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
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保王觀)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們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當然,就實際情況來看,每個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確還是有山水差異的。也就是說,有人樂水,有人樂山。 崔顥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保崔顥)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一句中“樂”字讀音考證:
“樂”字應該讀作“要”!王力古漢語字典》“樂”字中,第三個讀音:“yao,五教切,去,效韻,疑。藥部。”下注云:“喜好,喜愛!墩撜Z·壅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贝思醋x“要”之說。
然而,此“樂”字,真就應該讀作“要”嗎? 《經典釋文》 案唐代陸德明之《經典釋文》云:“樂,音‘岳’,又五孝反,下同!鄙晕⒔忉屢幌拢^“五孝反”,是古代的拼音法,“反”指“反切”。那么《經典釋文》中的“五孝反”即同于《王力古漢語字典》里的“五教切”!督浀溽屛摹芬馑际牵皹贰弊x音作“岳”,又可讀作“五孝反”的音“要”。“下同”,是指《論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一句中有兩個“樂”字,第一個“樂”字讀音解釋完了,下面第二個“樂”字的讀音與第一個相同。
在《經典釋文》中,“要”這個讀音是作為第二個選擇的,而第一讀音應為“岳”。那么,對于這個“要”的讀音,應當怎么看呢? 《慈湖家記》 明代秦鉞之《慈湖家記》云:“音釋家‘樂山’、‘樂水’,并五孝反,尤為害道!贝酥屑粗赋,將“樂”讀作“五孝反”之“要”音,是“尤為害道”的,即不同意讀作“要”。
又清代翟灝之《四書考異》云:“此‘樂’字,或言不應音‘岳’,恐《釋文》有訛。然《禮記》‘樂不可及’、‘敬業(yè)樂群’、‘有所好樂’,俱一音‘岳’,則先儒自有此音訓。下‘知者樂’,‘樂’字釋文,亦五孝反,確屬可疑! 《禮記》 此中舉出《禮記》中的三句帶有“樂”的話,并且以前的儒家對這三句話中的“樂”字都定音為“岳”。既然古儒已經有了注音,而現(xiàn)在又將《論語》中的“樂”字,定音為“五孝反”的“要”音,實在是值得懷疑的結論,恐怕《經典釋文》本身就有所錯誤。 《論語》 通過上述簡單的引證,可見將《論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中之“樂”字,讀作“要”音,也是值得推敲的。從“經學”的角度看,該“樂”字應正讀作“岳”音,基本是可以確定的。
在文末,再說兩句題外話。為什么“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呢?有云:“知者,達于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仁者,安于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于山,故樂山!庇钟袑ⅰ拔逍小敝f引入者,云:“知者屬土,故樂水;仁者屬木,故樂山!变洿硕f,以供參考。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