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原創(chuàng)為拍馬屁此人作了一首七言絕句,雍正看到后勃然大怒:拉出去斬了

為拍馬屁此人作了一首七言絕句,雍正看到后勃然大怒:拉出去斬了
大家對 “拍馬屁”這個詞都不陌生,它經(jīng)常用來諷刺某些人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奉承、討好別人的行為,其實,這個詞本身源自于元朝文化,話說當(dāng)初蒙古族的一般百姓在牽著馬相遇的時候,常常會拍拍對方的馬屁 股,摸 摸馬膘如何,并附帶隨口夸上幾聲“好馬”,用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場景漸漸變了味道,有的人不管別人的馬是好是壞,是強還是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哪怕是一匹劣馬也會將其說成是好馬,久而久之,人們開始把這種罔顧事實的奉承行為稱為“拍馬屁”。
只是,“拍馬屁”并不是光會說好話就行了,如果頭腦發(fā)熱,亂“拍馬屁”,很有可能馬屁沒拍上,結(jié)果拍到了馬腿上,要是運氣不好,甚至連命都會丟掉,這可不是開玩笑,在雍正年間就發(fā)生過這樣的事。

雍正是康熙帝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三位皇帝,關(guān)于他的傳聞屢見不鮮,尤其是他的上 位過程更是被傳得神乎其神,不管坊間如何傳聞,其實,雍正之所以能夠上 位成功,主要靠的是隆科多和年羹堯兩個人。
這兩人一內(nèi)一外,在雍正登基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所謂“內(nèi)”,指的是隆科多,當(dāng)時他利用步軍統(tǒng)領(lǐng)的職權(quán),封閉京城九門,讓雍正的反對派們成了甕中之鱉,同時又完全斷絕他們和外界的聯(lián)系,控制了雍正即位后京師的秩序。
而所謂的“外”,指的自然便是年羹堯了,當(dāng)時雍正主要通過川陜總督年羹堯,震懾并鉗制住了十四阿哥胤禵,從而穩(wěn)定了西北的局勢,胤禵心里很明白,就算他舉兵造 反,也斷難通過年羹堯這一關(guān)。

當(dāng)時有個浙江錢塘的舉人汪景祺,因為在仕途上混得不順利,看到年羹堯成了皇帝跟前的紅人,便給年羹堯投書,奉承他是“宇宙之第一偉人”,說唐朝名將郭子儀等人和年大將軍相比,也不過是“熒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滄溟”而已。
這還不算,汪景祺還說年羹堯“制敵之奇,奏功之速”,歷史上無人可及,不得不說,汪景祺“拍馬匹”的功夫確實很有一套,把年羹堯捧得那是心里樂開了花,于是,就將汪景祺收入幕中。
興許是覺得馬屁拍得還不夠響,到得后來,汪景祺又給年羹堯上了一書,叫《功臣不可為》,大意是說,功臣之所以難做,問題出在主子身上,那些主子既害怕別人作亂,又要依靠功臣去戡亂,但亂平后,往往又猜疑功臣,他們認(rèn)為功臣既然能定亂,必然也能作亂,因此對功臣生起疑懼之心。

而功臣在得到主子的封賞之后,往往會被小人嫉恨并在主子面前大肆中傷,要是功臣仗著自己的功績,在主子面前直言相諫的話,這種行為往往會被主子認(rèn)為是驕橫之舉,進而怒之厭之,如此一來,“進不得盡其忠節(jié),退不得保其身家”,功臣無論如何都要獲罪,難逃一死。
由于當(dāng)時正值年羹堯得意之際,根本就沒理會汪景祺的勸告,沒想到,后來此書在年羹堯獲罪時被發(fā)現(xiàn)了,并且還成了年羹堯的一大罪狀,在查抄年府的過程中,辦案人員還發(fā)現(xiàn)了汪景祺曾經(jīng)寫過的一首七言絕句,里面有一句是“皇帝揮毫不值錢”。
雍正看到這句話以后,立刻勃然大怒,二話不說,便命人將汪景祺處斬,妻子也發(fā)配到黑龍江給窮披甲人為奴,五服內(nèi)的族親全部革職,可能覺得還是不解恨,雍正又讓人把將汪景祺的腦袋懸掛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而這一掛就是十年,看到汪景祺的下場,只能說一句“馬屁有風(fēng)險,要拍需謹(jǐn)慎”啊。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