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大詩人崔顥是怎么變成大唐女子們的公眾“男閨蜜”的?
只要是接受過九年義務(wù)教育的朋友對崔顥這個名字肯定不陌生,他的那首《黃鶴樓》是唐朝詩歌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宋朝文學(xué)評論家稱之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眰髡f就連詩仙李白讀完這首詩后都自愧不如。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寫下千古名篇《黃鶴樓》的大詩人崔顥其實是唐朝當時很多女子心中著名的公眾“男閨蜜”,而且這個身份還直接影響了崔顥的人生與仕途,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如今所知的史料和考古發(fā)現(xiàn)中,有關(guān)崔顥生平的記載相對較少,甚至連崔顥的出生年份也存在爭議。只能大概推測崔顥生于武則天末期,整個人生主要活動在唐玄宗時期。而這個時期也正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巔峰時代——詩歌盛唐。

正因如此,剛走上詩壇的崔顥并不顯眼,特別是當時唐朝的各種詩歌種類都已經(jīng)有了代表人物,比如邊塞詩的王昌齡、岑參,田園詩的王維、孟浩然,更不要說后來幾乎全能的李白、杜甫了,崔顥在這些詩歌種類上是很難與他們競爭的。

于是崔顥早年便劍走偏鋒,主要創(chuàng)作以女性為主角的情詩。在崔顥流傳至今的四十幾首詩歌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作品都是這種以女性為主角的情詩,比如《王家少婦》、《相逢行》、《盧姬篇》、《川上女》等等。

而最終為崔顥博得大唐女子公眾“男閨蜜”的作品是一首七言長詩,名為《代閨人答輕薄少年》。在這首詩中,崔顥假托閨人之口,替婚姻不幸的女人抒發(fā)了悲怨之情,對當時社會上的負心漢進行批評,廣受當時大唐上層女子的好評。

不過這些出名的女性情詩也能讓崔顥被當時的主流詩歌界評價為“有文無行、名陷輕薄”,并直接影響了他的仕途。因此崔顥在中后期的詩風(fēng)大變,風(fēng)骨凜然,雄渾奔放,氣象不凡,最終創(chuàng)作出了唐詩中的千古絕唱《黃鶴樓》。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