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名人軼事] 1947年老蔣來到延安,見到窯洞外放置一物心虛,當天晚上徹夜未眠

5 已有 329 次閱讀   2023-01-30 14:43
1947年老蔣來到延安,見到窯洞外放置一物心虛,當天晚上徹夜未眠 

1947年春,蔣介石指揮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馬鴻逵和鄧寶珊以25萬總兵力聲勢浩大地從南、西、北、三個方向包圍陜甘寧地區(qū),企圖摧毀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

一、放棄延安,轉戰(zhàn)陜北

實際上,對于老蔣的這一企圖,延安解放軍總部早有防備。

原來,蔣介石剛下達進攻陜甘寧的命令不久,延安黨中央就收到了這一情報。

面對十倍于我軍的國民黨軍隊的包圍,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果斷作出決定:撤離延安,轉戰(zhàn)陜北。

毛澤東說:“放棄延安,誘敵深入,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對于撤退的決定,黨中央內部是有反對聲音的,有些同志擔心敵人還沒打來就跑,會挫傷全軍的銳氣,還有些分不清局勢的同志簡單地認為只要堅守陣地,就能擊退敵軍。所幸的是,在這個關鍵關頭,毛澤東審時度勢,毅然決然地打算放棄延安。

不得不說,毛澤東的這個決定現在看來非常英明,俗話說,真正的英雄從不爭一時之勝利,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贏家。

就拿當時國民黨軍隊和我軍對比來說,國民黨軍隊號稱400多萬,隨便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動不動就出動幾十萬軍隊,而且還擁有精良的美式裝備,各種坦克、飛機、大炮等先進裝備不計其數,還占據了全國將近70%的領土,物資極其豐富。

相比之下,解放軍西北野戰(zhàn)部隊僅有五個旅和五個軍分區(qū),總兵力才區(qū)區(qū)三萬人不到,吃的是紅薯,用的是“三八大蓋”,住的是破爛的窯洞,條件異常艱苦。無論是從軍隊人數、武器裝備還是控制區(qū)域來說國民黨都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

在這種敵我雙方力量懸殊的條件下,如果選擇與國民黨軍隊硬碰硬,無異于以卵擊石。

解放軍在陜甘寧地區(qū)生活戰(zhàn)斗了十三年,部隊撤離的時候,延安的鄉(xiāng)親們把所有可以吃和用的東西給與了他們朝夕相處了十幾年的子弟兵。

后來,周恩來同志回憶這段經歷時,調侃道:“如果沒有延河,胡宗南恐怕連口水都喝不上!”

二、劍指延安,只?粘

胡宗南是蔣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將,早在黃埔軍校時期,由于兩人是老鄉(xiāng),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就對他頗為賞識,出于對胡宗南的信任,蔣介石對胡宗南進行多次提拔,后來更是讓其在國民黨軍隊中委以重任,鎮(zhèn)守一方。

在這里不得不說一句頗有趣味的題外話。據說,胡宗南50多歲雄霸一方了卻仍是孤家寡人,毛澤東還曾經調侃胡宗南說:“當了戰(zhàn)區(qū)的司令長官,50歲了,不要女人不結婚,他一定有毛病。”當然,胡宗南50歲還未成婚的真正原因,或許只有他本人知道。

言歸正傳,3月13日,在胡宗南率領25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從陜甘寧地區(qū)南部進發(fā)過程中,為了掩護中央機關和群眾撤退,解放軍依托陣地,對胡宗南所部進行頑強地抵抗,解放軍以691人的傷亡代價,換得擊斃敵人5200余人的重大戰(zhàn)果。

胡宗南曾放下豪言三日之內占領延安,時至3月19日,在黨中央和群眾都已經撤退的情況下,才以慘重代價實現他占領延安的企圖。

殊不知,等待胡宗南的已是一座“空城”,胡宗南連毛澤東的影子都沒見著!

