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晉最近創(chuàng)作一組系列作品——《窺探2020》,創(chuàng)作手法愈加成熟,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與當代視覺語言相結(jié)合。對于西畫的色彩構成意識、中國畫的意象色彩觀、程式化語言、章法等方面均做出了大膽地嘗試,并形成了很強個人特色的表現(xiàn)語言。
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宗教及古代與現(xiàn)代文明對比的文化感悟,時空及生命的探尋與思考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xiàn)和表達......
宋晉研究和喜愛傳統(tǒng),作品中運用很多中國傳統(tǒng)符號,卻不拘泥于傳統(tǒng),表達自由新穎,不炫技、不宣泄、歸于內(nèi)心,畫面流露平靜、平和、智慧、中庸的藝術氣息。
——楊柳 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宋 晉
1973年生于鐵嶺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并獲獎
作品被北京雙年展組委會、天津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作品在《美術》等雜志報刊刊登
作品《千家萬戶》入選第五屆全國青年美展(中國美術館 2015•北京)
作品《收獲萬果香》高潔品性蘭蕙人生全國中國畫展優(yōu)秀獎(房山區(qū)政府 2015•北京)
作品《春意滿城》入選榮寶齋中國畫雙年展(中國美術館 2016•北京)
作品《轉(zhuǎn)角》入選第七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國美術館 2017•北京 )
作品《尚品 • 暖日》品真格物全國青年工筆畫展入會資格(天津現(xiàn)代美術館 2018)
第五屆遼寧美術金彩獎“金獎”(遼寧省文聯(lián)、美協(xié) 2018)
獻禮70年·多彩70人——中國美協(xié)名家小品提名展(易雅美術館 2019•北京)
1973年12月,宋晉出生在鐵嶺縣。父親是民辦教師,美術、音樂、體育都是他教授的內(nèi)容,宋晉父親的熏陶喜歡上了畫畫。讀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他特別喜歡畫畫,小人書和郵票都是他臨摹的教科書,特別是李可染、陸儼少繪制的連環(huán)畫更是他的最愛,一本小書會讓他癡迷地臨上幾個月。
可惜的是,由于家境困難,初中畢業(yè)時雖然考上了鐵嶺美術中專但沒有機會入學,過早地成為一名年輕的個體戶,自學了修表、刻字,以學習修照相機、手機,靠手藝吃飯并養(yǎng)家成為他唯一的生活目標。
但是命運并沒有遺忘這個擁有繪畫天賦和繪畫夢想的文藝青年,2006年的一天,李貴田老師碰巧到他的手機店修手機,閑聊之中自然提到了繪畫,李老師得知他也喜歡繪畫時便說:“有時間就到我家來畫畫吧,喜歡一件事不容易呢”。
就這樣,宋晉在業(yè)余時間里跟李老師從畫工筆牡丹開始系統(tǒng)學畫,一畫就是兩年。由于生計的原因,不得已之下他又停止了繪畫。時間一晃就又是6年,這6年里,繪畫的種子蟄伏于生活的重壓之下,卻依然倔強地存在。
2014年8月,李貴田老師的一個學生在街上遇到宋晉,聊了一陣閑話后,熱情地向宋晉發(fā)出邀請:“李老師的銀州書畫院正好成立了,他有時間,也有畫室,你來畫畫吧。他肯定特別高興!”。
就這樣,他開始進入繪畫這種類似苦行僧的工作狀態(tài),先是畫羊,然后畫向日葵和人物。2015年,他的一幅作品《收獲百果香》獲得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高潔品性 蘭蕙人生”全國中國畫展優(yōu)秀獎。
一天,他登錄了鳳凰網(wǎng),無意中看到一幅大廈的圖片,密集的窗子后面隱藏著多少故事和夢想?創(chuàng)作的靈感噴涌而出,在僅僅20多個日月輪轉(zhuǎn)中,一幅題為《千家萬戶》的畫作呈現(xiàn)在他的面前,一舉摘取2015年第五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的大獎。
這幅畫粗看就是無數(shù)個窗口,但細觀每個窗口都不同,正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名句: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這幅畫作使用極強的裝飾性手法精工繪制,整個畫面氤氳著和諧、安逸、幸福的氣氛,而那幾只飄升的氣球在提升畫眼的同時,更打破了畫面的平衡,成為絕紗的構圖手法。
獲獎之后,他認真地審視這幅畫,這種看似簡單的物象的機械堆疊其實有著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便于表達現(xiàn)代都市人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2016年,他中國工筆畫《春意滿城》又入選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榮寶齋中國畫雙年展。
2017年,由國務院批準立項,國家財政撥款,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共同主辦的2017·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在北京開幕。
全球共有124個國家的藝術家參加,投稿萬余件。而入選的中國畫作品僅有64件,宋晉的作品《轉(zhuǎn)角》就是這六十四分之一。展會那天,他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站在自己的作品前面,用心地捕捉觀賞者對他作品的意見。
時任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何家英在這幅畫前駐足點評:“這畫挺好,年輕人多有想法,敢想敢畫,抓住了時代的脈博。我們落伍了,被埋進藝術的金字塔了!”老藝術家的這短短的兩句話對宋晉的意義是非凡的,他不僅堅定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更加堅定了自己對藝術的求索。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