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李清照很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復了17次,卻成為千古名作

“巾幗不讓須眉”,雖然說古代中國是男權社會,男性占據(jù)主導地位,是那個時代真正的掌權者,但是這并不代表女子就沒有出彩的人物,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總有個別的案例出現(xiàn),其中也有很多驚艷世俗的女子,就比如宋朝時期的著名女詞人李清照。
或許大家對詩人更多的記憶是很多文人墨客,可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男子,女詩人還真是屈指可數(shù),而李清照就是這萬千平凡中最為獨特的存在,她一生寫下的詩有很多,同時她也是婉約派代表詩人,可以說是享譽后世,在她眾多的作品之中,有這樣一首很“懶”的詩,一個“花”字竟然用了17次,沒成想,這樣一首看似敷衍的詩在后來還成為了千古名作。

李清照一生一共寫過近百首詩詞,其中有這樣一首詩詞是非常獨特的,這首詩詞名為《殘花》,之所以說這首詩詞比較獨特是因為其中的詩句用了17個“花”字,原文是這樣的:“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ㄖx為花開,花飛為花悲。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ㄎ杌錅I,花哭花瓣飛;ㄩ_為誰謝,花謝為誰悲!
從這首詩詞來看,所有的語句都與花相關聯(lián),但是卻句句沒有去表達花的美麗,深入地去思索和品讀,會發(fā)現(xiàn)這首詩其實更多的是李清照借助花這種意象表達她心中的無盡感傷以及悲傷落寞的情緒。

其實很多詩人或是一些詞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盡量去避免有過多的重復字,因為出現(xiàn)太多重復字的話,會影響整首詩的美感,而且也無法去表達個人的情感以及想要傳達的一種信息,可李清照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首詩用了17個花字,更重要的是她所用的這些重復字不但沒有感覺多余,反而是朗朗上口,細細思索會有一種獨特的韻味,所以再后來有很多人戲稱這是李清照很懶的一首詩,不過正是這樣一首看似懶散的詩卻在后來成為了千古名作,也成為了李清照后期晚年生活的一種真實寫照。
從《殘花》這首詩詞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李清照在晚年的時候心中是有多么的孤寂,對于世俗,對于未來又是有多么的感傷,那這樣一位有才華的女子,究竟是經(jīng)歷了怎樣的故事會讓她寫下這樣一首讓人心生悲涼的詩詞呢?這其中的故事還要從李清照所經(jīng)歷的兩段婚姻說起。

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人家,父親李格非是當時宋朝聲名顯赫的官員,也正是憑借著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她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李清照的父親也是一個文人,很重視對女兒的教育,想要把她培養(yǎng)成為大家閨秀,畢竟出身貴族的女子總要有應當屬于貴族的風范和氣質(zhì),這樣無論是在將來出嫁或是對外介紹自己的女兒,都會讓李格非臉上有光,李清照也不負父親的期望,從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過人的才華和學識,等到長大之后更是遠近聞名的才女。
不過無論怎樣有才,既然身為女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必然要出嫁,身為父親的李格非自然要為自己的女兒謀求一樁好的婚事,于是他便看中了在朝中同為官員的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在雙方父母的授意之下,兩人也是喜結連理,可以說這門婚事即使門當戶對也是郎才女貌,因為在當時趙明誠是太學生,也是非常有才華的一個文人,他和李清照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結成夫妻也是比較般配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李清照對于這樁婚事也是比較滿意的,可是等到后來隨著宋朝國力衰微,金國入侵,很多的問題便紛紛涌現(xiàn)在李清照的面前,趙明誠真正的為人也在這混亂的時局之中展露出來,據(jù)說當時趙明誠被宋朝派往地方鎮(zhèn)守城池。
可是面對來勢洶洶的金國軍隊,趙明誠一下子就膽怯了,身為地方官員的他竟然氣成逃走,全然不顧城中百姓的安危,為此,李清照憤怒不已,更是為自己有這樣一個丈夫感到恥辱,于是便寫下了“生當作人杰,死亦作鬼雄”的千古名句,在這之后便毅然決然的與自己的丈夫決裂。

在這之后沒多久,趙明誠就因病去世,李清照成為了孤家寡人,隨后因為宋金兩國交戰(zhàn),她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張汝舟,這個男人對她百般的疼愛和照顧,這讓李清照認為自己遇到了真愛,于是便選擇嫁給她,可是在結婚之后,她才看清這個男人真正的面目。
原來張汝舟娶李清照其實是為了她手中的珍貴的字畫和財寶,等到他把那些珍貴的字畫騙到手,李清照也身無分文之后,張汝舟別性情大變,不但不在去關心她,反而還時常對她拳打腳踢,言語辱罵,不過,正所謂惡人有惡報,張汝舟因為徇私舞弊被革職查辦,打入大牢,李清照這才得到解脫。

在經(jīng)歷過這兩段失敗的婚姻之后,李清照便再也沒有另尋良人,而是選擇在南方小鎮(zhèn)過著冷清的晚年生活,與此同時,北宋也在金朝猛烈的進攻下被滅了國,南宋雖然成立,但是也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局勢,而反觀李清照,因為國破家亡失去了原本幸福安穩(wěn)的生活,不得不移居到南方。
晚年的她每日借酒消愁,所寫的詩詞也與之前截然不同,如果說她前期所寫的詩詞更偏向于溫柔女子的那般委婉含蓄,有著別樣的陰柔之美,那么她后期所寫的詩詞更加偏向于訴說心中的凄苦和悲涼,還有一部分是表達著對于國家滅亡的悲憤之情,《殘花》也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而誕生的。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早年她有著雄厚的家族背景,可以倚仗自己的父輩過著優(yōu)越的生活,可等到后來卻因為戰(zhàn)亂和遇人不淑人而過著流亡的生活,到了最后卻也只能一個人孤獨終老,既沒有兒女,也沒有一個心愛之人能夠陪伴,可以說李清照是那一時代的悲劇人物,但是她的詩詞卻熠熠生輝,流傳于后世,讓人們心生敬意。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