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xù)欣賞《瀛奎律髓》第32卷忠憤類作品。前三首為唐宋人五律,后面幾首為唐宋人的七律。
宋朝的靖康之難與唐朝的安史之亂,雖然有內外之別,但是對于人民的苦難來說,有些相似之處,因此,這兩個時期,都出現(xiàn)了不少優(yōu)秀的詩人。而南宋詩人的作品,更是直逼老杜。
一、亂后逢友人 羅 隱滄海去未得,倚舟聊問津。生靈寇盜盡,方鎮(zhèn)改更頻。
夢里舊行處,眼前新貴人。從來事如此,君莫獨沾巾。
生靈-寇盜盡,方鎮(zhèn)-改更頻?鼙I盡,改更頻,頷聯(lián)對仗不是太工整。
生靈,因盜寇作亂而涂炭;方鎮(zhèn),也因為兵亂而不停地改換節(jié)度使。這正是中晚唐的社會寫照。
二、九日 江端友萬里江河隔,傷心九日來。蓬驚秋日後,菊換故園開。
楚欲圖周鼎,湯猶系夏臺。東籬那一醉,塵爵恥虛罍。
江端友是南北宋交接時期的詩人,北宋末年隱居汴京封丘門外。靖康之變,江端友躲過一劫,而徽、欽二帝被擄往金國。這首詩,紀曉嵐認為,是為這兩個皇帝而寫:
此為徽、欽二帝發(fā)。然湯乃桀臣,比例未當,取其意可也。此亦實驗證措語處。
萬里江河隔,傷心九日來。九日登高,故鄉(xiāng)萬里遙隔,如何不痛徹心扉。這是詩人以徽、欽二帝的角度來感受。
蓬驚秋日後,菊換故園開。貴為皇帝,如今也身如飄蓬,茍且于北方敵國,可謂步步心驚。菊花開放,賞花之地已經(jīng)不是故園。
楚欲圖周鼎,湯猶系夏臺。這里用了兩個典故,楚莊王問鼎,覬覦周室,如金滅北宋;湯系夏臺,商湯被桀關押在夏臺(監(jiān)獄),后來起兵滅了夏朝建立商朝。這是把徽、欽二帝比作商湯,意思是未來可期。不過紀曉嵐說,這個比喻不太恰當,北宋的皇帝可不是金國臣子。
江端友是北宋江休復的孫子,方回介紹說:
江鄰幾與梅圣俞多唱和,嘉佑起居舍人。子懋相生三子,端禮字子和,端友字子我,端本字子之,與呂居仁多唱和。
此詩題目雖曰《九日》,而周鼎、夏臺之句,乃是忠憤,故以類入于此。子我“西池再展一月詩”最有諷諫味,朱文公亦喜之。
主辱臣當死,時危命亦輕。誰吞豫讓炭,肯結仲由纓?
泣血瞻行殿,傷心望虜營。尚存儀衛(wèi)否?早晚復神京。
這首詩作于靖康二年,也是靖康之變時期的作品。
首聯(lián)說皇帝受辱,臣子不應茍活,時局艱危,人命如草芥。
頷聯(lián)接次句,寫作為臣子應該如何。而此時此刻,哪個臣子能夠如同豫讓那樣,受盡苦難去為君主報仇。又有誰如同子路一樣,寧死也要保持君子之風。
頸聯(lián)寫二帝被俘悲傷,遺民唯有遙望痛惜而已。尾聯(lián)則表達復國的決心。
四、恨別 杜甫從第四首開始,錄入幾首七言律詩,當然還是少不了杜甫。其《秋興八首》也被方回收錄了一首,因為《秋興》太熟悉,這里就錄入這首《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晝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首聯(lián)對仗起: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
頷聯(lián)前4字作用不同,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草木變衰時,行走于劍外,前4字是時間狀語。因為兵戈阻絕,所以我老于江邊,前4字是原因。
頸聯(lián)很特別,一句有三個動詞: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晝眠。思、步、立;憶、看、眠。
尾聯(lián)注意,兩句14個字,后面12個字,都是前2字聞道的賓語。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首聯(lián)寫時局,并交代時間與空間,中間二聯(lián)寫自己的狀況,尾聯(lián)又轉回時局,表示形勢轉好;蛟S自己也有機會再回到洛陽,并看望親人了。
夫因兵死守蓬茅,蔴苧衣冠鬢發(fā)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
時挑野萊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這首詩反映現(xiàn)實,最能打動人心。但是從詩人的角度出發(fā),卻受到了方回的批評:
