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屈原的光,他爸和孩子們都放假,一家人就去雁蕩山游玩,行車一個半小時到達雁蕩山風景區(qū)。雁蕩山有三絕,謂“二靈一龍”:二靈指的是靈峰景區(qū)、靈巖景區(qū);一龍是大龍湫瀑布。 明代旅行家文學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曾三次來雁蕩山,第二次來時,還在靈巖山一個很難攀登的山頂,發(fā)現(xiàn)了天然石洞,稱為“天窗洞”。我們先至靈巖景區(qū),一進去先看見的是一座宋朝所建軍的古寺‘靈巖寺’,寺前有兩座高峰,天柱峰與展旗峰,高達幾百米,兩峰間距也在二百余米。在兩峰之間,橫空安裝了一條鐵索。作飛渡表演,表演分直渡和橫渡,這本是古時當?shù)厮庌r(nóng)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攀上懸崖峭壁采草藥而用的方法,現(xiàn)在演變?yōu)殡s技,為游客獻藝。我們也隨著人群在那里等待觀看表演.
隨著廣播音樂聲,直渡表演開始。人人都抬頭注視著天柱峰的峰頂。只見一個穿紅衣的藝人,在人們驚呼聲中從峰頂飛落而下,只見他左右晃蕩,攀巖下滑,身體仿佛輕如飛鳥,時而彎膝登腿時而翻身躍跳,慢慢向地面降落.看得人唏噓不已。這邊紅衣人剛降至地面,舉手向觀眾揮手致意.橫渡表演馬上接著開始,一黑衣人手腳并用,滑移前行,滑至二三米左右,突然,手腳伸展作飛行狀,此時霧氣迷蒙,看不見連著兩峰的鐵索,只看見一個黑點臨空移動,人群喧嘩。在人們驚魂未定時黑衣人又來個驚心動魄的動作,360度翻騰,看得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驚駭之情無以言表、、、、、、
看完表演,我們繞著小溪邊的林蔭小路再進景區(qū)以內(nèi),耳邊不時傳來鳥叫聲,溪流聲,真及是,“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走不多遠驀然一轉(zhuǎn)彎,靈巖名景之一“小龍湫”呈現(xiàn)在眼前,遠遠望去一道細長的水柱,不沿邊際至山頂臨空飄灑而下。只因缺少水源,沒有想象的壯麗,卻也有著它獨有的奇觀,水柱飛瀉成霧,飄飄灑灑,如絲如綢輕盈地揚揚而落。灑落在千尺以下的巖石上,匯流成溪,長流于山澗。
雁蕩山景區(qū)之多,不可能一日之內(nèi)走完,我們開車沿路看來,感覺哪里好就上哪里玩,我們邊開車邊臺頭觀望,突然眼前一亮,一座陡峭的山峰被云霧籠罩下只露山頭,如懸掛在半空中的一座屏障.一棧道在屏障的絕壁中架起,險峻非常,還有一架索道如天橋連起兩座山崖。有無數(shù)人在棧道間索道上行走,在山下仰望,人仿佛是騰云駕霧,如仙似幻。我們真想立既飛身上去?淳皡^(qū)示意圖,名為“方洞”,是以懸崖間的方形洞得名。方洞可坐攬車上去,也可開車至景點外,我們開車沉著山路盤旋而上,不多時就到售票處,這時下起了蒙蒙細雨,給原本就如神仙出沒的地方增添幾分神秘。我們購票進入懸崖,沿著峭壁邊的棧道向方洞走去,步履蹣跚,生怕一不小心一腳踩空,跌落萬丈懸崖之下。站在懸崖邊向遠處瞻望,千山萬壑時隱時現(xiàn)在云海之中。如一幅活動的山水畫卷,變幻無常。仰瞰腳下,濃密的霧氣飄渺不定,只見一蔟蔟薄霧輕盈的升騰而上,時而夭矯散聚。時而在人身邊繚繞,猶如仙女飄落的綢帶,誘惑著人伸手欲抓,卻又一滑而過。被云霧縈繞的山峰,又如披著輕沙翩翩起舞的小女,形態(tài)柔美,阿娜多姿。突然,一股濃霧飛速而上,眼前的山峰霎時間全然不見。仿佛方才所見的是海市蜃樓,轉(zhuǎn)眼消失。莫非是神仙跟人們玩捉迷藏?不一會兒霧散峰巒又顯現(xiàn)在眼前,一會又瞬時消失,變幻無窮。如此美妙的景色,真讓人心曠神怡,有一種人在山中便是仙的感嘆。
我們走棧道進方洞過索橋,又原路返回。再去下一景點,“大龍湫”,大龍湫比起小龍湫雄壯了許多。至險高處的源頭虛空瀉落,如一串散珠至天而下。使人想起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睆]山瀑布飛流直下,此湫卻是飛瀉直下,豈不是更絕于廬山瀑布了。聽導游說只所以稱為"湫"而不是瀑布,是因為"湫"水是不沿崖壁至虛空瀉落的. ------大龍湫高達190米,是雁蕩山最高的"瀑布"。
雁蕩山夜景處在靈峰,看靈峰夜景需要最佳時間,一年中的最佳當是中秋之夜,每一天的最佳則在天色將黑還白時分;還要最佳地點和最佳想象力。大自然造物,原本就得靠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才更負有靈氣。我們本打算看完夜景再回去,只是天空不作美,霧大又是陰雨天氣,可想看不出什么來。只能作罷,留著好景點下次再來。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9 個評論)
美文
美人
三美共賞
美文
美人
三美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