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 手抓餅之父的商業(yè)進化:小小手抓餅,賣出了10多個億(3)
熱6 已有 3322 次閱讀 2015-03-07 08:27 標簽: Microsoft 微軟雅黑 手抓餅 normal style
通過這樣的分析,柴磊得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結論:手抓餅的標準化路徑能否舉一反三,取決于能否從某種小吃的制作工藝中,挖掘出一把“技術之鎖”,然后通過總部工廠來完成技術環(huán)節(jié),再將簡單的成品加工交給終端。
這一結論成了柴磊建立中華小吃標準化孵化平臺的理論基礎,而在這個孵化平臺上,他與糧全其美的研發(fā)團隊針對諸多知名小吃,進行了大量的標準化嘗試。
譬如2012年,柴磊計劃將上海著名小吃生煎小籠包進行標準化開發(fā)。但尷尬的是,經過近一年的無數(shù)次試驗后,他遺憾地發(fā)現(xiàn)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原來,跟手抓餅的面餅不同,生煎小籠包的技術難度主要集中于湯料和面皮,而黏稠的湯料則來自于肉凍。如果要實現(xiàn)生煎小籠包的標準化,那么就必須在工廠里完成包制過程,再將半成品通過冷鏈配送至終端。但是肉凍一旦遇冷就會凝固,解凍后的口感則會變得沒有現(xiàn)做的那般黏稠,而解凍后的面皮在煎炸時也很容易破裂,導致里面的湯汁外溢。
在這樣的試錯與試對中,柴磊開拓著小吃標準化的邊界,有生煎小籠包這樣的失敗,也有惟客特手握卷筒披薩這樣的成功。成敗變幻之中,他對小吃標準化的嘗試,也逐漸突破了原本做面餅的范疇。
創(chuàng)立糧全其美之初,柴磊通過鮮湯面館派生出了后來一發(fā)不可收拾的手抓餅。其實手抓餅和鮮湯面本來就是一對天生的美食搭配。順著這個邏輯,柴磊以手抓餅為核心,衍生出了將鮮湯面標準化的想法。
實際上,面條是全國各地最有群眾基礎的傳統(tǒng)小吃,但卻由于地域口味的差異,導致面條難以實現(xiàn)標準化。而主打日本拉面的味千拉面就不同,其通過對原湯、面條和配料的標準化,很快開遍了全國各大城市,成為家喻戶曉的面條品牌。
對于志在打造中國第一速食品牌的糧全其美來說,面條自然是必須涉足的領域。不過,國內面館多如牛毛,糧全其美的鮮湯面如何脫穎而出?
其實從工業(yè)化的角度來看,餐飲業(yè)的技術含量并不比互聯(lián)網或制造業(yè)低,只不過餐飲業(yè)的技術人才就是廚師,而頂級研發(fā)型大廚就是這個行業(yè)里的稀缺資源。
2014年上半年,柴磊為糧全其美請來了中國大師級美食家蔡昊作為技術顧問,隨即打造了以咖喱牛肉、雞塊、豬肉和素食為澆頭的四款鮮湯面。在柴磊的計劃中,這四款面食將像美國人做鮮湯那樣,其面條、澆頭和湯底等原料將交由工廠進行標準化生產,形成三個獨立包裝送往各個終端,最終由終端在進行簡單的混合兌水加熱后將成品賣給顧客。
這個標準化的運作鏈條一旦開始運轉,必將爆發(fā)出驚人的產業(yè)沖擊力,改變國內面條市場龐大但分散的格局,進而鞏固糧全其美時尚面食第一品牌的地位。
餐廳集大成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自創(chuàng)立糧全其美以來,柴磊經歷了發(fā)軔草根的鮮面館、風靡國內的手抓餅和標準化孵化平臺三大進化階段。這一過程中,他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糧全其美團隊的使命感越來越強烈,所積蓄的產業(yè)勢能也越來強大。
那么,究竟需要怎樣一種商業(yè)形態(tài),來承載這一切的厚積薄發(fā)?
