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蘇軾勸朋友戒色,寫下一首詞流傳千古!男子讀了笑,女子看了氣
蘇軾
(公元1037年—1101年)
的名字幾乎人人皆知,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
蘇東坡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具有相當高的文學造詣,而且還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等等。不過真正令后人喜歡和推崇蘇軾的重要原因,是他淡然豁達的心態(tài)和境界。
眾所周知,蘇軾的仕途之路非常不順,以至于后人經(jīng)常調(diào)侃,他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然而面對這些挫折,蘇軾并沒有感到沮喪和失落,反而能看破名利的羈絆和影響,變得灑脫開朗。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一位大儒,可奇怪的是他卻十分偏愛佛教和道教,并且與當時很多有名的和尚、道士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比如佛印和尚。他們兩個人非但留下許多妙趣橫生的軼事典故,而且還流傳許多經(jīng)典的禪機妙語,令人受用。
今天這個故事便與一個道士有關,此人叫做
王友道
,他們和蘇軾經(jīng)常在一起參悟道法和人生。有一次他們在閑談的過程中,蘇軾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王友道是一個修道之人,卻有個很不好的毛病,好色。

蘇軾本來想好言相勸,但是思忖片刻之后,心想如果說得太直白的話,不但會使王友道下不來臺,甚至還會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于是便用他最拿手的方式寫詞,來勸諫王友道。這首詞流傳千戶,詞牌名很多人都聽過,叫做
《臨江仙.贈王友道》
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瑤林終自隔風塵,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
省可清言揮玉塵,真須保器全真,風流何似道家純,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

這首詞的前半句,全部都是在夸贊王友道,說他就像王戎、王恭和李白一樣飄逸瀟灑、與世無爭?涞耐跤训廊缧幕ㄅ乓粯酉膊蛔詣。然而后半句詞卻急轉直下,建議他不要沉浸于女色,一定要修身養(yǎng)性、強身健體。
蘇軾之所以這樣費盡心機的勸諫王友道,并不是出于調(diào)侃之意,而是出于內(nèi)心真正的關切之意。因為王友道是一位修道之人,講究的是內(nèi)練一口氣,如果真氣外泄的話,那么多年的修行豈不是毀于一旦?

甚至還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教導于他。蘇軾的高明之處,就是先用美好的贊美之語夸贊王友道,而后再出言相勸的話,就不會使他反感,就好比先給個甜棗再打一巴掌。正因為蘇軾有此良苦用心,王友道看完這首詞,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十分感激蘇軾。
據(jù)說后世的許多男子讀了這首詞,先是忍俊不禁,但是讀懂了之后卻能一改不良的習慣和做法。反觀后世的女子,讀完這首詞卻有另一番滋味,因為女性都十分感性,她們更在乎的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不過,這首詞以沉迷女色來形容不求上進,未免讓她們感到氣憤的不快?上Ч糯鐣缘牡匚槐容^低,就算她們心有怨氣,也無力改變當時的狀況。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