就這樣,胡宗南“順理成章”地占領了延安。

對于這個“重大戰(zhàn)果”,胡宗南激動之余,內心打起了小九九,如果如實向蔣介石匯報戰(zhàn)果,恐丟了臉面,說不定還會挨一頓批。為了在蔣介石面前體現自己的功勞,胡宗南當時把這次“勝利”添油加醋一番報告給蔣介石。

胡宗南在電報中稱:殲滅和俘獲敵人共五萬余人,繳獲武器彈藥無數。

南京總統府內,得知這一消息的蔣介石意氣風發(fā),開始盤算下一步計劃。

蔣介石認為,此次占領延安對于國民黨意義重大,不僅占領了敵人的“老巢”,還大幅挫傷敵人的士氣,極大地增強統一全國的信心。

為了使這次戰(zhàn)果的影響最大化,蔣介石做足了文章。

數日后,蔣介石致電胡宗南,讓其做好準備迎接中外記者團。目的就是讓國內外都知道“共黨”的“老巢”被自己端了,從而壯大國民黨的聲勢。

不得不說,蔣介石這個人是有手段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很會搞營銷,對于蔣介石來說,想要實現國內的統一,一定離不開國際社會的支持,尤其是他背后的大老板——美國。

這次占領延安就是一次向他背后大老板證明自己的絕佳機會,借此贏得國際社會的更多支持,這便是蔣介石精心打好的算盤。

胡宗南領會到了蔣介石的心思,曾經為了邀功而添油加醋的戰(zhàn)果如今成了自己的難題,為此,還在記者會到來之前下足了功夫。

由于是一座空城,胡宗南電報里所說的俘虜和繳獲的武器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為了應付記者,臨時從部下中挑選出幾位機靈的充當“共黨”的長官,按照臨時寫好的劇本接受記者的采訪,試圖抹黑真實的解放軍形象。

三、時隔多年,再會重慶

在蔣介石心中始終是對毛澤東“又愛又恨”的。

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剛勝利不久,毛澤東受邀來到重慶和國民黨談判,商討和平建國方略。兩人曾在蔣介石重慶官邸林園交談過幾次。

一日清晨,毛澤東在一片竹林遇到了正在挖竹筍的蔣介石,便向前打了招呼:“蔣委員長!

“哦?是潤之兄啊,你好像有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的習慣啊!笔Y介石隨聲應道。

兩人相談甚歡,在竹林里邊走邊聊。

蔣介石道:“我常常到后院挖筍,聽說毛先生和朱先生也在窯洞旁種南瓜,桑麻之樂嘛,也是中國人的一種恬淡的追求,如果國家有幸啊。我真愿意過世外桃源的生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很快活的嘍!

兩人走到一處亭子坐了下來,互相看到對方手上拿著一本書,細看才發(fā)現原來兩人拿的都是資治通鑒。

突然,蔣介石試探性地說:“此情此景,頗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味道!只不過,誰是曹操,誰又是劉備,尚未可知啊!”

此言一出,毛澤東不知道是該為蔣介石這么高看自己而感到高興還是警惕。只好陪笑以緩解尷尬的氣氛。

在重慶談判期間,戴笠曾勸說蔣介石把毛澤東扣押下來,可是蔣介石愛面子,怕被嘲笑不講信用,也擔心這樣做會引起全國的反對的聲音,最終“放虎歸山”了。

只不過,不知道幾年后逃到臺灣的蔣介石有沒有為這次的錯誤判斷而后悔。

此后發(fā)生的事想必大家也都清楚,蔣介石打著假和平真內戰(zhàn)的幌子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為發(fā)動內戰(zhàn)做動員準備。

四、飛抵延安,一探究竟

時間來到1947年8月,在占領延安將近五個月之后,蔣介石的一邊把毛澤東視為真正的對手,一邊又很想戰(zhàn)勝毛澤東的心理,使得他非常好奇毛澤東在延安的真實生活戰(zhàn)斗情況,同時也萌生了想去延安一探究竟的念頭。

于是,蔣介石推掉手中的工作安排,專程飛往延安去尋找心中的答案。

與上次邀請毛澤東來重慶不同,這次蔣介石是不請自來的。

接到蔣介石來延安的消息后,胡宗南為了做好迎接準備,把遠在西安的生活起居家伙都搬來了物資匱乏的延安,生怕蔣介石受不了延安艱苦的條件。

8月7日上午,蔣介石乘坐專機“美齡號”在延安一個簡易破舊的機場降落,剛下飛機眼前塵土飛揚的景象讓蔣介石稍感不適。隨后,胡宗南安排蔣介石前往延安最好的招待所里住下。

