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蘇軾問美女一個問題,她只回答了8個字,蘇軾揮筆寫下千古名詞
誠邀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杏花微雨、楊柳春風,美好的愛情一直是我國歷史上才子佳人之間的奢侈品,但也由此引發(fā)出了不少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
尤其是宋朝這個風流無比的朝代,更是留下了無數(shù)文學瑰寶,留下了柳永、蘇軾等一批絕世詞宗。
但這些宋詞大家之中,卻有一首清麗的千古名詞,這不是作者自己的感受,是在觀摩了別人的愛情之后方才做出,其中真摯的感情,當真是令聞者落淚。

摯友結(jié)伴上黃樓
北宋寧熙年間,初出茅廬的蘇軾進入了大宋的官場,此時的他還是一個滿腔熱血的青年,對一切事情都敢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在對王安石變法這件事上,蘇軾也是直言不諱,嚴厲的批判了王安石的變法舉措。
就此王安石對蘇軾非常不滿,借機排擠蘇軾,蘇軾也是很有脾氣,不用你攆我,我自己走,不伺候你們這群大爺了。
就這樣,蘇軾從一個京官調(diào)任為了地方官,幾經(jīng)輾轉(zhuǎn)到任為徐州太守。

在當徐州太守這年,蘇軾趕上了可怕的黃河大決口,這次洪水令梁山泊水面急速擴大,很快就波及到了徐州,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徐州城墻就被沖垮了一個大口子。
城內(nèi)百姓見狀都是憂心忡忡,其中有錢的,有關(guān)系的都紛紛拖家?guī)Э诘靥映隽诵熘莩,蘇軾見狀心中不由非常擔心。
這些人一跑,勢必會讓城中民心更加動蕩,本來天災就已經(jīng)很麻煩了,萬一再釀成民變這等人禍,那就真是一場浩劫了。
于是蘇軾帶衙役驅(qū)趕著有錢人重新回了城里,并且下令為官者、有錢人都不準逃跑,嚴格杜絕“領(lǐng)導先走”的情況,一時之間民心大為安定。

沒多久蘇軾又到了城外兵營之中,請求駐扎在這里的軍隊幫助守城,軍營的長官見了也是非常感動:“您貴為太守,都能淌著泥水親自干活,我們還怕什么呢!
就這樣,在軍民一心的堅守下,徐州城愣是沒有被洪水造成太大傷亡,而蘇軾也是成了百姓們的青天大老爺,每天都有人想要拜見蘇軾。
蘇軾卻是閉門不出,并不想經(jīng)營這些迎來送往,但他也不是完全沒有交際,在徐州他結(jié)識了一個非常好的君子之友,王鞏。

王鞏家世顯赫,乃是宰相王旦的孫子,此時也在徐州,一來欽佩蘇軾為官清正有德,二來敬服蘇軾文采,二人遂結(jié)成了好友。
后來蘇軾為了紀念洪水中徐州完好,想要修建一座樓閣,但是苦于沒有材料,王鞏建議不如拆舊建新。
原來徐州乃是楚漢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都城,其修建的王宮舊址一直存在,不如拆了這處宮殿,新修樓閣。
蘇軾聞言欣然而行,不久便修建了一座高樓,命名為黃樓,建成之后經(jīng)常和王鞏登樓賦詩,二人友情日益堅固,后來黃樓也是和彭祖樓、霸王樓、燕子樓、奎樓,一起被稱為了徐州五大名樓。
但人生哪有一帆風順的呢?
蘇軾人生的滑鐵盧,也就要到了。

烏臺樹深天以秋
兩年后,蘇軾調(diào)任湖州知府,在寫給皇帝的謝表之時,蘇軾總覺得以往的那些謝表模板太過死板了,換個名字那就是誰都能用,于是自己即興發(fā)揮,在謝表后面加了一些心意表白,誰知這卻給革新派送來了把柄。
革新派的官員們抓住蘇軾謝表中“愚不適時”、“老不生事”等詞句吹毛求疵,硬說他這是嘲諷朝廷新政,是惡意謝表,是誹謗皇帝。
宋神宗被這些言官們說的頭大如斗,最后下令既然你們都說蘇軾圖謀不軌,那就把他帶回來查查吧。
就此,歷史上一場文化的悲劇“烏臺詩案”爆發(fā)了。

