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魚”是“年年有余”的諧音,可謂中國傳統(tǒng)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語言之一。在過去家家戶戶的家里都會貼上這樣一幅畫,里面有蓮花或蓮藕,還有魚,這幅畫里其實就蘊藏了一個無比吉祥的成語——年年有余,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財富及食糧。
而在日常生活中,魚為人們喜愛,除了它的使用價值外,還由于它是一種美好的文化象征,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民俗里,每逢佳節(jié),都能看到餐桌禮儀上必備此菜肴,中國人講究諧音的美好吉祥,而“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景,恰恰符合大眾的傳統(tǒng)觀念。
由此種種,都不難看出“魚”帶給人們的是歡悅和喜慶,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幅根畫作品,以人們喜聞樂見的“魚”為題材,展現(xiàn)了一幅歡快的“水中嬉戲”圖,馮老師通過選取天然度極高的根材,把人們熟知的事物以別具一格的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既是一場美的體驗,又進一步弘揚了我們的民俗文化。
下面,讓我們一同欣賞這幅根畫作品《魚樂圖》,看看根藝世界里的“魚”是否也會給人生動傳神的感覺。
馮老師這幅作品完成于2004年,取材于天然度極高的古松格,雖然歷經(jīng)多年,但仍能保持色澤的鮮明,其厚度約達十三厘米,與平常普通的水墨畫等完全不同,其立體效果要更為生動。
馮老師該作品由三部分構(gòu)成,可以看到上方是一條形態(tài)極為傳神的大魚,栩栩如生。旁邊則是幾條小魚,它們的形態(tài)大小等都有差別,且每一條魚棱角分明,整體看去,就是一幅蝦魚相伴,在大海中游動嬉戲的歡快場面。
馮老師在構(gòu)圖上也很奇巧,雖然它們顏色大小擺放的位置都不盡相同,但恰恰是這樣,更加彰顯了自然的美感,和而不同,既不會覺得單調(diào),也不會顯得雜亂,反而給人豐富活潑的和諧美。與此同時,像是把畫面寫活了,一幅生龍活虎,水中嬉戲的動態(tài)圖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自然而樸實,仿佛在訴說一個個精彩的瞬間,讓人感受到宇宙生靈的千姿百態(tài),給人無限遐想。
除此之外,馮老師不僅在視覺上賦予人們立體的感官,而在豐富的內(nèi)涵創(chuàng)作上,也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民俗風(fēng)情,正所謂“年年有余”一直都是最樸實的追求,代表著人們五谷豐登的幸福愿景,恰如其名《魚樂圖》,這不僅是表象的自然歡樂,同時也是傳統(tǒng)的吉祥符號,給千家萬戶帶來吉祥富足。借助馮老師這幅根畫作品,希望人人都能生活富足美滿,“年年有余”
最后,如果大家對馮老師的作品有更多想要了解的,歡迎在下方給我們留言,和我們交流。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