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瑩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一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碑敶嫾覄⒘⒂孪壬纳剿嬜魍钢还蓜夂嵭摹F洚嫛捌胶律睅е湟萸鍖,而“霧潤青松林”則透著堅毅獨立的品格。欣賞劉立勇先生的畫作,可從其千變?nèi)f化的線條中讀出百味,它們時而如芙蓉出水,出落得標志灑脫;時而出其不意、落落大方;時而寫出真性、天然妙成,時而渾厚蒼潤而內(nèi)斂靜收,歷經(jīng)千錘百煉的線條及渾厚滋華的墨韻浸染了中國文人沉寂于音律的涌思,也是劉立勇先生攻堅克難而后閑庭信步的那份釋放吧。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此美妙的意境讓我們對山水畫多了一層領悟。山水畫之所以被許多名家文人所推崇正是這份身臨其境的氣韻格調,承載著文人在自然空間里心靈的呼吸。劉立勇先生正是向往山水畫的自由,并將這種自由融入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靈魂里。其畫《佳境無須名》中,生長在峭壁中的樹根格外攝人心魄,它們是在與同伴對話,對話河中倩影,對話身旁船只。它們更是與人類對話,對話滄桑,對話不屈不饒的品格,它們生長出了靈魂!墩箯埐萆L河畔》是一幅我很喜歡的作品。這更像是一幅悄然夜色下俏江南的山水。山峰不高卻能望到很遠,竹、樹、蕉、荷;水田,無名花;石礁、帆船;水車、依水人家等。景致雖滿并不亂,這就是畫家畫作的動人之處,繁而有秩,繁而清橙,任意切取其一部分,又是完整畫面。而在畫面的中央,“小橋流水人家”又如人間仙境,那荷花開出的道路不傲不爭,卻超凡脫俗,為畫面增添了充滿靈氣的風情。倘若劉立勇先生并非將自己“放任”于山水之間,哪兒有一邊涌動,一邊清雅,一邊夜起的畫面,是為將自己的靈魂寄托在山水天色之中,結合當今環(huán)境的省覺,自然能進入傳統(tǒng)文人那一份筆墨精神中,也能創(chuàng)作出當代山水畫卷。
劉立勇先生作畫時將虛擬的空間實化,把實有的空間虛化,在“計白當黑”中,用或濃或淡,或干或濕,或燥或潤的墨韻,以小小的音符演奏出動人的山水樂章。《碧樹斜通市清流》,在粗干奇伸的山谷峭壁旁,是靜謐的河流,觀者的視野如同一馬平川,奇險、悲壯的悠歌直沖喉頸,是當代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呼吁!抖闭瘜懮酚謱⑷藥胍黄G意盎然、古村古色的激情中。《三月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墨染湖》又是數(shù)不盡的文人情懷。劉立勇先生的畫作筆墨豐富,正是當代藝術家所需的精神訴求。當畫畫到自由,意向得以自由之時,藝術便活了,自由了。劉立勇先生攻堅克難而后閑庭信步的水墨畫創(chuàng)作將會越來越有味道。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