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日報>訊(記者 沈廣睿) 過新年給村民送春聯(lián)、送年畫不稀奇,但是在武功縣小村鎮(zhèn)仄楞村,今年大年初一,村民收到的禮物卻比較特別,是一本由村里村民花費4年時間,編撰的一本7萬余字《仄楞村志》。
德垂后裔長相憶,光前裕后肇業(yè)基 ---------《仄楞村志》序李克寒
出門在外,常有人問:“你是哪里人?”我總是自豪的對答:“仄楞堡的!”“哈哈,你們村咋叫這個名字?”
是的,“仄楞堡”這三個字怪怪的,似乎難入雅流。于是,“仄楞半坡出來的人”常被人當做笑談----
“仄楞”者,高低不平、歪斜不正是也 。仄楞堡確實如此,但卻又并非如此。
按陰陽五行觀其形,仄楞堡頭枕西而得金,面朝東而棲木,北依黃土高坡而取水,南蹬一馬平川而去火。它穩(wěn)坐中間的“土”座上,像一圈碩大的圈椅,把村里的父老鄉(xiāng)親緊緊地摟在懷里。從實用角度看,冬天,它憑借西北高、東南低而擋風納陽,保溫取暖;夏遇烈炎,它后有窯洞消暑納涼,前有平原清風送爽。它是緣于仄楞半坡的自然地形而起名的;它又因祖先們的慧眼識珠、擇此而居,艱難創(chuàng)業(yè)而成堡。因此,這個名字起得實實在在、順口自然,不張揚,不粉飾,顯得淳樸而又幽默------它名俗而實雅,外型仄楞但內(nèi)函卻很周正。
“仄楞堡”,確實曾經(jīng)是一個典型的文武齊備、易守難攻的中國古城堡。
從村外看,村西有兩丈多高的土崖做靠背,從南至東再到北,一道厚實高大的城墻環(huán)半村而立,密密實實地護衛(wèi)著家族男女老少的安全;堡內(nèi)只有一個大門向東而開,迎朝陽,納紫氣,關緊城門,武藝再高強的賊盜也休想進來。城門厚重寬大,城樓高聳而立,樓上建筑雕龍畫鳳,樓內(nèi)刀叉劍戟,列布其中;而城墻內(nèi),有整齊、寬大的街道,青磚瓦房南北而排,高大粗壯、枝繁葉茂的老古槐的對面有飛檐斗拱、三進大殿的祠堂,祠堂內(nèi)有學堂,后殿陳列著幾十幅多代人密密麻麻的族譜--------村旁還有柳仙廟、菩薩廟----誰能想象得到,這一切都是在這仄楞半坡的土地上建造出來的!
仄楞堡令人懷念的何止于此!
在我幼小心靈的記憶中, 仄楞堡的祠堂有両塊金字大匾:一塊上書:“積德堂”;一塊上書:“德垂后裔”。歷代祖先都喜歡以德、仁、善、義、禮、智、信、孝、悌等字為自己和子孫命名。所以愛德、崇德、師德、有德、守德、增德、施德、傳德、宏德;愛善、尊善、積善、向善、行善;宗仁、宗義、宗禮、宗信、行孝是仄楞堡的人共識和行動準則。而“耕讀傳家,詩書繼世”則幾乎是家族人的世代追求。
從古到今,仄楞堡養(yǎng)育了一大群文人、賢人、能人、藝人,也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英雄豪杰。前有為反抗?jié)M清統(tǒng)治嘯眾聚義,揭竿而起的李尚榮,后有前清的舉人、秀才、教習,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授;再有解放后的講師、專家、學者;醫(yī)有大醫(yī)院的專家,村有會接生、會接骨、按摩,能治刀槍創(chuàng)傷、疑難雜癥的土郎中;村里會吹拉彈唱,琴棋書畫,木工、鐵匠、屠宰、配種、掌勺、理財、算卦看命的,賣辣子、販蒜、做小吃生意的,以及黨政軍警中的頭頭腦腦,無所不有?梢哉f,仄楞堡三教九流,能工巧匠,群英薈萃,人才輩出,藏龍臥虎。
仄楞堡人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解放前后,天災人禍,從未間斷,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但是仄楞堡人吃糠咽菜,也不低頭乞討;再難再苦,不說不笑不開口;再悲再傷,也要吼幾聲秦腔!仄楞堡人似乎是天生的樂天派,生性達觀、豪爽、幽默。幾乎家家都被編有一段令人笑斷腸子的故事,人人都有一個婦幼皆知的綽號:“木匠七”、“巷道二”、“猴春義”、“哈球腫”------更讓人難忘的是,每到飯時,人們從四面八方端著飯碗聚集在城門口,海闊天空,胡吹亂諞,這個“老碗會”,實際上是仄楞堡人交流信息、增進情誼、開心取樂的露天大會堂。逢年過節(jié),村子里的能人用自編的鼓譜,甩開膀子撇家俬掄大鼓,把整個堡子敲得熱火朝天,生旦凈末丑一齊上陣,能唱整本大戲的秦腔自樂班吼得人心跳眼熱,回腸百轉-----
仄楞堡------這是我們的老先人發(fā)現(xiàn)、開鑿、養(yǎng)育的風水寶地啊!