烏臺,也就是御史臺,只不過是因為御史臺的院子內(nèi)種著幾棵柏樹。
梧桐能吸引來鳳凰,柏樹能吸引來什么鳥呢?
烏鴉。
就這樣,御史臺也被稱為了烏臺。
被帶到了這里,他們想要什么口供拿不到,一頓毒打之后,說了那就亂黨,沒有說那就是訓練有素的亂黨,繼續(xù)打。
蘇軾在這里度過了他人生中最痛苦,最屈辱,最沒有人格尊嚴的時光,那些他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詩文詞句,此刻全都成了足以要了他性命的“證據(jù)”。

每新找到蘇軾寫過的詩詞,那就要拿到蘇軾面前,將蘇軾一頓毒打,你自己給我解釋,這里面是怎么詆毀新政,毀謗朝廷的。
這一次次的審訊,甚至令隔壁的犯人都看不下了,蘇軾的“鄰居”在聽了蘇軾徹夜哀嚎之后,顫抖著寫下了“遙憐北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聞”。
外界也有很多人在為營救蘇軾而努力,他的好朋友王鞏便上書皇帝,極力為蘇軾澄清,聲稱“我和蘇軾詩文來往最密,蘇軾有罪,臣安能幸免!”
誰知這居然也給了足不出戶的御史們一個新的“偵破方向”,很快就有御史揭發(fā)蘇軾同黨:“王鞏和蘇軾在一起時聊天沒有顧忌,經(jīng)常泄露國家機密,二人肯定是還有什么見不得人交易!
于是王鞏也就此獲罪,從秘書省被帶走“隔離審查”。

事情鬧得越來越大,宋神宗開始猶豫要不要直接殺了蘇軾一了百了,真正有分量的人也坐不住為蘇軾說話了。
當朝宰相吳充,和宋神宗聊天,聊到了三國時期的曹操,吳充突然冷不丁來了一句:“曹操疑心病算是最大了吧,可就這樣他也沒殺禰衡,您今天怎么能殺蘇軾呢?”
就連曾經(jīng)被蘇軾頂撞過的,他的“政敵”王安石,都覺得這事有點過了,哪怕此時王安石已經(jīng)退休了,他也是給宋神宗上書直言:“從來沒有聽說過太平盛世卻殺了人才的!
他的弟弟王安禮也緊隨哥哥的腳步:“賢明的君主,他的臣子絕對不會因言獲罪啊。”
就這樣,在各方的努力之下,蘇軾從斷頭臺上被拉了回來,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蘇軾必須要得到懲罰,他沒有錯,難道錯的是皇帝嗎?錯的是指責他的滿朝公卿大臣嗎?

就這樣,皇帝一聲令下,蘇軾被貶謫為了黃州團練副使,還有那個王鞏,你愿意陪著蘇軾獲罪?那你也就一起滾蛋吧。
王鞏被從中央貶謫到了賓州(今廣西),為鹽酒稅使,后續(xù)又有二十多人被牽連貶官。
王鞏和蘇軾二人就此成了真正的難兄難弟,但他們的友情,卻更加珍貴了。

與君攜手浪天涯
到了黃州之后,蘇軾對官場心灰意冷,經(jīng)常醉心于山水之間,也正是在這里,他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等千古絕唱,他還帶著家人開荒了一塊黃州城東的坡地,就此“蘇東坡”誕生了。
但對于王鞏,蘇軾心中卻始終懷著一絲愧疚,因為在因自己被貶官的那二十多人中,王鞏是被貶謫的最遠的一個人,這千里迢迢的路程,真不知道二人何日才能再見。
可二人也并非全無聯(lián)絡,偶爾還能以書信往來,二人詩文唱和,互相鼓勵。

