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天壽先生是20世紀中國畫大家、美術教育家。原名天授,字大頤,號阿壽,早年自署懶道人、心阿蘭若主持,晚年自署東越頤者、頤翁、雷婆頭峰壽者等,浙江寧海人。潘天壽先生幼年自學書畫篆刻,1915年至1920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并得經子淵、李叔同指導。1923年至上海,先后任上海美術?茖W校及新華藝術?茖W校教授。 1928年定居杭州,任西湖藝術院教授,翌年赴日本考察美術教育。抗日戰(zhàn)爭后,隨校內遷。1944年至1947年任國立藝術?茖W校校長。1949年后, 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副主席、美協浙江分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浙江美術學院院長。

潘天壽先生擅畫寓意花鳥及山水,遠師徐渭、朱耷、石濤等人,近受吳昌碩影響。亦畫人物,并長于指頭畫。書法從鍾繇、顏真卿、史孝山入手,后學秦漢、魏晉碑文,參以卜文獵碣。傳世作品《露氣》、《雨后千山鐵鑄成》、《記寫雁蕩山花》等均藏于中國美術館。

要說近現代中國畫家中,誰的畫最霸氣,非潘天壽莫屬!與傳統花鳥畫的路數不同,潘天壽的畫有一種霸氣側露感覺,吳昌碩一句“生鐵窺太古,劍氣毫毛吐”,給了他以最高的贊美。同樣是以碑學金石筆法入畫的潘天壽,與吳昌碩的玩法完全不同,他不完全就是追求筆墨上的霸悍和強其骨的風格,還在畫面構圖上形成了自我的個性,使他與其他的花鳥畫家拉開了距離。

中國畫的美學范式有很多;工巧、天真、豐肥、方正、老成、自然、沖和、獷野、勁健、抽樸、怪奇、姿媚、險峭、高古、寬博、雄渾等等,一個畫家終其一生,只要占領一個范式就可能成為一代大家而不朽。

潘天壽占領了雄強,霸悍狂肆的美學范式,從而成為近代花鳥畫壇上一個高峰人物。因此,對于一個畫家來說,只要形成一種風格就可以成家是不成問題的。當然,成就一種美學風格,是靠畫家的筆墨功夫與創(chuàng)作表現來實現的。沒有這兩點,畫來畫去,還是別人的哪一套,無法達到較高的藝術成就。

畫畫真的是一種追求,它不是做一件事情,有什么即定的目標,他的目標對一個畫家來說,可能一生都達不到,干不完。畫畫是一種沒有功利牽引,而去追求一種永遠止境的事情。真正的畫家,一定有種恐慌,他才會說,學無止境,畫無止境。哪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剛學兩天,就覺得自個是宇宙第一了,這樣的人,就沒法討論畫畫這件事了。

潘天壽是有理論思想主張的畫家,不是盲目的畫。他寫過《中國繪畫史》這樣學術著作,也有較為鮮明的藝術主張。如他說“中國人從事國畫,如一意摹擬古人,無絲毫推陳出新,足以光宗耀祖是一笨子孫;”可見其創(chuàng)新意識是很強的。

潘天壽是第一個將山水畫構圖引入花鳥畫的人。傳統的花鳥畫都是畫花鳥的一角,花鳥的一個局部,構圖都是一側,一面,沒有山,只有石。在潘天壽的作品里,有山石,而且都是大山石,花鳥處于中心位置,有西畫的構圖感覺。

潘天壽的書法獨具一格,稱得上是專業(yè)書法家。絕不是畫家中湊數書法家的。潘天壽的書法走的是險峭勁厲的路數,崇尚陽剛與金石氣。在書法結體上學黃道周,張瑞圖的東西多一點,也有《二爨》的東西在里面;體現在畫上,就形成了險峻高冷的調性。因為筆畫多為方筆,他的畫就給人以霸氣的感覺。

在具體的畫面表現上,潘天壽用筆一如書法,線條緊峭幽折,方筆翻轉,筆法趨于破險,,斷裂,勁利之間。他畫山石也無皴擦,就是勾線填色,方法很簡潔,這種簡潔這為山石上的花鳥提供了展現的空間。

除了以上的特點,大家了看到了,潘天壽的畫沒有傳統文人畫的“淡”、“清”,而是多了一種豐富與強悍。
同時,潘天壽的畫,也有一定的現代感,不似傳統花鳥畫的一種沉悶氣味,還在很多地方游離了傳統文人畫的審美理想,在筆墨,精神,中鋒用筆,骨力,氣韻等到方面,并不是一種天真,自然,醇厚的文人畫氣息,反而處處按排,設計,精裝,一如他的書法一樣,使很大勁,按排大小變化,空間節(jié)奏分割。

因此說,潘天壽是一個主觀意識非常強的畫家,他將主觀設計與自然天成進行了很好的結合,你幾乎在畫面上,看不到有太多的什么安排,除非你太敏感,或太傳統,有現代一點的眼光看,他是精心安排的天然效果,還是很牛的。

潘天壽繪畫題材包括鷹、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結構險中求平衡,形能精簡而意遠;勾石方長起菱角;墨韻濃、重、焦、淡相滲疊,線條中顯出用筆凝煉和沉健。
他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 ,引人入勝。

作為一位現代山水花鳥畫大師和杰出的美術教育家,潘天壽先生對自然之美尤為崇拜。他拜大自然為師,以博大的宇宙精神,永恒的禪學意味,俱臻妙境,使花鳥畫達到至高的審美境地和哲學的境界,創(chuàng)作了許多佳作,成為締造自然美的藝術大師。

潘天壽先生作畫時,每畫一筆,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茍。他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下,取諸家之長,成自家之體,他的畫材多為平凡題材,但經他入手的畫,卻能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形成強大的藝術磁場,具有攝人魂魄的能量。

潘天壽的畫往往以大筆墨線為主,雄健剛直,凝練老辣,極具骨力。黃賓虹先生稱他“筆力扛鼎”。潘先生喜歡畫巨大的磐石,往往頂天立地,碩大突兀,充滿整個畫面。

潘天壽的指畫也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這類作品,數量大,氣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畫的均為“映日荷花”,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荷葉,以指尖勾線,生動之氣韻,非筆力所能達。潘天壽作畫時,每畫一筆,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茍。他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下,取諸家之長,成自家之體,他的畫材為平凡題材,但經他入手的畫,卻能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

潘天壽藝術的可貴之處,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膽的創(chuàng)造精神,他常說,“荒山亂石,幽草閑花,雖無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盡成極品!彼臅üασ埠苌睿缒陮W鐘、顏,后又擷取魏、晉碑中精華以及古篆漢隸 ,還能詩、善治印。平時作畫,對詩文、題跋、用印方面,非常認真、講究,絕不馬虎。

他對畫史、畫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國繪畫史》、《顧愷之》,《聽天閣詩存》、《治印絲談》。并緝有《聽天閣畫談隨筆》等。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