位半人半仙的隱士,在這首詩鐘,許宣平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位遠離人間煙火的隱逸老者,竟然還引起了謫仙李白的仰慕。
方回介紹說:
予里舊歙州唐人許翁名宣平,隱居歙之城陽山,曰南山,去城數里。賦此詩,有題之長安傳舍者。李太白見之,以為仙也,至歙訪之不值。宣平又有詩曰: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借問酒何在,穿云入翠微。以其辭味之,蓋得道者,或云山中猶嘗見之。
有人把這首詩寫在長安的驛站墻上,被李白看到了。李白賜金放還后, 去歙縣尋訪他,可惜沒有遇到,李白事后寫了一首《題許宜平庵壁》:
我吟傳舍詠,來訪真人居。煙嶺迷高跡,云林隔太虛。
窺庭但蕭瑟,倚杖空躊躇。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馀。
我在傳舍(驛站)讀到了這首詩,于是去尋訪真人的居處。一路上山高林深,煙云籠罩。等到了他住過的庭院,卻發(fā)現這里荒蕪蕭瑟空無一人,我躊躇流連很久;蛟S,許真人已經像遼東丁令威那樣,化鶴升仙而去,大概千年以后會回來吧。
南山巔、真人居,都是五律禁忌的三平尾,后人作律詩一般都會規(guī)避。但是初盛唐有不少律詩古體、近體雜用,例如崔顥的《黃鶴樓》,嚴羽稱之為“古律"。
方回將劉長卿與秦系的兩首詩放在了一起,二人是相互唱和的詩友,權徳輿在《秦征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評價說:
(劉長卿)嘗自以為“五言長城”,而公緒用偏伍奇師,攻堅擊眾,雖老益壯,未嘗頓鋒。詞或約而旨深,類乍近而致遠,若珩珮之清越相激,類組繡之元黃相發(fā),奇采逸響,爭為前驅。
大意是,秦系的五律,不亞于劉長卿,甚至略強。
1、尋洪尊師不遇 劉長卿
古木無人地,來尋羽客家。道書-堆-玉案,仙帔-疊-青霞。
鶴老難知歲,梅寒未作花。山中不相見,何處化丹砂。
2、題女道士居【 不餌芝術四十余年,一作馬戴詩】 秦 系
不餌住云溪,休丹罷藥畦。杏花-虛結-子,石髓-任成-泥。
掃地+青牛臥,栽松+白鶴棲。共知仙女麗,莫是阮郎妻。
這兩首,都是詩人去拜訪隱居的道士所作。
劉長卿首聯點題 ,去尋“洪尊師”:古木無人地,來尋羽客家。結果和李白一樣,撲了空,因此結尾寫道:“山中不相見,何處化丹砂,”即題目中的“不遇”。中間二聯,寫“羽客家”之景。
秦系傳世了幾十首詩,方回卻選了這首有爭議的,有人認為是馬戴的作品。
首聯對仗起:不餌住云溪,休丹罷藥畦。不設釣餌(或不食仙草),卻住在溪水邊,不煉丹藥,于是不打理藥畦。
芝術,是藥草,南朝宋謝靈運《曇隆法師誄》:“茹芝朮而共餌”。四十余年不餌芝術,是不是多年不見,或者人已經不在世上了。
中二聯也是寫“女道士居”之景物。尾聯回憶女道士的美麗,如同仙女。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仙女,被招為婿。
這兩首詩的中二聯,有共同的特點,都是對于居處景物的描述。
韓愈、竇牟、韋執(zhí)中三人一同尋訪道士劉尊師,但是主人不在家,于是三人以“同尋師”分韻題詩,竇牟用同,韓愈用師,韋執(zhí)中用尋,各作了一首五言律詩。
1、陪韓院長韋河南同尋劉師不遇得同字 竇 牟
仙客誠難訪,吾人豈易同。獨游+應駐景,相顧+且吟風。
藥畹瓊枝-秀,齋軒粉壁-空。不題三五字,何以達壺公。
方回評價說:五竇皆號能詩,五六秀麗。
有個成語叫作:五竇聯珠。五竇指五個兄弟:竇常、竇牟、竇群、竇癢、竇鞏。聯珠,五人詩集為《聯珠集》,詩歌美妙,如同明珠相聯成串。
竇牟,字貽周,排行老二。 《新唐書·竇群傳》:
"兄常、牟、弟癢、鞏皆為郎,工詞章,為《聯珠集》行于時,義取昆弟若五星然。"
這首詩不同于劉長卿、秦系,僅僅在第三聯寫景。其他為敘事和抒情議論。
2、同前【得尋字】 韓 愈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還隨-躡鳬騎,來訪-馭風襟。
院閉+青霞入,松高+遠鶴尋。猶疑隱形坐,敢起竊桃心。
方回說,這首詩僅存于《聯珠集》中,在韓愈詩集中反而不得見:
此詩昌黎集中無之,附見五竇《聯珠集》。是時昌黎偕竇牟及河南縣令韋執(zhí)中分韻曰同尋師,執(zhí)中得師字,末句曰“不知柯爛者、何處看圍碁”亦佳。
韓愈詩布局與竇牟詩類似,第三聯寫景,其他為敘事和議論。另外,韓愈用了不少關于神仙的典故。
尾聯很巧妙,不說主人不在,而是說懷疑主人隱身,所以客人不敢有竊桃心(東方朔在西王母宴席上偷桃)。
3、同前【得師字】 韋執(zhí)中
早尚逍遙境,常懷汗漫期。星郎-同訪道,羽客-杳何之。
物外求-仙侶,人間失-我?guī)煛2恢聽者,何處看圍碁。
方回評價道:
詩見竇氏《聯珠集》。汗漫、逍遙,星郎、羽客,對偶亦佳。惟何之、何處頗重復,恐久而無傳亦不可失也。
一首詩有兩個何字,另外何之、何處也意義重復。這是作詩者要避免的問題。
前二聯說,早就期望來此處,如今與好友(星郎指郎官,韓愈任都官員外郎、竇牟尚書都官郎中)一起來訪,而主人卻不知去了哪里。
第三聯,詩人繼續(xù)說,我來尋訪仙侶,但是卻沒有見到。尾聯雖然被方回稱贊,但是依舊是意義上的重復。
這首詩杳何之、失我?guī)、何處看圍碁,都是表示主人不在。主要問題出在中間二聯,還不如和普通五律那樣,中間二聯也寫寫景物。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為今天作業(yè),五律習作119仙逸類,《嶗山那羅延窟》:
嶗峰出東海,曾隱那羅延。策錫渡林壑,攀云入洞天。
僧歸了無跡,磴老不知年。趺坐鐘聲起,蒼茫何處邊。
@老街味道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