蘇軾知道嶺南瘴氣嚴重,便教給了王鞏一種“腳底按摩法”來減輕瘴氣,王鞏也回信蘇軾自己這是在“修行,得內(nèi)丹且回”。
二人的樂觀開朗,成了彼此一股陽光,王鞏作的詩,蘇軾總會和韻相贈,比較有名的都被收集了起來:
欲結(jié)千年實,先摧二月花。
故教窮到骨,要使壽無涯。
久已逃天網(wǎng),何而服日華。
賓州在何處?為子上棲霞。——《和王鞏六首并次韻》
這其中,都可以看出二人苦中作樂的樂天派精神。
時間到了元豐六年,王鞏終于熬出頭了,朝廷下令其北歸開封,路過黃州之時,他特意前去探望蘇軾。
見好友前來,蘇軾自然是非常開心,可這再一看,蘇軾不由得嘖嘖稱奇。

原來王鞏雖然是在賓州這等鳥不拉屎的地方呆了三年,而且還是被貶官而去,但臉上卻絲毫沒有憔悴落魄之色,身上的氣質(zhì)不弱當年分毫,眉宇之間容光煥發(fā),笑聲也是中氣十足。
蘇軾見狀不由疑惑笑道:“定國(王鞏的字)此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領(lǐng)導視察呢,說說你是怎么保養(yǎng)的,莫非真是練成內(nèi)丹了?”
王鞏聞言哈哈大笑,對身后道:“阿柔,來見過我子瞻兄,今日我兄弟二人久別重逢,你當獻舞一曲啊!
隨即,從王鞏身后款款走出一女子,蘇軾看去,只見這女子柳眉如黛,面若桃花,身姿婀娜,素手纖纖,端的是一個美女。

原來王鞏家中本就有幾個舞女,此女子復姓宇文、名曰柔奴,在王鞏被蘇軾牽連貶官之后,這些舞女們大都離開,另找金主了,只剩下宇文柔奴愿意跟著王鞏,并且是一路從開封跟到了賓州。
這幾千里路程,這上千個日夜,都是柔奴陪在了王鞏身邊,對王鞏悉心照顧,沒事了就唱歌跳舞,陪王鞏排解寂寞。
蘇軾聞言已經(jīng)震驚了,一個弱女子,非是刻骨銘心的愛情,怎么能陪伴著王鞏走過這最為難熬的一段時光呢?
頓時,蘇軾對這個女子充滿了敬意,雖然名字叫柔奴,但她的行為,她的愛情,卻是這世界上最堅強的力量。
過了片刻,蘇軾招呼二人進屋,問道柔奴:“你在嶺南許久,看慣了那里的風光,可還習慣嗎?”
柔奴聞言則只是微微一笑,對蘇軾一點頭道: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

是啊,只要有王鞏的地方,那就是柔奴的家,就能讓柔奴感到舒適安逸,何必在乎身處何地呢?
短短八個字,蘇軾卻已經(jīng)被柔奴這豁達開朗的性格感染了,自己若是再說出所謂心疼王鞏和柔奴的話來,那豈不是顯得自己惺惺作小女兒態(tài)了嗎?
而且柔奴的回答,其實是化用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白居易也是在一次被貶謫期間,種杏樹以自娛自樂,遂作出了這首《種桃杏》: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遠誰能念鄉(xiāng)曲,年深兼欲忘京華。
忠州且作三年計,種杏栽桃擬待花。
看來這柔奴也是飽讀詩書的女子,有這等女子陪伴,王鞏的賓州生活想必定然不會無趣吧。
這氣氛已經(jīng)到了這里,自己再不作首詩詞,那恐怕就說不過去了。

一念至此,蘇軾當即提筆填詞了一闕《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就這樣,王鞏和柔奴回到了開封之后,這闕《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也被人們傳唱開來,王鞏和柔奴的愛情一時之間感染了無數(shù)癡男怨女,在這等封建禮教的時代,他們的這種感情,無疑是一道人性的輝光。
一首簡單的《定風波》,卻是把王鞏和柔奴的愛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人間琢玉郎,天應點酥娘。
這世間最美好的愛情,大抵應該就是如此吧。
我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貴,我不管你和我之間的身份差距,我也不管這一路上有多少艱難險阻,你是風兒,我是沙,你去哪里,我去哪。
只要有你的地方,就必定有我,因為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就是我的心之所向。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