仄楞堡------這是我們的老老爺們?yōu)槲覀冇H自起的村名啊!
叫著“仄棱堡”這三個字,從心里就升騰起對老先人們無限的崇敬和懷念!
喊著“仄楞堡”這三個字,一種仄楞人特有的自豪便油然而生!
我離開家鄉(xiāng)已有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的風雪雨霜,把心中一切該洗的都洗去了,唯有對仄楞堡的記憶和思念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難忘懷的。
因為,仄楞堡,是我的血肉之根;仄楞堡,有我心靈之魂!
多年來,我一直思念家鄉(xiāng),但又害怕再見到故鄉(xiāng)。心境在苦惱中徘徊,靈魂在兩難中搏擊!
我的思念是我兒時的記憶,我害怕兒時這些美好的記憶被有些難以理解的現(xiàn)實殘酷地掠奪而去!
我思念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卻唯恐再難以見到那些我曾經(jīng)熟悉的面孔和純真的親情,面對的可能是一片陌生和冷漠------
我思念老槐樹、古祠堂、柳仙廟-----我卻害怕再也看不到這些先人們用血汗鑄造的古跡而無限惆悵和傷心!
仄楞堡人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解放前后,天災人禍,從未間斷,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但是仄楞堡人吃糠咽菜,也不低頭乞討;再難再苦,不說不笑不開口;再悲再傷,也要吼幾聲秦腔!仄楞堡人似乎是天生的樂天派,生性達觀、豪爽、幽默。幾乎家家都被編有一段令人笑斷腸子的故事,人人都有一個婦幼皆知的綽號:“木匠七”、“巷道二”、“猴春義”、“哈球腫”------更讓人難忘的是,每到飯時,人們從四面八方端著飯碗聚集在城門口,海闊天空,胡吹亂諞,這個“老碗會”,實際上是仄楞堡人交流信息、增進情誼、開心取樂的露天大會堂。逢年過節(jié),村子里的能人用自編的鼓譜,甩開膀子撇家俬掄大鼓,把整個堡子敲得熱火朝天,生旦凈末丑一齊上陣,能唱整本大戲的秦腔自樂班吼得人心跳眼熱,回腸百轉-----
仄楞堡------這是我們的老先人發(fā)現(xiàn)、開鑿、養(yǎng)育的風水寶地啊!
仄楞堡------這是我們的老老爺們?yōu)槲覀冇H自起的村名啊!
叫著“仄棱堡”這三個字,從心里就升騰起對老先人們無限的崇敬和懷念!
喊著“仄楞堡”這三個字,一種仄楞人特有的自豪便油然而生!
我離開家鄉(xiāng)已有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的風雪雨霜,把心中一切該洗的都洗去了,唯有對仄楞堡的記憶和思念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難忘懷的。
因為,仄楞堡,是我的血肉之根;仄楞堡,有我心靈之魂!
多年來,我一直思念家鄉(xiāng),但又害怕再見到故鄉(xiāng)。心境在苦惱中徘徊,靈魂在兩難中搏擊!
我的思念是我兒時的記憶,我害怕兒時這些美好的記憶被有些難以理解的現(xiàn)實殘酷地掠奪而去!
我思念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卻唯恐再難以見到那些我曾經(jīng)熟悉的面孔和純真的親情,面對的可能是一片陌生和冷漠------
我思念老槐樹、古祠堂、柳仙廟-----我卻害怕再也看不到這些先人們用血汗鑄造的古跡而無限惆悵和傷心!
