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曰:“過猶不及,有余猶不足也。”
凡事有度,于人于己,才是圓滿。
我們的善良,應(yīng)有尺;我們的忍讓,應(yīng)有度。
懷揣分寸處事,我們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生活才會如我們所愿。
善良無尺,會讓自己吃虧
方孝孺曰:“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寧,為善事者子孫興。”
善,是一種美德,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因果報應(yīng)中也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要存善心、做善事,做一個善良之人。
但是,當(dāng)今社會,善良需要底線,否則容易被得寸進尺的人占盡便宜。
在別人的懇求聲中,無底線的善良人會一次又一次地伸出援手,把個人利益放置一旁,追求極致的利他主義。
久而久之,一方索取成為習(xí)慣,另一方的付出變成理所應(yīng)當(dāng)。
有人說:“沒有棱角的善良,不僅不能向世界傳達你的善意,反而輸送了你的怯意!
深以為然。
無原則的善良在他人眼中便是懦弱,是可以肆意擠捏的軟柿子。
人活一世,不是所有人都會對我們的善行涌泉相報,不要試圖去直視人性的陰暗面。
我們的善良,不可沒有分寸,保有底線與原則的善行,才會走得更遠。
退讓無度,會讓別人囂張
《晏子春秋》有云:“百里而異習(xí),千里而殊俗!
人人生而不同,一個人不可用自己的思維去解讀別人的心。
世界上的感同身受很少,將心比心鮮有。
不是所有的忍讓都能換來他人的適可而止,也不是所有的退讓都能得到六尺巷。
世間很多忍讓,會換來得寸進尺,很多退讓,會釀就貪得無厭。
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只會一味隱忍退讓,為了面子而失去里子。
有的人則認為,都是朋友,對方挺不容易的,能讓則讓,能幫就幫。
殊不知,幫忙成功了還好說,若結(jié)果不如意,所謂朋友便會心存怨念,久而久之,兩個人的關(guān)系就變得岌岌可危。
其實,真正的友誼是不需要犧牲個人利益去維持,也不是互相利用的關(guān)系。
生而為人,不必硬抗著不想做的事,任由他人剝削自己的利益。
不領(lǐng)情的人,不必慣著;不懂感恩的心,何必喂飽。
我們的忍讓,必須帶有原則,保有分寸,才能活得舒適。
我們的善良,要給值得的人
《易經(jīng)》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善良如錢,你必須要有,但不必對誰都慷慨解囊。
這世上,真心不一定能互換,真情不一定能互通。
好心給了貪心的人,只能換來寒心;善意給了不懂感恩的人,只會換來“仇報”。
曾看過一個故事:
盲目善良,損己利人,與愚蠢無異。
董卿說: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人活于世,不要讓自己的善心與善行,助長了他人之惡,我們的善良,要留給值得的人。
《鬼谷子》有云:“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為人處世要想善始善終,必先把握分寸。
斗米養(yǎng)恩,升米養(yǎng)仇。
我們的善良,要有尺度,留半尺給自己;我們的退讓,要有限度,留半步給底線。
共勉。
圖文來源:國學(xué)文刊(ID:guoxuewenkan)版權(quán)歸原作者,轉(zhuǎn)載如涉及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