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玉琪:戲說“藝術”怪圈 (之五) (五) 附記 : 作為一個“另類思維”的研究者,我倒是常常為那些收藏家或藝術品經(jīng)營者著急:為什么不能突破中國人習慣隨大流的劣根性、有一點自己的獨立思考呢?另辟蹊徑尤其是當中勇敢的先行者們是經(jīng)常會有意想
-
楊玉琪:戲說“藝術”怪圈 (之四) (四) 緊跟著引伸出的問題就是“造假”。利之所趨,從之者眾。細究之,所假冒的對象定然是名大價高的一流畫家,而造假者則一定是無名畫家中之佼佼者。倘不具備相當程度的藝技,又如何能摹仿得惟妙惟肖?而最終受騙的卻
-
楊玉琪:戲說“藝術”怪圈 (之三) (三) 還有另一方面的問題亦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不可否認,真正意義上的曲高和寡也是影響收藏者們選擇藝術品的重要因素。這個群落的人們由于自身并不是專業(yè)從事藝術研究的,對品位太高或較為先鋒創(chuàng)新的
-
楊玉琪:戲說“藝術”怪圈 (之二) (二) 喜好藝術、喜歡收藏藝術品、在欣賞把玩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藝術修養(yǎng)陶冶情操本是極好的事。這是從事收藏的首要目的,當然增值獲利也是符合市場價值規(guī)律、是理所應得的。但倘若把“盈利”誤認作“贏利”、當作首要
-
楊玉琪:戲說“藝術”怪圈 (之一) 十幾年前拙作《另類思維》的封面上用了這么一句話:“世界上第一個發(fā)現(xiàn)水的一定不是魚。因為它一直生活在水中,根本無法感覺到水的存在”。意指不論研究什么問題,倘若身陷其中,則思維必定會受到某種局限和桎梏、極難沖破固有的思維
-
別讓官階閃了藝術的蠻腰(載自中國收藏藝術拍賣網(wǎng)) 時下,文化藝術圈的亂象忽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有媒體報道,某地有人曾花上千萬元收藏了一位書協(xié)主席的字,結果這位主席下臺后,字貶值到100萬元。(3月31日新華網(wǎng)“新華視點”)藝術作品跟著官階坐起了“過山車”,如此貶值速度真真有點晃到了眾人的眼。 想來這
-
歷代大家畫作,無論是蒼茫、沉雄或是蒼潤、典雅,都能精深博大。其因在于他們極力守護與建構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文脈。 我們繼承傳統(tǒng)并不是復“古”,“古”也并非是“舊”,而是以現(xiàn)代人的思維方式、理智和冷靜地來思考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辯證與發(fā)展的關系。深入傳統(tǒng),判斷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文化精髓。在“懂”的基礎上感悟傳統(tǒng)
按照發(fā)布時間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