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唐傳奇的“畫風突變”,唐傳奇是怎么從務實風轉(zhuǎn)變成怪力鬼神的
導語:
三教指的是儒釋道三家。儒家思想為孔子所創(chuàng),是積極進取的思想,是中國社會的主導思想。道家思想為老子所創(chuàng),主張無為不爭,東漢末年發(fā)展成道教。佛教是一種外來思想,為釋迎牟尼所創(chuàng),約于漢代傳入,崇尚善惡因果,亦以避世為主。儒釋道三教直接影響中國士人的人生態(tài)度,影響文人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因此也必然影響傳奇和體現(xiàn)文風的詩文。

一、三教并重與佛道之爭
1、佛道聯(lián)儒與佛道之爭
佛道斗爭關系在傳奇或志怪小說中有所反映。永徽四年(653年)《冥報記》主旨在明報應,其中具有傳奇筆法的篇章有《睦仁情》,《孫回璞》等,其中《睦仁情》宣揚佛教因果,認為佛勝道。
就佛道關系而論,前后各有所偏。大抵總體上前期佛教更勝于道教,唐前期佛教思想在小說里占優(yōu)勢,如唐臨《冥報記》、郎徐令《冥報拾遺》、網(wǎng)名《地獄苦記》、法!秷髴獋鳌贰②w自勤《定命論》等佛教小說,《紀聞》、《廣異一記》都含有濃厚的崇佛思想。
高宗皇帝尊奉老子李耳,安史之亂后,道教影響更大,有顧況《仙游記》、改常《續(xù)仙傳》、李朝威《洞庭靈姻傳》。這一趨勢一直延續(xù)到晚唐。這是因為初盛唐時,人們相對比較自由,生活相對安定,佛教對人們的恐嚇效果要大于道教對人們的誘惑效果,人們對道教所提高的精神上的自由的渴望不是那么迫切。
因此,初盛唐佛教在小說中的影響要大于道教在小說中的影響。真正道教小說興盛時間應該從安史之亂后,社會亂離造成的不自由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自由的珍惜,而道家恰好能提供士人精神上的自由。

2、宗教及其對傳奇之影響
宗教對小說有重大影響,唐前多為宗教家小說。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唐傳奇同樣也受到宗教影響,但是寫作目的發(fā)生了重大改變,但出現(xiàn)了自覺虛構(gòu)意識。
以佛教為例,佛教擴大了思維空間,豐富了想象能力,佛教敘事對文學特別是傳奇小說的敘事有很大的影響。如佛教入冥、因果報應等敘事模式對《冥報記》中《睦仁情;,《柳智感》、《充州人》、《皇甫兄弟》等長篇作品之敘事結(jié)構(gòu)影響較大;身魂分離的敘事模式對《杜鵬舉傳》、《離魂記》等敘事結(jié)構(gòu)有較大影響。
道教對文學的影響,也不是為了自神其教,而是為了表達隱逸之趣、人仙遇合的情思。顧況《仙游記》都表現(xiàn)出隱逸思想。張薦《靈怪集》之《郭翰》則寫人仙遇合,織女的形象由以前的忠貞不渝變成見異思遷,表現(xiàn)了作者的想象力和調(diào)侃傳統(tǒng)的意趣。

二、唐初八史
1、“唐初八史”與重史風氣
唐初注重修史。唐初統(tǒng)治者出于以史鑒人、長治久安的需要,組織編寫史書。武德四年十一月,起居舍人令狐德粟建議撰寫梁、陳、北齊、周、隋五代史,次年十二月高祖下令而未竟。貞觀三年,太宗下令修史。貞觀十年,姚思廉撰成《梁書》、《陳書》,李百藥撰成《北齊書》,令狐德粟撰成《周書》,魏征撰成《隋書》,稍后,李延壽編纂成《南史》。
貞觀二十二年《晉書》修成。僅太宗一朝,費時二十年,修成八部史書,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史稱“唐初八史”。歷史敘事由于其崇高地位,對文學敘事有重大影響。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毛詩序》就重視歷史敘事,在闡釋《詩經(jīng)》時總是將詩的本事與歷史事件相比附,總是想從文學作品中挖掘重大歷史題材,由此而提高其文學價值。
歷史敘事對唐代文風也有重大影響,如杜甫的詩歌因為采用宏大的歷史敘事而被稱為詩史。相反,齊梁文學因為拋開重大政治題材、專寫風云月露而被初盛唐文人所看輕。

