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在這一卷里,前面幾首都是王維的作品。王維晚年時半官半隱,拿著豐厚的朝廷俸祿,實現(xiàn)了財務(wù)自由,是真正的閑適。
王維“晚家南山陲”(乾元元年,758年)的那年, 孟浩然已經(jīng)作古18年了。孟浩然中年出山求仕,但是一無所得。后人把孟浩然與王維并稱為“王孟“,二人都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
方回選錄了三首孟浩然的五律。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疎。
白髪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方回說了一個故事:
王維私邀浩然伴直禁林,以此詩忤明皇。八句皆超絶塵表!跺伤琛
這是《新唐書·文藝傳》中記載的一個故事:
(王)維私邀(孟浩然)入內(nèi)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對,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詔浩然出。帝問其詩,浩然再拜,自誦所為,至“不才明主棄”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新唐書·文藝傳下》
孟浩然的這首詩,讓我們想起戰(zhàn)國時馮諼的故事: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馮諼不受重視,耍了點小性子,于是得到了孟嘗君的優(yōu)待。孟浩然不是馮諼,唐明皇也不是孟嘗君。唐明皇對于“不才明主棄”這句很有意見,說你不曾求仕,自然我也不存在我不錄用的事情,你為什么亂說話污蔑我呢?
人到中年,孟浩然才參加過科舉,只是那個時代大家都去“行卷”,求人引薦,而孟浩然沒有找到門路,科舉失意,以至于終身布衣。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疎。上聯(lián)有些不平,下聯(lián)有些自戀。表面上的閑適,掩蓋不了內(nèi)心的苦澀。
不知道方回為何把這首詩歸類為閑適詩,或許是因為首聯(lián)吧: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停止在朝廷的工作,歸隱南山的草廬。聽上去像是要辭官歸隱的意思,然而孟浩然并沒有官可辭。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人漸漸老去,光陰流逝,詩人因愁而失眠,還算閑適嗎?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緑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首《過故人莊》是真正的閑適詩,方回評價說:
此詩句句自然,無刻畫之跡!跺伤琛
句句自然,如口中隨意說話,不刻意作詩,但是詩人出口即成詩。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另有《裴司士員司戶見尋》頸聯(lián)寫道:廚人具雞黍 ,稚子摘楊梅 。雞黍,以雞作菜,以黍作飯!墩撜Z·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
中間四句,有景物、有人物,寫出了質(zhì)樸而令人愉悅的田園風(fēng)貌。
尾聯(lián)約定,重陽節(jié)再來相聚,欣賞菊花。尾聯(lián)照應(yīng)首聯(lián)的”雞黍“,雞黍之約,表示朋友情誼深厚,守約聚會的含義。
田家春事起,丁壯聚東陂。殷殷雷聲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見,河柳潤初移。予意在耕鑿,因君問土宜。
東陂,[bēi],不是東坡po。指池塘岸邊,也有山坡之意。這首詩體現(xiàn)了孟浩然對于農(nóng)事的關(guān)心,據(jù)說孟浩然雖然沒有做官,但是家境殷實,有不少田地,自然對于農(nóng)耕很關(guān)心。
不過這首詩卻被方回歸入了閑適詩。方回評價說:
此詩起句末句幽雅自然,又有句云:草得風(fēng)光動,虹因雨氣成。亦佳!跺伤琛
首聯(lián)寫春天,農(nóng)家將要開始從事耕耘了,大家都聚集于東邊山坡上。中間四句寫雨中、雨后之景。尾聯(lián)寫自己也有意參與春耕,于是問好友,這些土地適合種植什么農(nóng)作物。
方回說,這首詩的開始和結(jié)束的句子幽雅自然,感覺自然倒是自然,但是談不上什么優(yōu)雅。
孟浩然曾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干謁張九齡,可惜張丞相雖然賞識他,卻沒有幫上忙。后來張九齡被貶謫荊州后,曾經(jīng)邀請孟浩然入其幕府,但是孟浩然不久后就回到了故鄉(xiāng)隱居。幾年后,就故去了。
方回選錄的孟浩然這三首詩,其實只有《過故人莊》是真正的閑適之情。
結(jié)束時,依慣例作詩一首為作業(yè),五律《望!罚
偷閑拋俗務(wù),步岸賞斜暉。
海闊舟相望,沙平鳥自飛。
松風(fēng)吹雪化,草色辨春歸。
生計堪溫飽,裁詩遠(yuǎn)是非。
@ 老街味道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