第二天清晨,蔣介石開始以一副勝利者的姿態(tài)在延安城里轉悠!按猴L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是蔣介石此時最真實的寫照。

行至棗園,蔣介石在這里看見了他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場景,從隨從那里得知,這里便是毛澤東曾經住過的窯洞所在地,外表看著破舊不堪,與蔣介石的官邸有著天壤之別。

走近一看,門窗是由陳舊的木頭做的,可以明顯地看出年代感,窯洞里面的墻壁坑坑洼洼,還有幾處脫落的痕跡,一張由幾塊木板拼湊起來的床,人坐在上面還會發(fā)出吱吱呀呀的聲響,擺放在床邊的桌子也破爛不堪,很難想象毛澤東是怎么在這張桌子上寫字的。

隨后,蔣介石來到外面的院子,視線被一旁的一個東西所吸引,便問隨從道:“這是何物?”一個體驗過農村生活的隨從隨即答道:“這個叫紡車,是用來紡線的!被盍舜蟀胼呑拥氖Y介石第一次見到這玩意,覺得有些新奇,便要上去試兩下。

可是,平日里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的蔣介石,哪里會使用這種東西,沒兩下就“原形畢露”,弄破了手指。

離開毛澤東的住所后,蔣介石在路上遇到了幾個當地老百姓,從他們口中得知毛澤東和那些黨中央的領導們平日里沒事就紡線織布,還是耕種的一把好手。

而后,蔣介石向老百姓問道:“你見過毛澤東嗎?”

老百姓顯然對蔣介石的問題有些莫名其妙,其中一個百姓回答道:“見過,額(我)們這里的人都見過,他還吃過額(我)家的棗子呢!

“哦?是你送給他的嗎?”

“額(我)倒是想送呢,可是主席偏要給額(我)錢,額(我)不收都不行!

蔣介石聽了老百姓的話后恍然大悟,原來毛澤東在老百姓心中的印象這么好,恐怕自己只能望塵莫及了。

面對延安之行的所見所聞,蔣介石陷入了沉思,他沒有因為敵人生活在條件那么差的地方而沾沾自喜,反而看到了自己與毛澤東之間的差距,蔣介石原本就對毛澤東有些許輕蔑,現在卻不得不刮目相看。如果是自己在這么艱難的條件下,別說指點江山,恐怕連生存都是一個問題。

盡管自1927年國共關系破裂開始,蔣介石就清楚共產黨人已經被逼入了深山老林,深知其條件異常艱苦,可是,真正看到這些場景之后難免感到震驚萬分。蔣介石怎么也無法想象毛澤東是在這種條件下和自己對抗了十幾年。蔣介石和毛澤東兩人較量了十幾年,此時此刻已經高下立判。

當晚,蔣介石回到住所,回想這一天所發(fā)生的事情,久久不能入眠。很顯然,躺在床上的蔣介石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傲氣,心里一直默念著:我輸了,我輸了。

蔣介石此時腸子都悔青了,后悔重慶談判時沒有把毛澤東扣押下來。

第二天便匆匆離開了這里。而這也成為蔣介石人生當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來到延安。

后來,經過三大戰(zhàn)役,蔣介石徹底把自己的老本輸沒了。

熟悉近代歷史的讀者朋友們都知道,蔣介石的失敗是必然的。居廟堂之高而不憂其民,全然不把老百姓的疾苦當一回事,一心只想著鏟除“共黨”,導致民心盡失。

加之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長年累月的內耗早已經拖垮了這個政黨,表面看都很和氣,實則一盤散沙。很多國民黨高官貪腐嚴重、官僚主義盛行、壓榨底層民眾,老百姓怨聲載道。

更要命的是,由于國民黨統治的地區(qū)經濟低迷,政府為了挽救這一局面,毫無節(jié)制地印鈔票,最后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出現大量民眾推著一車錢去買菜的滑稽景象。老百姓一度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但凡有一條上述的問題,對于一個政黨來說都是毀滅性的,而國民黨卻恰好一個不落地全都集齊了。

面對這樣破敗不堪的局面,彼時的中國迫切需要有人能“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可惜蔣介石明白的太晚。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