2014年3月,一位在某地高速公路集團上班的朋友向柴磊提議:“要不把你的手抓餅檔口開到高速公路的服務區(qū)?”柴磊擺了擺手說:“那不行,除非在服務站開手抓餅的餐廳!
“買個手抓餅還用開餐廳?!”不明就里的朋友吃驚不小。柴磊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夏天天氣正熱時,消費者會選擇手捧熱騰騰的手抓餅,滿頭大汗地啃著;還是更愿意坐在一個吹著冷氣的室內,聽著音樂愜意地喝著飲料吃手抓餅?答案不言自明。
兜了一大圈,柴磊又回到了創(chuàng)業(yè)的原點——開餐廳。其實這也是多年來窩在他心中的一團火:“中華小吃憑什么就比外國快餐低個檔次?”不可否認的是,通常以手推車、小攤點和檔口店等終端形式呈現(xiàn)的中華小吃,確實在檔次上輸給了在明亮寬敞的廳堂里呈現(xiàn)的外國快餐。
從某種意義上說,開餐廳不但集成了柴磊10多年來所有寶貴的創(chuàng)業(yè)經驗與成果,還將他內心那團燃燒了10多年的火釋放了出來。在他的策劃下,糧全其美餐廳設計面積30~50平方米,目標店址鎖定機場、社區(qū)、學校和商圈等人流密集區(qū),產品聚焦于手抓餅、面食和飲品等三五種熱銷品類,為消費者提供中國速食新體驗。
更巧妙的是,在柴磊的構思中,糧全其美餐廳還肩負著輻射周邊外賣生意的重任——如果有人在網上或者電話訂購了糧全其美手抓餅或其他產品,那么總部將按照所劃區(qū)域,分配給最近的餐廳,再由其工作人員及時送達客戶。
這正踩準了時下最前沿的O2O模式。一個例證是,美國披薩名牌達美樂正是以這種“網上下單,30分鐘內送達到家,超過30分鐘直接免單”的O2O模式,成為全美最成功的披薩品牌之一。
集大成的糧全其美餐廳一經推出,加盟商們就已趨之若鶩。當初手抓餅那20%的優(yōu)質加盟商,幾乎都表示愿意跟隨柴磊打造糧全其美餐廳。甚至有人向柴磊開價7000萬元,只為拿下糧全其美餐廳在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代理權。
一道商業(yè)進化的門,終于在柴磊面前緩緩打開。對于此前10年平凡的路,他總結為“將做餅這件普通的事做到極致!闭f到底真正意義上的獨特,始終脫胎于平凡。“我們是做餅的,麥當勞也不就是做漢堡的!
這種平凡與獨特的落差,構成了柴磊從26歲到36歲的個人奮斗史,亦是他從內心出發(fā)去改變外部世界的一種方式!
2013年的糧全其美加盟商大會上,一位加盟商專門找到柴磊敬酒,干了兩杯后不禁激動得兩眼含淚:“柴總,我能有今天,全靠公司啊!”原來,6年前這位加盟商借齊6萬元,拿下了糧全其美手抓餅在當?shù)氐拇頇,僅僅三個月就開了5家店;6年后在他的代理區(qū)域內,已經開出了50個加盟店,年銷售額達到600多萬元。
在糧全其美的加盟商群體中,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加盟商的感恩之情,更讓柴磊深切地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擔子。他覺得糧全其美距離“中華小吃標準化,連鎖國際化”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fā)上等愿,擇高處立。2013年柴磊進入中歐商學院深造,隨后便把所學到的企業(yè)經營之道運用于企業(yè)。他在糧全其美明確提出了“成就更多合作伙伴,成就更多員工”的企業(yè)使命與“成為全球頂尖的食品連鎖加盟企業(yè)”企業(yè)愿景,然后一方面通過糧全其美餐廳這個潛力巨大的項目吸引更多的加盟商,另一方面通過股權激勵緊緊抓住公司內部的核心骨干。
柴磊心中的那團火,也在所有同路人的心中點燃。36歲的他推開進化之門,面前又是一條平凡而偉大的路。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