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馮夢龍小說中四個神奇的轉世故事:白起轉世為牛,張飛轉世為岳飛

轉世是一個宗教術語,是指一個人在死亡后,靈魂在輪回中投胎。這個的真實情況不得而知,或許只是導人向善的一種合理解說。
在明朝馮夢龍的小說中有著很多神奇的轉世,非常有趣而富有傳奇。
馮夢龍小說中四次神秘的轉世

1、白起轉世為牛
《東周列國志》是馮夢龍著作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寫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在這里有個關于白起轉世為牛的故事。
長平之戰(zhàn)時,趙王誤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替換了廉頗。趙括唯一畏懼的是武安君白起,根本看不上前線的秦軍大將王龁,殊不知白起已經(jīng)秘密抵達前線。這一戰(zhàn)實際上一切都是白起的謀劃布置,趙括先贏了一陣,隨即就中了秦軍的埋伏被包圍四十六天。最終,趙括帶人突圍,中箭身亡,白起派人招降了趙軍四十萬降卒。
白起和王龁擔心趙軍起亂,就將四十萬趙軍劃分為十個大營,命十員秦將各統(tǒng)一營。白起又讓人給趙軍酒肉,并告訴他們明天會挑選精銳的士卒帶回秦國,老弱遣回趙國。其實,白起根本沒打算放過趙軍,只是先穩(wěn)住他們而已。
那一夜,是個血紅的晚上。白起下令讓秦軍用白布裹住腦袋,凡是頭上沒有白布的趙軍一律格殺。趙軍毫無防備,又沒有器械,只能束手待斃,有逃出大營的,又被帶軍巡邏的王翦、蒙驁等人斬殺。這一夜四十萬趙軍被斬盡殺絕,血水在地上流淌淙淙有聲。
長平之戰(zhàn)后,秦國國威大揚,武安君威懾天下。只是,白起并沒有得到好下場,他因為與范雎結下仇怨而被秦王賜死。
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束。唐朝末年的時候,雷雨天氣中,一只牛被天雷擊中而死,牛腹上竟然有白起兩個字。當時人們發(fā)現(xiàn)后,都討論這是因為白起殺戮過重,以致于數(shù)百年后仍然轉世為畜生遭受雷震之報。其實,這也是勸告大將不可過多造殺業(yè)。

2、楚漢人士投胎三國
三國人物都是楚漢時期的人物轉世。這個故事出自馮夢龍《喻世明言》中的《司馬貌夜斷陰曹》,可以說十分有趣。
東漢末年的時候,有個秀才叫司馬貌。司馬貌很有學問,但半生不順,落魄不堪,因此醉酒后寫詩毀謗陰司,怨恨天地不公。玉帝十分憤怒,就下令讓司馬貌當半夜閻羅王,審理陰司,看他是否有真才實學,若沒有能力敢妄言直接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能超生,若真是有能力則許他來生富貴。
半天能審多少案子,又如何能顯示自己的才能?司馬貌不審問當下,而是選擇了四百年前楚漢時期一直解決不了的四個案子。
這四個案子牽連的都是楚漢時期有名的大人物。第一個案子是韓信、彭越、英布狀告劉邦和呂后,韓信的案子還牽連他的生死知己蕭何,軍師蒯通以及給他算命的許負。第二個案子是劉邦的救命恩人丁公狀告他恩將仇報,又牽連上在滎陽替劉邦而死卻沒有封爵的紀信,背叛項王而封侯的項伯、雍齒。第三個案子是戚姬替兒子劉如意狀告呂后專權奪位,因為當年劉邦許諾立她的兒子為太子卻被呂后強勢阻攔。第四件案子是項羽狀告烏江旁逼殺自己的呂馬童、王翳、楊喜、呂勝、楊武,還有給自己指錯路的漢將夏廣。