2、科舉之考試文體
科舉制度對推動文化普及、文人漫游風尚起了巨大的作用。科舉制度常科有明經(jīng)科和進士科,而猶以進士科為重,進士科以詩賦取士,詩賦又主要以文詞優(yōu)劣定取舍。至遲在681年用詩賦取士成為固定格局,說明最遲681年已經(jīng)對唐詩發(fā)展產(chǎn)生了影響。事實上,其影響的上限還得往前推。
因為詩賦取士對唐詩的繁榮的促進作用從詩賦取士一經(jīng)出現(xiàn)就發(fā)生,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大,并非等到詩賦取士成為固定格局后才對唐詩發(fā)展發(fā)生作用。唐人之文學觀是一種雜文學觀,許多應用文諸如試策文也有很大的文學性。
而以往的文學研究因為受到西方純文學觀的閹割而將此排斥在文學大門之外,這樣的文學研究是不全面的,是不符合唐代文學的實際的。無論律詩、律賦、試策文還是驕文,都講究對偶、聲律、辭藻。
其實,這種要求會波及到其他文體,影響到一代文風。判文和策文屬于應用文,尚且如此具有文采,傳奇作者為了表現(xiàn)才華,必然會在傳、記等散體敘事中穿插詩、賦、驕文等辭章成分,必然會導致傳奇的興起。

三、盛期傳奇特點及互動特征
1、傳奇之顯明的人間內(nèi)容
在內(nèi)容上,唐傳奇的人間化色彩特別是詩文中不便明言的艷情題材傾向進一步加強。敘事對象逐步世俗化,即使是神怪人物,其人性色彩也進一步增加,人間化色彩更加濃厚;特別是宜于非正式場合談論的男女艷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代表了唐傳奇水平的愛情題材傳奇,《任氏傳》以“傳要妙之情”為己任,專述詩文中易受垢病的浪漫私情。
故《鶯鶯傳》作者元棋并不以此為恥,反而向其朋友夸耀。同時出現(xiàn)了豪俠題材傳奇、隱逸題材傳奇、歷史題材傳奇,而且一
般都回避重大事件,如歷史題材傳奇《長恨歌傳》著重帝妃的私生活,遠離政治生活,帶有較多的感情色彩和懷舊色彩。在藝術(shù)上,其一,唐傳奇?zhèn)饔涹w敘事體制發(fā)展更加完備了。諸多傳奇在篇末指出故事來源,如《南柯太守傳》篇末發(fā)掘證夢;于篇末附有作者議論,如《任氏傳》。
其二,詩筆表現(xiàn)意識更強,穿插的詩筆數(shù)量更多,如許堯佐《柳氏傳》、元鎮(zhèn)《鶯鶯傳》、唐暄《唐暄手一記》,特別是沈亞之《感異一記》、《異夢錄》、《湘中怨解》、《秦夢一記》等。

2、尚蕩尚怪及寫實敘事文風
此期兩個重要的文學現(xiàn)象為古文運動和新樂府運動。不同于初期在詩文中表現(xiàn)建功立業(yè)情懷,此期詩文的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為以儒排佛道和針貶時弊。古文運動對傳奇的影響在于在思想內(nèi)容上將不符合古文精神的佛道神怪題材放在傳奇里,將之排除在古文之外。
傳奇本來就是散體敘事,對古文運動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而古文運動強調(diào)散體敘事,反過來又推動了傳奇發(fā)展,故于古文鼎盛之時傳奇也到達鼎盛期;不同于初期古文先驅(qū)排斥驕文辭賦,盛期古文家能吸收驕文之優(yōu)長,
雖然反對專門在敘事古文中穿插詩筆、驕文,但不反對在傳奇中穿插驕文、詩筆。因此,客觀上有利于傳奇文體的獨立。新樂府運動強調(diào)寫實有助于推進傳奇的人間化進程,使得盛期傳奇“不甚講鬼神氣同時有強調(diào)敘事,有助于敘事文風的興起,從而有助于善于敘事的傳奇的興盛。

結(jié)語:
唐傳奇與唐代文風主要是詩文文風之間存在互動關系。因為唐傳奇與體現(xiàn)唐代文風的詩文在上述方面存在差異,因此,二者就存在優(yōu)勢互補,存在相互滲透,存在相互轉(zhuǎn)化。
參考文獻:
《白居易集》
《北夢瑣言》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