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儼少(1909年6月26日-1993年10月23日),現(xiàn)代畫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縣南翔鎮(zhèn)人。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zhí)教,并任浙江畫院院長。擅畫山水,尤善于發(fā)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xiàn)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剛?cè)嵯酀。云水為其絕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煙波浩淼,云蒸霧靄,變化無窮,并創(chuàng)大塊留白、墨塊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chuàng)一格。
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兼職山水畫教席;在此期間,其繪畫個性得以發(fā)展,最終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點線生動了,才能有氣韻
陸儼少
中國畫主張在似與不似之間,所以一幅畫包括兩部分:一個是具象部分,即所謂“似”。攝取形象,令觀者看懂所描寫者為何物;另外一個是抽象部分,即除去具象部分以外,其他一切,都包括在抽象部分范圍之內(nèi)。即所謂“氣韻”。是一幅作品完成后的整體效果、氣勢等等。以上種種,首先要生動,即要有生氣,以及靈動的感覺。中國畫應和書法一樣,點畫要能獨立存在,畫上一點畫,除了為形象之外,要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氣韻之高下,大部分是通過點畫顯示出來的。點畫用筆必須活,如書法講求一波三折,以及龍飛鳳舞、高空墜石、渴驥奔泉等等,簡言之,也不外一個活字,都是要達到生動的境界。所以不僅僅其中氣勢要有動感,即如韻味、品格、氣質(zhì)等等,也無不要有生命力。有生而有動,有動而后不呆板,而后有高格調(diào)、好韻味。所以不是先有氣韻而后生動,而是先生動而后氣韻出焉。所以有人認為有了氣韻,再論生動與否,這樣本末倒置是錯誤的。實則天下沒有不生動的氣韻,有了氣韻,一定生動;生動的對面是死板,既是死板,哪里還有高格調(diào)、好韻味?更說不上有氣勢了。
畫要有生動勢或流動感,也即要有生氣,這樣開創(chuàng)了一個面目。即使如以前論畫,主張貴有靜味。但我們知道靜不是死,靜和動是內(nèi)涵和外拓的兩個方面,都要有生機,死了也就一切都完了。
我們看一幅畫,拿第一個標準去衡量,看它的構皴法是否壯健,氣象是否高華,有沒有矯揉造作之處,來龍去脈,是否交待清楚,健壯而不粗獷,細密而不纖弱。第二個標準看它的筆墨風格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獨特風格中,多有變異,摒去陳規(guī)舊套,自創(chuàng)新貌。而在新貌之中,卻又筆筆有來歷,千變?nèi)f化,使人猜測不到,捉摸不清,尋不到規(guī)律,但自有規(guī)律在。第三個標準要有韻味。一幅畫打開,第一眼就有一種藝術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無窮?催^之后,印入腦海,不能即忘,而且還想看第二遍。
自古以來,中國畫中“氣韻生動”四字,眾說紛紜,解釋不易,一時也說不清。我認為先要搞清“氣韻”的概念,即何為“氣韻”。我認為在一圖之中,除去具象之外,其余即屬于氣韻范圍。這個氣韻從何而來,全要靠你在用筆上面、積點線之總和,形成一圖之氣韻,如果點線不美,則氣韻不生。所以不是每一圖成,都有氣韻。 優(yōu)美的點、線,不論其用筆、用墨,一定是力內(nèi)滿,精神外露,純?nèi)巫匀,毫不造作,流行頓止,生意具足,自是由生動而氣韻,所以既有氣韻,一定生動,世上決無不生動的氣韻,也就是說點線生動了,才能有氣韻。換句話說,先要生動,然后氣韻自會隨之而來。
有人認為,先有氣韻,后有生動,這是解說畫之好壞,氣韻是關鍵性的,有些畫畫得很像,但氣韻不高,就抓不住人,有些畫畫得不太像,甚至很稚拙,但是韻味無窮,使人久看不厭,究其妙處,全在抽象部分,抽象要順手自然,發(fā)乎性靈,從筆端而來。如果依靠外物,運用特殊技法,終究為第二義,最好要靠筆鋒寫出,得到抽象的效果,這是從作者的感情流露而出,與借重外物,偶然取巧所得完全不同的。
繪畫六法中,第一是氣韻生動,但它只是總攝全局之義,是一張畫畫完之后的第一個總的感覺。 氣韻包括氣息、神韻、韻味等。這些都是抽象的,統(tǒng)攝著整個畫面。一幅畫打開,第一眼接觸到讀者的就是氣息和作者為人的氣息是一致的,氣息就是人品在國畫上的反映。
有了好氣息就有高格調(diào),伴之而來將是壯健融液的神韻,靈變清和的韻致,諧美高潔的情趣,真氣流轉(zhuǎn),生動活潑,形成一個好面目,讓人看到喜歡,容易接近,過后時常想念,這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達到氣韻生動,增強了藝術的魅力,吸引觀眾在思想上的共鳴,起到向上的作用。 每有問:這畫好在哪里?一時很難對答。然而歸納起來,所可看者,不外三點:即看它的氣象、筆墨、韻味,這三點達到較高的標準,即使好畫,否則就不算好畫。
氣韻里面,還包括氣息。氣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調(diào)和一致。所以古人說:人品既高,畫品不得不高。 與古人血戰(zhàn),應該和比我高的來衡量,那末永遠不會滿足,也就永遠在向上。不能和低的比,沾沾自足,早年結(jié)殼,要引以為戒。
氣韻一詞,后世解釋不一,頗難說明。予以為:中國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似乃具象,不似為抽象。一圖之中除去具象之外,其余皆在抽象范圍之內(nèi),易言之,即氣韻是也,其要在生動,不生動不足以言氣韻,生動而后氣韻生焉,大之通幅神采,小之筆墨點拂,雖附麗于物象,而自有獨立之價值,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學者得其玄珠,思過半矣。
陸儼少先生作品欣賞
(內(nèi)容來源于月雅書畫微信公眾號)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