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帥哥”寫的草書,令趙孟頫自愧不如,拍賣價格超過4000萬
自宋朝之后,世人默認書法界走入下坡路,因此現(xiàn)代學者,極少關注元明清的書法,尤其是元朝,乃是少數(shù)民族統(tǒng)領,對于漢族文化的了解不深,書法更是不用說,看似簡易的筆畫,內(nèi)涵無限奧義,真正悟透、掌握深層意韻的人罕見,當時的高手寥寥無幾,后世所認可的,似乎只有趙孟頫一人。

實際上,元朝有位“大帥哥”寫的草書,令趙孟頫自愧不如,此人就是鮮于樞,鮮于樞極具北方人的豪爽氣魄,因蓄有濃重胡須,時人稱其“髯公”,他創(chuàng)作書法的氣象,也受到性格影響,善寫草書,用中鋒回腕書寫,強調(diào)字體的筋骨之力,筆勢暢達舒展、飛動駿健,十分精彩絕倫。

柳貫曾記載:“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tài)橫生。其飲酒諸詩,尤曠達可喜;遇其得意往往為人誦之”,陳繹也寫道:“今代惟鮮于郎中(指鮮于樞)善懸腕書,余問之,嗔目伸臂曰:‘膽!膽!膽!’”,由此可見,鮮于樞用筆之奇崛,由自然萬象取法,筆筆隨心意而走。

當然鮮于樞的作字豪爽,并非隨意亂寫,而是具有幾分“張懷”的筆意,線條變化出規(guī)入矩,根基極為扎實,據(jù)史料記載,他自困西湖30年,日日鉆研古人技法,臨習王羲之、懷素等名家,以及李北!对缆此卤返龋瑢W習古人技法和意韻,集合“雄秀”2種風格,最終練就一手醇和、精到的草法。

可惜鮮于樞傳世法帖稀少,最出名的就是《石鼓歌》,此作內(nèi)容乃是韓愈所寫,他一生抄寫多遍,有諸多版本存世,2004年北京瀚海拍賣會,其中一幅達成4620萬的成交價,還有一幅寫于大德五年,現(xiàn)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拍賣版本的技法更加精妙。

鮮于樞《困學齋雜錄》里面,記載著蘇滄浪對于執(zhí)筆的理解,內(nèi)容曰:“草書把筆,離紙三寸,取其紙寬,掌平虛,腕尖圓轉,則飄縱之體自絕出耳”,鮮于樞貫徹這一技法,始終用腕力運筆,其實古代的頂級名家,皆以腕力運筆,讓筋骨氣力深入紙背,擴大視野范圍,縱觀全卷布局,合理安排節(jié)奏。

鮮于樞運筆時便是如此,所以觀察其字,雖無“張懷”的詭譎狂肆,但是奇駿磅礴氣勢,由內(nèi)向外發(fā)散,非常耐得住品析,無愧于趙孟頫曾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當然也有人對于鮮于樞的草書,抱有批判態(tài)度,王世楨曾云:“余見其行草,往往以骨力勝,而乏姿態(tài),略如其人,以故聲稱漸不敵趙吳興。

您對鮮于樞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