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毒舌”金句背后的處世哲學
一、毛姆其人:坎坷人生鑄就 “毒舌” 大師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這位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物,于 1874 年出生在巴黎的英國駐法使館 。本應擁有幸福童年的他,卻在 8 歲時遭遇了母親因病離世的巨大打擊,兩年后,父親也撒手人寰,毛姆瞬間成為了孤兒。此后,他被送到英國伯父家生活,童年的歡樂戛然而止,接踵而至的是寄人籬下的孤獨與無助。
在學校里,毛姆因為身材矮小、口吃,常常成為同學們欺負的對象。每次排隊買票,輪到他時,總是因為口吃說不清楚,而被人群不耐煩地趕出去,只能委屈地重新到隊伍末尾排隊 。課堂上,他因口吃不敢主動發(fā)言,即便鼓起勇氣回答問題,也會在結結巴巴的表述中引來同學們的哄笑。這種長期被孤立、被嘲笑的經(jīng)歷,使得他的性格愈發(fā)孤僻,內(nèi)心充滿了自卑。他開始習慣躲在角落,用書籍來慰藉自己受傷的心靈,沉浸在書的世界里,他仿佛找到了一片寧靜的港灣。
然而,命運的考驗并未就此結束。長大后的毛姆,又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他常常陷入極度的痛苦與絕望之中,對生活失去了熱情,對未來感到迷茫。但也正是這段與抑郁癥抗爭的經(jīng)歷,讓他對人性和人的心理有了更為深刻、透徹的理解。他開始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洞察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與欲望。
毛姆的一生經(jīng)歷了多次職業(yè)轉變,從醫(yī)學院的學生,到助產(chǎn)士、間諜、演員、救護車司機,最后成為一名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 。每一段不同的職業(yè)經(jīng)歷,都如同一塊拼圖,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他在不同的人群中穿梭,見識了各種各樣的人性,體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這些寶貴的經(jīng)歷,使他的作品充滿了真實感和深度,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人性的復雜與多面。
正如傳記作家特德・摩根對他的評價:“毛姆是下述一切的總和:一個孤僻的孩子,一個醫(yī)學院的學生,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小說家,一個巴黎的放蕩不羈的浪子,一個成功的倫敦西區(qū)戲劇家,一個英國社會名流,一個一戰(zhàn)時在弗蘭德斯前線的救護車駕駛員,一個潛入俄國工作的英國間諜,一個二戰(zhàn)時的宣傳家,一個自狄更斯以來擁有最多讀者的小說家,一個靠細胞組織療法保持活力的傳奇人物……” 毛姆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而他的坎坷經(jīng)歷,無疑是鑄就他 “毒舌” 風格的重要基石。
二、“原諒不代表再信任” 的現(xiàn)實映照

毛姆的這句名言,猶如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場景 。在工作場合,信任常常是合作的基石,但一旦這基石出現(xiàn)裂痕,即便修復,也難以恢復如初。
朋友曾在一家廣告公司任職,他與一位同事共同負責一個重要項目。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這位同事為了凸顯自己的功勞,竟在匯報時將大部分成果據(jù)為己有,把朋友的付出輕描淡寫地帶過 。這讓朋友在領導面前的形象大打折扣,也失去了原本應得的晉升機會。朋友雖心中憤懣,但念及同事間的情分,選擇了大度原諒。然而,不久后,公司又有一個項目需要兩人合作。朋友本以為對方會有所改變,便再次毫無保留地投入工作?山Y果令人失望,這位同事故技重施,又一次在關鍵時刻為了私利背叛了朋友的信任。這一次,朋友徹底寒心,深刻體會到了毛姆所說的 “不要愚蠢地再去相信” 的含義。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小李與相戀多年的女友分手,原因是女友背著他與其他異性頻繁往來,對感情不忠誠。分手后,女友痛哭流涕,向小李懺悔,聲稱自己只是一時糊涂,希望能得到原諒。小李念及過往的感情,心軟選擇了原諒。然而,復合后的日子里,他始終無法擺脫內(nèi)心的陰影,總是不自覺地對女友的行為產(chǎn)生懷疑。果然,沒過多久,女友再次做出傷害他的事。這讓小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也讓他明白,原諒并不意味著可以重新建立信任,曾經(jīng)的傷害就像一根刺,即便被掩蓋,也依然會在不經(jīng)意間刺痛自己。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即便我們選擇原諒,他們的行為卻可能再次傷害到我們。就像曾經(jīng)被水燙傷過,即便傷口愈合,再次靠近熱水時,還是會本能地感到害怕。所以,當我們大度原諒他人后,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輕易再次給予信任,保護自己免受二次傷害。
三、“不記仇但要長記性” 的意義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常常會遭遇來自親情、愛情、友情的背叛 ,這些經(jīng)歷如同尖銳的刺,深深扎進我們的內(nèi)心,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毛姆所說的 “你可以不記仇,但不可以不長記性”,正是在警示我們,要從這些傷痛中汲取教訓,實現(xiàn)自我成長。
在親情的世界里,背叛帶來的傷害往往更加刻骨銘心 。小敏的父母一直重男輕女,在她考上大學時,父母卻將原本準備給她的學費拿去給弟弟買了新手機,還要求她放棄學業(yè)去打工賺錢,補貼家用。這讓小敏感到無比心寒,她的內(nèi)心充滿了委屈和憤怒。多年后,父母在弟弟的事業(yè)失敗后,又找到小敏,希望她能不計前嫌,幫助弟弟東山再起。小敏雖然選擇了原諒父母曾經(jīng)的不公,但她并沒有忘記過去的傷痛。她深知,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毫無保留地為家人付出,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于是,她在幫助弟弟的同時,也明確了自己的底線,不再讓自己受到傷害。
