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常聽人講墨粉五色,即濃、淡、干、濕、燥,更主張在一張作品中表現(xiàn)出墨的五色來。然而,真寫起字來,除了濃淡的區(qū)別,很難表現(xiàn)出干和濕。剛沾過墨時,寫出來的字必然會濃一些;寫上幾個字后,墨在毛筆中漸漸的少了,出現(xiàn)了飛白,自然也就呈現(xiàn)出淡。此時勉強說“干”也可以,但如果要想濕,就得在墨里加水,不過加了水的墨又可以稱“淡”。
在看別人寫字時,也常見有的人沾墨后再在筆上沾上一些水,似乎是在追求“漲”的效果,但也很難因此而說“干”和“濕”,倒讓人感覺這人寫字像是在畫畫,有一種刻意的造作。如果從純理論角度講,說書法用墨墨分五色,倒也無可厚非,然而如果非要把繪畫里的概念套在書法上,在書法作品中表現(xiàn)出“五色”來,我相信這樣的人會顧此失彼,不會是一個成熟的書法家。
然而,學了一陣子書法,卻又不知道墨的五色如何而來,也是一種遺憾。由于總想讓書法作品更加形像,而又不是在形式上的過分造作,最近便研究起了繪畫。當然,我所謂的“研究”第一沒有老師,第二沒有學堂,到書店買上本中國畫技法,再在電腦上調(diào)幾段畫草畫蟲的視頻,就算是開張了。
雖然只是想簡單地在書法作品上添幾筆蘭葉,或幾枝墨竹,仗著幾年舞筆弄墨的功底,上手倒也挺快。然而,要真講究起墨的“五色”來,還是費了不少功夫。其一是桌子上的毛筆多了,過去一只兼毫筆用半年,現(xiàn)在則是軟硬都有,長短鋒并重;用紙也慢慢考究起來,雖然說現(xiàn)在用的還是學生練習紙,但要想把黑色表現(xiàn)出來,還真要從筆、墨、紙、硯等各方面下功夫,這是單純學書法難以做到的。
如果想把簡單的繪畫表現(xiàn)得更加生動,在用墨的同時,多多少少還要用點色彩,在黑白之間突出一點紅、一點綠,或是一點黃,能遮掩不少技術上的不足。這又要研究配色。
過去常見擺弄書法的人對擺弄國畫的人不屑一顧,似乎書法比畫畫要高出一籌;然而,稍接觸繪畫,卻發(fā)現(xiàn)繪畫里面的學問很大。要想學好書法,最好也了解一些繪畫。當然,有書法功底作基礎,學起繪畫來,上手也很快。
俗說話,書畫同源。既然是同源,那就多了解些,畫家練練字,把題款寫好;書家學點畫,把筆墨用好。相信能把二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的人,最終會站在書畫藝術的高峰。
發(fā)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