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南行 10 —— 蘭州近郊定遠鎮(zhèn)“玉泉山莊” 8 月 22 晚上,為了歡送老同學(xué)去青海旅游,我們在蘭州近郊定遠鎮(zhèn)“玉泉山莊”品嘗了蘭州的“烤全羊”,為老同學(xué)、老朋友踐行。 定遠鎮(zhèn)位于蘭州市榆中縣西部,地處蘭州市以東 15 公里 。平均海拔 1700
-
蘭州市軍隊離退休干部第四休養(yǎng)所 2015 年迎新春聯(lián)歡會 2015 年元月 22 日下午,蘭州市軍隊離退休干部第四休養(yǎng)所 2015 年迎新春聯(lián)歡會在軍休所多功能室隆重舉行。今年的聯(lián)歡會分別由所男女合唱隊、舞蹈隊、職工合唱隊和酒泉路街道老年模特隊等演出。他們的精彩表演博得了一陣陣熱烈地掌聲。聯(lián)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餑餑饃(石子饃) 餑餑饃是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流行的風(fēng)味食品。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又稱砂子饃、餑餑、干饃。由于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餑餑饃歷史非常悠久,石子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fēng)。據(jù)傳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水磨絲” “水磨絲”以豬耳為原料,是陜西大荔縣傳統(tǒng)名菜, 據(jù)說是由唐代韋巨源《燒尾食單》中的“羊皮花絲”一菜演變而來。距今 已有 200 多年的歷史,素以精湛的刀功而著稱。以豬耳朵為原料,去毛洗凈后,放入涼水鍋中加熱 5 分鐘后撈出,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泡油糕” 泡油糕由唐代佳點“見見消”(油浴餅)演變而來。糕面隆起,泡泡蓬松,其味芬芳,入口即消。形狀玲瓏剔透,猶如巧制凌花。 大荔泡油糕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取清水放入鍋泡油糕內(nèi)燒沸,加入豬油,將面粉倒大鍋內(nèi),用小火將油面搓拌成熟面團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爐齒面” 大荔爐齒面因其形似爐齒而得名,原料有面粉、豬五花肉、筍瓜、油炸豆腐等 21 種,經(jīng)和面、制爐齒面、制鹵、煮熟調(diào)味等工序,可謂選料嚴格,配料多樣、工藝精細、面條柔韌光潤,臊子香辣味濃,誘人食欲,譽滿三秦。 原料:面粉,豬五花肉,雞蛋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禎年間,因在農(nóng)歷六月上市,又稱“六月鮮”。大荔的水盆羊肉,久負盛名。以剔骨鮮羊肉、骨頭、桂皮、花菽、小茴香、草果、精鹽、味精為原料 ,分原料處理、煮羊肉、調(diào)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時用燒餅或白吉饃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醬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九碗十三花 大荔秦菜宴席大品“同州九碗十三花”源遠流長 “九碗十三花”,是大荔傳統(tǒng)菜肴,也是陜西東府宴席大菜菜品一絕。其源遠流長,距今已有600年歷史。2011年11月23日, “九碗十三花”在大荔首界美食節(jié)上隆重推出,引起震動
按照發(fā)布時間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