司馬貌一一問明具體情況后,就開始了發(fā)落,讓他們全部轉世以報當初的恩怨。韓信轉世為曹操,占據(jù)漢朝大半江山,只是他不能稱帝,表明他沒有謀反,他的兒子可以代漢稱帝,償還他為漢朝立的十件功勞。劉邦轉世為漢獻帝,被曹操挾持;呂后轉世為伏皇后,被曹操折磨,死在曹操之手;蕭何投胎為楊修,當曹操主簿償還他對韓信的知遇之恩,但他哄騙韓信進長樂宮,需要死在曹操手里。另外,英布轉世為孫權,彭越投胎為劉備,與曹操三分天下。
漢初三大名將之案審問后,司馬貌將其他人也發(fā)落到三國。戚姬轉世為劉備夫人甘夫人,劉如意投胎為劉禪,繼承蜀漢皇帝。此外,蒯通轉世為諸葛亮,許復轉世為龐統(tǒng),樊噲轉世為張飛,項羽轉世為關羽,紀信轉世為趙云,全部輔佐劉備。當年背叛項羽的項伯、雍齒轉世為顏良、文丑,合該被關羽斬殺;逼死項羽的呂馬童、王翳、楊喜、呂勝、楊武、夏廣,轉世為曹操部將卞喜、王植、孔秀、韓福、韓琪、蔡陽,被關羽過五關時斬殺。其后,司馬貌又將楚漢之戰(zhàn)時屈死不甘、懷才未盡、有恩欲報、有怨欲伸的人,全部發(fā)落在三國。那些刻薄害人、陰謀慘毒、負恩不報的人,全部變作戰(zhàn)馬,當將帥的坐騎。
這就是司馬貌審問的結果。玉帝看完結果后大喜,讓司馬貌來生轉世為司馬懿,享盡榮華富貴,又奪取曹魏天下。這是因為曹操雖然是韓信來報冤,但他所做的欺君弒后等事,不能讓后世學習,就讓司馬懿欺凌曹氏子孫,顯出報應,警戒后人為善不為惡。司馬貌又提出自己的妻子汪氏一直跟隨自己吃苦,請求來世仍然做自己的妻子,閻王也是同意了。
半日閻羅判斷明,冤冤相報氣皆平。勸人莫作虧心事,禍福昭然人自迎
。這就是楚漢人物轉世三國人物的一段奇聞。

3、張飛轉世為張巡、岳飛
張飛是楚漢的樊噲轉世,后世又幾次轉世。這個故事出自于《喻世明言》中的《游酆都胡母迪吟詩》。
元順宗年間,有一個秀才叫胡母迪。胡母迪為人剛直無私,常常說若是一朝際會風云,定要扶持善類,驅盡奸邪。只是胡母迪時運不濟,連續(xù)科考十次,都沒有中舉,一氣之下他隱居深山。深山讀書之時,讀到《秦檜東窗傳》,胡母迪大罵奸臣,再讀《文山丞相遺稿》時,感嘆文天祥的忠義。醉酒之下,胡母迪寫詩“天道何曾識佞忠”。當夜,冥王就讓鬼吏把胡母迪帶到了閻羅殿。
冥王責斥胡母迪為何膽敢怨天怒地,謗鬼侮神。胡母迪也不怕,直言為何秦檜賣國殺害忠臣,卻一生富貴善終,他的兒子是狀元,他的孫子是翰林學士,而岳飛父子精忠報國,卻是慘遭殺害。還有文天祥,他是宋末第一個忠臣,三個兒子卻都在流離中死去,他的弟弟投降,卻是父子貴顯。

冥王責斥胡母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來秦檜的兒子秦熺并非是他親生兒子,子孫雖然顯貴,卻不得祭祀。
岳飛是三國張飛轉生,忠心正氣,千古不磨,一次托生為張巡,改名不改姓;二次托生為岳飛,改姓不改名
。雖然父子屈死,卻是子孫世代貴盛,被后世祭祀萬年。還有那文天祥忠孝節(jié)義,傳揚千古,他弟弟文升用自己的嫡子為他嗣后,接替了宗祀,也是有后代了。
王法昭昭猶有漏,冥司隱隱更無私。
胡母迪聽后大為折服,冥王就放了他回去,并且后來他去世后,冥王讓他接替了自己的職位。
岳飛是張飛轉世的故事不止在《喻世明言》中有,在《西湖佳話》、《列仙全傳》、《歷代神仙通鑒》等書中都有記載,在民間更是廣為流傳。

4、錢镠王第三子轉世為宋高宗
這個故事也是出自于《游酆都胡母迪吟詩》,是冥王對胡母迪講述的。
錢镠是吳越開國國君,被稱為吳越王。吳越是十國之一,傳到第五位國君錢俶時,曾應宋朝趙匡胤之約共滅南唐。錢俶沒聽南唐李煜唇亡齒寒的道理,只想著不得罪宋朝,但是十國之中只剩下吳越,宋朝又豈能容下。
宋太宗時期,錢俶奉旨入汴京,被扣留下來。為了吳越的百姓,錢俶自獻疆土,創(chuàng)下了歷史上的佳話。只是,錢俶終究沒得善終,在他六十大壽時,宋太宗派使者祝賀,宴飲到夜幕,錢俶暴斃。
宋徽宗時期,顯仁皇后懷孕。一個金甲貴人曾夢入皇后夢境說“我是吳越王,你家無故奪我疆土,現(xiàn)在讓我的第三子托生,要還我疆土”。皇后醒來后,趙構降生。
趙構就是宋高宗,建立了南宋。只是趙構只為索取原來的疆土,所以偏安南渡,無志中原。這雖是故事,卻也不是隨意胡編。當初吳越以杭州為都城,最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大約就是現(xiàn)在的浙江全境以及蘇州、上海市福建東北部。南宋也是以杭州為都城,之所以改為臨安府,就是為了感念吳越納土歸宋的功績,而臨安正是吳越王錢镠的老家。
這就是馮夢龍小說中,四個有趣而神秘的轉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