2010年12月的一天,突然,手機里一個遙遠而熟悉的鄉(xiāng)音親切呼喚著我:“我是你志義哥!我寫了一本族譜,準備聯(lián)絡幾個老漢再寫一本村志------”于是,不幾天,族譜和有關村志的資料志寄來了!我欣喜若狂!這是我?guī)资陦魧嬕郧蟮馁碓!然少小離家,鄉(xiāng)情渺渺,欲試而不敢奢望,欲罷而心不甘!今日諸公共襄此舉,實乃吾村之幸也!
然而, 我所追念的畢竟是半個世紀前的仄楞堡。我心中的那個古老、熱鬧、和諧、溫馨的仄楞堡早已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之中了! 六十多年來,我不知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是如何度過來的。但我相信,仄楞堡和共和國一樣,雖然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風雪雨霜,但依然在吵吵嚷嚷中前進,在跌跌撞撞中發(fā)展。丟失與收獲相伴;痛苦與欣喜交加;迷茫與清醒并有;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共進------如今的仄楞堡可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的仄楞堡早已遠非昔比了!因此,我懷念過去的家鄉(xiāng),也更希望了解六十年后的家鄉(xiāng)。
經(jīng)過多方努力,村志現(xiàn)在面世了。這本書秉公直書,內(nèi)容真實,涵蓋面廣,文筆生動、準確、簡潔, 是一本關于仄楞堡歷史淵源、家族沿革、人文習俗的真實記錄;也是一本描述仄楞堡古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變化、興衰成敗的典籍;是一本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和風俗的鄉(xiāng)土教材;也是一本考釋世代興亡更替、人倫變化、經(jīng)驗教訓的史鑒。這本書對我來說是十分親切的,這里有我記憶中的仄楞堡,然而比我記憶中的仄楞堡更準確、更全面、更深刻、更理性。同時,還記錄了許多我所不知而又極欲知道的仄楞堡的歷史。這本書對于我們仄楞堡所有的人都是可貴的,因為它把丟失多年的寶貝撿回來了;它摸清了仄楞堡人幾百年來繁衍生息的軌跡;它把仄楞堡被掐斷了的香火又續(xù)燃了;它為仄楞堡人尋得了心靈上的高幡!它給后人們留下了說不完道不盡的關于仄楞堡的故事和神韻 --------
仄楞堡啊,你是有道德、有文化、有古跡的堡子。但是你深厚、博大、豐富的道德、文化、古跡卻被毀了!我想當年拆祠、砸廟、毀城的人可以說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有一點無可辯解:對不起先人,有愧于后人!仄楞堡的后人一定會記住的:任何時代、任何人踐踏道德,向文化開刀,毀滅古跡都是有罪的;任何時代、任何人為建設、弘揚文化,尊重、維護道德做過貢獻,哪怕是些微貢獻的,歷史都不會忘記的。我相信,像我一樣在外漂泊的游子和本村的子孫們都會從心里由衷地感謝志義兄,沒有他的高瞻遠矚,沒有他無私的奉獻和矢志不移的頑強努力,仄楞堡這份珍貴的無形遺產(chǎn)怎能保存得下來?感謝和志義兄一起撰稿的李寶華、李宗正、李宗文、李仁德、李效白、李文義、李群世、李永成、李興民、李登科、李小康等諸公,沒有他們一點一滴地艱苦挖掘、搜羅、整理,后代焉知我們的先人在這塊風水寶地上曾經(jīng)的輝煌?
我愛您-----仄楞堡!也許我離世時骨頭不會回到這塊風水寶地。但是我的靈魂永遠與被挖掉的老槐樹同在------我永遠是老槐樹上的一片葉子,在她的期冀中飄搖;我的靈魂永遠與被拆賣了的老先人的柌堂同在,我永遠是它紅木條案后端坐的學生,吸取著“積德堂”的營養(yǎng)------
我愛您-----仄楞堡!我把一首不能稱作詩的東西,獻給您,祝愿您德垂后裔,永世流芳!
朝東向陽背靠西,仄楞半坡似圈椅。
四百余載血脈旺,六十華年悲與喜。
老槐澤蔭昭日月,古祠育材爍今昔。
德垂后裔長相憶,光前裕后肇業(yè)基。
(2014--1--20于北京)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5 個評論)
給您拜年了!祝您全家康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