愛情中的背叛,同樣讓人心碎 。小張和相戀多年的女友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在婚禮前夕,小張卻發(fā)現(xiàn)女友與自己的好友有了曖昧關系。這一突如其來的背叛,讓小張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覺得整個世界都崩塌了,對愛情失去了信心。分手后,女友多次向他道歉,希望能夠復合。小張內(nèi)心十分糾結,他想起曾經(jīng)與女友的美好時光,也看到了女友的真誠悔過,但他更清楚地記得背叛帶來的傷痛。最終,他選擇了放下這段感情,因為他明白,如果再次接納女友,可能會重蹈覆轍,再次受到傷害。他決心從這段失敗的感情中吸取教訓,學會在未來的感情中更加謹慎地選擇伴侶,珍惜真正愛自己的人。
友情的背叛,也會讓我們對人性產(chǎn)生懷疑 。小王和小李是多年的好友,兩人無話不談。在一次重要的項目競爭中,小李為了自己能夠勝出,竟然在背后詆毀小王,向領導散布不實言論,導致小王失去了這次晉升的機會。小王得知真相后,感到非常震驚和失望。他無法理解,多年的友情竟然如此不堪一擊。雖然小王沒有選擇與小李徹底決裂,但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小李。他從這次經(jīng)歷中明白了,即使是最親密的朋友,也可能因為利益而背叛自己。因此,他在以后的交友過程中,更加注重朋友的品德和為人,不再輕易對人掏心掏肺。
當我們遭遇這些背叛時,選擇不記仇,是一種豁達的胸懷,它讓我們能夠放下過去的怨恨,不再被仇恨所束縛。然而,不記仇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忘記這些傷害,而是要從中吸取教訓,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保護自己,避免再次受到同樣的傷害。 每一次的傷痛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讓我們學會洞察人心,看穿人性的復雜,從而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
四、“良心無法喚醒” 的本質洞察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缺乏良心的人,其行為常常令人瞠目結舌 。就像在公交車上,一位年輕人明明看到老人上車,卻故意將頭轉向窗外,裝作沒看見,絲毫沒有讓座的意思。當旁邊有人指責他時,他卻滿不在乎地回應:“我花錢買票,憑什么要讓座?” 這種對他人困境的漠視,對基本道德的無視,充分展現(xiàn)了其良心的缺失。
正如羅曼・羅蘭所言:“善與惡是同一塊錢幣的正反面。” 良心,在很多時候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判斷。那些天生善良的人,如同溫暖的陽光,總是能在他人需要時伸出援手;而那些從小就心懷惡意的人,就像隱藏在黑暗中的荊棘,隨時可能刺痛他人。
歷史上,納粹德國的希特勒,他所推行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了無數(shù)猶太人慘遭殺害 。在他的認知里,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竟被視為 “正義之舉”。他從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邪惡的,反而堅信自己在為所謂的 “民族利益” 而奮斗。這種對良心的扭曲,對人性的踐踏,讓他成為了歷史的罪人。盡管在戰(zhàn)爭后期,納粹德國逐漸走向失敗,但希特勒依然沒有絲毫悔悟,他的良心早已被黑暗吞噬,無法被喚醒。
民間有句話說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一個人的天性很難改變,良知或許可以通過后天培養(yǎng),但良心一旦缺失,就很難再被喚醒。面對那些毫無良心的人,我們無需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試圖改變他們,而是要學會及時遠離,保護好自己。因為,與這樣的人糾纏,只會讓我們陷入無盡的痛苦和傷害之中。 只有遠離不良之人,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安穩(wěn),更加堅定地追求美好的未來。
五、毛姆觀點對現(xiàn)代人的啟示

在當今這個復雜多變、人際關系錯綜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毛姆的這一觀點宛如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人際交往的舞臺上,我們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對待他人的過錯。當選擇原諒時,要清楚地認識到這并不等同于再次給予毫無保留的信任,要學會在寬容中保護自己,避免受到二次傷害。
自我保護意識的建立,是我們在社會中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 。我們要深知,并非所有人都心懷善意,在與人交往時,務必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對于那些可能存在的潛在威脅,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做到未雨綢繆。
在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zhàn)時,我們要以豁達的心態(tài)去接納過去的傷痛,將其視為成長的寶貴財富 。從每一次的挫折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讓自己的內(nèi)心變得愈發(fā)強大。正如毛姆在坎坷的人生中不斷磨礪,最終以深刻的筆觸剖析人性一樣,我們也要在生活的錘煉中,學會洞察人心,看穿人性的復雜,從而更加從容、堅定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讓我們銘記毛姆的智慧,以更加理性、成熟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既保持善良與寬容,又懂得保護自己,收獲屬于自己的幸福與成長 。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