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賈母才是真正的紅樓死結(jié),沒人知道她是誰,賈家史太君究竟是誰?
賈母是《紅樓夢》的核心人物之一,她的出場頻率非常之高,因此有關(guān)她的很多故事和細節(jié)都是比較清楚的——至少在前八十回是清楚的。
《紅樓夢》中的隱喻非常多,賈母就是一個謎語的代表,她姓史,又很長壽,活了八十三歲,這樣的高壽擁有的閱歷和見問在紅樓諸人中算是最多的,從某種程度上說,賈母本身隱喻的就是一部歷史,是記錄了賈府興衰的歷史。
說賈母是紅樓死結(ji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賈母曾三次挽救榮國府,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賈府的頹勢根本無法阻擋,甚至可以說,是賈母親手給賈府打上了一個“死結(jié)”。那么賈母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她是如何終結(jié)了榮國府的?
一、賈母的身份問題及一救榮國府

賈母姓史,出身金陵保齡侯史家,是史公的長女,她有一個弟弟(無名)繼承世爵,她原本有三個侄子,大侄子(無名)早亡,留下的女兒叫史湘云,是賈母侄孫女兒,由二侄子即第二代保齡侯史鼐撫養(yǎng)長大,三侄子叫史鼎。
賈母是公卿世家的嫡長女,十五歲時與當時的第二代榮國公賈代善喜結(jié)秦晉之好,后來又生下兒子賈赦和賈政,賈赦繼承了第三代榮國公的爵位和一等將軍的世職,賈政則被恩賜了主事的職務(wù),在工部任官。
當初史侯嫡長女史氏嫁到榮國府的時候,正是榮國府最為鼎盛的時期,身為榮國公夫人的史氏就是這鐘鳴鼎食之家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按照賈府的規(guī)矩,她過門之后也獲得了執(zhí)掌榮國府大管家的的權(quán)力。

史氏嫁給榮國公賈代善之后,依(明)朝廷慣例,六品以上官員的妻子都會被授予邑號,就是所謂的“命婦”稱號,史氏是國公的夫人,封號是誥命夫人中最高級別的“太君”。
因此,當榮國公夫人史氏在出席朝廷的大型活動的時候,要稱其為“史太君”,而不是“史夫人”、“賈夫人”或者“榮國公夫人”,因為有誥命身份的官員妻子在公共場合可以不用冠以夫姓稱呼。
“賈母”這個稱呼僅限于賈府內(nèi)部,是曹雪芹用來注明史氏在賈府身份的說法,事實上,賈府中人都稱呼史氏為“老祖宗”、“老太太”,以示賈母在賈府中的最高地位。
賈代善早逝后,賈赦襲爵襲職,因無嚴父管教,他既不讀書,也不認真做官,成日就在府中貪杯、和小妾們廝混。
賈母因此也不大喜歡賈赦,母子之間大概是有矛盾的,而賈赦則為了逃避母親的監(jiān)管,就搬出了榮國府,自己另找了別院別室住著,榮國府則讓弟弟賈政住著,奉養(yǎng)賈母,他在外面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二兒子賈政雖然比較受賈母喜愛,但他在榮國府中并沒什么存在感,于是,賈母就成了榮國府的實際掌控者。
然而賈赦襲爵后既不為國家建功立業(yè),也不肯在朝輔佐皇帝,因此第三代榮國公賈赦逐漸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皇帝對賈府的態(tài)度也冷淡了許多,賈母在賈赦襲爵的時候就敏銳地感覺到了這個變化。
賈母開始未雨綢繆,為賈府的未來鋪墊道路,既然兒子不爭氣,那就只能從女兒身上入手了,她想到的計劃就是將賈府中的女子送進宮中,獲得皇帝寵愛,重新使賈府進入皇帝的視野中。
賈母有個小女兒賈敏,在賈敏小的時候,賈母就開始了對她的“入宮前培訓(xùn)”,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符合皇家規(guī)范。書中說賈敏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賈母疼愛賈敏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出于這個政治目的,她將賈府未來的寶押在了女兒身上。

哪知這個賈敏女兒聰慧異常,又是個很有主見的人,后來在她的婚姻大事上,不知道她用什么方式,使賈母同意將她許配給了家世地位遠遜于賈家的林如海。
賈母的這個挽救賈府的計劃被迫流產(chǎn)了,但她并沒有死心,眼見賈府在這一批膏粱紈绔子弟的手中日漸沒落,她心急如焚,只好再次將“入宮計劃”提上日程,她這次看上了賈政的長女賈元春。
由于賈母已經(jīng)升級到了榮國府權(quán)力的頂端,她可以掌控榮國府上下人等的命運,賈元春在祖母和父親的雙重壓力之下,根本無力反抗,只得順著他們的意思入宮討皇帝開心,以此挽救榮國府。
二、賈母的第二次挽救榮國府的計劃