荀鶴詩至此俗甚,而三、四格卑語率,最是廢來、荒后。似此者不一。學晚唐者以為式,予心蓋不然之。尾句語俗似渾,卻切。
方回雖然批判多,但是對于尾句還是比較認可。不過紀曉嵐對于尾句也提出了批評:
紀批:五、六尤粗鄙!∮郑捍嗽u最是。 又:雖切而太盡,便非詩人之致。
雖切而太盡,切,就是真實,紀曉嵐說雖然反映了現(xiàn)實,但是作為詩人來說,這一句沒有余味,沒有留下給讀者思考回味的空間,一語道盡,不是詩人本色。
用我們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分析,這是一首現(xiàn)實主義優(yōu)秀作品,真實反映了百姓在戰(zhàn)亂時期的艱苦生活,對于百姓表示了同情,對于官府不體諒民間疾苦提出了批判。
但是對于詩人,則更看重藝術性。
六、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 杜荀鶴握手相看誰敢言,軍家刀劍在腰邊。遍搜寶貨無藏處,亂殺平人不怕天。
古寺拆為修寨木,荒墳開作甃城磚?ず钪鸪鰷嗛e事,政是鑾輿幸蜀年。
和上一首同樣的手法,用七律體創(chuàng)作的紀實詩歌。方回點評說:
不經(jīng)世亂,不知此詩之切。雖粗厲,亦可取。
紀曉嵐堅持自己的看法:
此種殆不成詩,無用掊摘。馮氏乃亦取之,偏袒唐人至此,不可以口舌爭矣!∮郑旱∑淝,則無語不可入詩矣。
所謂切,即真實。紀曉嵐說假如只需要講究真實就可以,那么隨隨便便的敘述都可以稱之為詩了。
世亂他鄉(xiāng)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又來。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亦悲哀。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朋是劫灰。
讀過韓偓這首詩,在回頭看看杜荀鶴的兩首詩,可以看出二者創(chuàng)作手法的區(qū)別。韓偓前兩聯(lián)寫景,賦中有比興之意。后兩聯(lián)議論抒情,這是律詩常見的套路。
關于頸聯(lián)所用典故,方回認為準確地反映了韓偓的遭遇和心情:
吳質季重,為曹操所殺。致堯之交,有為朱全忠(即滅唐建梁的朱溫)所殺者。引庾信子山賦事,可謂極悲哀矣。
紀曉嵐也評價說:
致堯難得此沉實之作。
不過,“季重舊游多喪逝”這句,方回有些誤解。吳質并非曹操所殺,在曹丕代漢立魏后,吳質權重一時。季重舊游季重舊游多喪逝,是曹丕在《與吳質書》提到他們共同的文友,大多去世的意思。
八、次韻尹潛感懷 陳與義胡兒又看繞淮春,嘆息猶為國有人?墒勾淙A周宇縣,誰持白扇靜風塵。
五年天地無窮事,萬里江湖見在身。共說金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惑煙津。
陳與義這首詩,也是作于這一時期 。靖康以后,宋高宗趙構艱苦經(jīng)營,在金兵的追捕中四處奔逃(翠華-周-宇縣)。詩人感嘆:誰持白扇靜風塵。
胡兒又看繞淮春,指金兵再次下江南,搜捕風雨飄搖中的南宋小朝廷。
嘆息猶為國有人,指仍舊有好友周莘(尹潛)這樣的愛國之人。陳與義與周莘經(jīng)常唱和,這首詩是次韻周莘七律的作品。
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扇靜風塵。可使,即不可使,如何使?怎么能讓皇帝到處逃難?誰能平定金人的入侵呢?提出反問。
頸聯(lián)感慨,五年來,多少事情發(fā)生,而您我能夠江湖流亡中留下性命。
尾聯(lián)對于金陵建都寄予希望,同時又對于自己和國家的命運充滿了迷茫。
這一卷中的佳作甚多,其中七律中有幾首作于靖康之難以后,令人想起在安史之亂以后的杜甫。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好詩總是出現(xiàn)在國家危亡之際。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為今天作業(yè)。七律《觀晚清時局圖》:
老大衰羸力不禁,八方魑魅競相侵。鷹來海上蟾蜍鬧,倭覬神州熊犬吟。
辱國貪贓羞孔孟,抗英拒法憶馮林。百年一瞬原非夢,嗜血虎狼無古今。
@老街味道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