讓賈敏入宮的計劃流產(chǎn)之后,賈母盤算起了賈府中其他女孩兒。寧國府那邊子孫稀少,也沒有女孩兒出生,榮國府這邊的賈赦有個庶長女迎春,但她沒有資格進宮,而且她年紀太小了,因此被賈母排除在外。
其次就是賈政的孩子們,賈政的嫡長女賈元春是賈府中最先出生的賈母的嫡親孫女,賈政又官居五品,她完全符合入宮參選的條件,年紀也合適,所以賈母的計劃來得及執(zhí)行。
因此,賈元春就被選入宮中充任女官,但并不是皇帝真正的妃子。賈元春背負著祖母和父親的希望,自然不敢將家族榮譽和命運棄之不顧,她只能在宮中想盡辦法博得皇帝的寵愛,進而改變女官的身份成為妃子,使賈家和皇帝成為一家人,讓賈家得到皇親的身份。

賈母本以為賈元春進宮封妃之后會使皇帝重新重視起賈家,但賈母想錯了,她高估了賈家和賈元春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低估了皇帝的執(zhí)政能力。
賈元春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才女,在她進宮之前,賈寶玉年紀尚只有三四歲,她就給賈寶玉口傳心授了幾千文字在腹內(nèi),而且她入宮后擔任尚藻宮女官,相當于后宮中皇帝的秘書,幫皇帝處理一些文件之類的,若是才疏學(xué)淺的人,哪里擔得起這個任務(wù)?
不管賈元春在宮中用了什么方法讓皇帝封她當了賢德妃,后來又讓她在上元節(jié)回家省親,這看似是一種榮寵,但實際上皇帝根本不喜歡賈元春,不管是對賈元春本人,還是出于政治考慮,這從皇帝對賈元春的態(tài)度就能看出端倪。
賈元春省親只有一天時間,而且是下午吃過晚飯、又做了其他的事情之后才去的賈府,那時已經(jīng)到了晚上了,賈元春和家人們匆匆聚了僅僅幾個小時,就必須得上輦回宮。

而賈元春回宮之后,皇帝也只是象征性的給了賈家一點綢緞、金銀的賞賜,完全沒有對賈家掏空家底兒打造的省親別墅給予任何補償,這種做法是對一個寵妃該有的舉動嗎?顯然不是,所以,皇帝根本不在意賈元春和賈府。
賈府子孫的不爭氣以及種種僭越行為已經(jīng)引起了皇帝對賈家更大的反感和忌憚,他身為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絕對不會因為賈家送給了他一個女人而將國庫向賈家敞開。
賈母從省親事件中看到了賈元春也救不了賈府,她只能另尋辦法了。
三、賈母對賈府最后的拯救

賈母第三次耗盡心血拯救賈府的方式還是聯(lián)姻,這一次,是直接同有錢人家結(jié)為姻親。在賈母看來,賈府的衰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來支撐她享受慣了的榮華富貴,皇帝不肯賞賜,那么只能自己主動出手“撈錢”了,她年紀也大了,要盡快行動,給寵孫賈寶玉留下足夠的財富才行。
于是,賈母看準了擁有巨額家財?shù)牧秩绾<,林家祖上也是侯府,林如海又只有林黛玉這個獨女,林如海死后,賈母認為林如海會將所有的家財都讓林黛玉繼承,因此她才將林黛玉接入賈府收養(yǎng),就等林如海一死,讓林黛玉帶著萬貫家財嫁入賈府,吃了林家的“絕戶”。
賈母這一個心思的確歹毒,但為了賈家,她可能沒有悔意。但是令她沒想到的事,林如海死后身無分文,林黛玉也沒有帶來任何財富,她非常失望。

在后四十回中,賈母對林黛玉的態(tài)度一下子就降到了冰點,再也不關(guān)心她了,賈母立即將目光轉(zhuǎn)向了傳聞已久的“金玉良緣”,薛寶釵是個不錯的人選,更重要的是賈母認為薛家財富巨大,薛家的陪嫁必然不會少。
但賈母促成這段姻緣之后,林黛玉病死,賈寶玉發(fā)瘋,而且賈母這才知道薛家也早已是油盡燈枯,是個空殼子罷了。
所有的希望都落了空,賈母痛心疾首,郁積成病,不久之后也撒手人寰了,享年八十三歲,她死后不久,賈府沒了中心支柱,也轟然倒塌,抄家、發(fā)配,噩耗連連,曾經(jīng)繁華的貴族世家變成了舊時王謝的傳說。
四、小結(jié)

賈母是公侯小姐,出身名門,自小就享受這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她嫁入賈府后又繼續(xù)享了五六十年的大富大貴,但她這個人似乎拎不清輕重本末,敗壞和蛀空賈府的是賈府的公子們,準確地說就是從他的兒子賈赦開始的,換句話講,有可能就是她沒有管好賈赦而導(dǎo)致賈赦帶頭將賈府引向了毀滅的邊緣。
寧國府那邊的主人賈珍,是賈母的孫子,賈珍此人也是因為父親賈敬不管他,他才敢把寧國府翻個天,賈母既然作為賈家榮寧兩府中地位最高的人,她為何不出手管束這些兒孫,反而放任他們墮落?
當看著不爭氣的兒孫們將賈府的繁華消耗殆盡的時候,卻指望弱女子出頭為賈府爭富貴,這可不就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嗎?
賈母是紅樓的死結(jié),是她親手給賈府打上了勒死他們的死結(jié),因為她的做法無法從根源上挽救賈府,這位侯門小姐高貴的身份并沒有讓她擁有高明的持家智慧,作為賈府的最高統(tǒng)治者,賈母顯然是不稱職的。
#優(yōu)質(zhì)作者榜#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