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杭州的武松墓,墓碑記載武松一生,武松打虎,此“虎”非彼“虎”
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人們喜歡讀書。在書中,人們可以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體味他們豐富多彩的人生;也可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參透世間法則。
有一些書架空歷史,對虛擬人物進行描寫,而有一些書是以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為原型,對其進行藝術刻畫,《水滸傳》中的“武松”便是如此。
不過,我國曾在杭州西湖挖出過武松墓。墓碑上記載的武松一生與小說中相差太多。
歷史上的武松是什么樣的人?他的一生如小說描繪的那般傳奇嗎?

《水滸傳》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刻畫了一百零八位好漢可謂是深入人心。
在書中,武松出身貧寒,幼時父母雙亡,與哥哥武大郎相依為命。
正所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武松與武大郎雖是親兄弟,但是在相貌和體型上卻相差甚大。
武松高大魁梧、相貌俊美,武大郎卻是身材矮小、其貌不揚。
不過這并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兄弟情。
在一次喝酒后武松誤以為自己打死了人,為了逃避官司他獨自一人出去闖蕩。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與宋江結識。那時宋江殺死閻婆惜,在柴進府避難。二人相見恨晚,成為好友。

武松得知自己并沒有殺人,想回家看望武大郎。宋江知道兩人終有一別,在臨行之際與武松結為異姓兄弟。
返鄉(xiāng)途中,武松在景陽岡醉酒打虎,一時名聲大噪,被知縣任命為都頭。
武松與武大郎見面后,得知哥哥已經娶潘金蓮為妻。
不過,潘金蓮雖然已經成婚,心里卻是十分嫌棄武大郎。她見武松相貌堂堂,便心生愛慕。
武松得知潘金蓮的想法后,果斷拒絕。
可誰知潘金蓮又與西門慶傳出奸情,兩人甚至還設計毒死了武大郎。
武松得知哥哥被二人所害,到衙門報案。
可是知縣早就與西門慶勾結,對武松的陳情置之不理。
武松見到官員的腐敗,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到律法的救濟,便一怒之下將潘金蓮與西門慶殺害,自己為兄報仇。

自古以來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武松在殺人后也沒有想過亡命天涯,而是主動到衙門自首。
府尹陳文昭見武松重情重義,敢作敢當,便只將武松刺配孟州。
在發(fā)配的過程中,武松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
背上這么多人命,武松在孫二娘夫婦的幫助下投奔二龍山,后來又歸順梁山。
武松憑借自己的能力成功躋身梁山第十四,成為步軍頭領。
在梁山被招安后,武松參與數(shù)次征戰(zhàn)。不過在班師回朝時,武松拒絕回京,在六和寺出家直至去世。
在書中,武松占據了很長的篇幅。他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光明磊落、英勇豪邁,是一個符合人們心中預期的英雄。
那么在歷史上,武松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1894年,杭州西湖挖出了一副棺槨。棺材并不華麗,里面也沒有陪葬品。
就是這個不起眼的棺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因此在棺蓋上赫然寫著“武松之柩”幾個鎏金大字。
當時尚處于清朝統(tǒng)治時期,人們對于考古挖掘并不是很重視,也不懂得對文物進行保護。
知府得知是武松的棺槨后,命人打開棺槨。
世人本以為是衣冠冢,誰承想里面竟然真的有一具遺骸。
不過,這具遺骸被人仍到了亂葬崗,一代俠義之士最終落得如此下場,不禁令人唏噓。

在歷史上,記載武松的文字并不多。
據出土的碑文以及《浙江通志》《臨安縣志》記載,武松曾經是一個流浪漢,以街頭賣藝為生。
有一天,杭州知府高權遇到了在街頭表演的武松,他見武松有一身本領,便推薦武松到巡撫任職。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高權便是武松的伯樂。武松十分珍惜這次機會,也很感念高權的知遇之恩。他在知府中勤懇任職,進步飛快,很快便成為都頭。
可是好景不長,高權因得罪權貴被罷官,武松也被掃地出門。
不久后,蔡鋆成為新任知府。不過他為人奸佞,欺辱百姓,人們怨聲載道,稱其為“蔡虎”。
武松見百姓深受其害,加之對高權被罷免的痛心,新仇舊恨加在一起,最終在一天晚上將蔡鋆捅死。

武松因殺害朝廷命官,鋃鐺入獄。
不久后在獄中身亡。
百姓感念武松除去“蔡虎”,自愿為武松舉辦葬禮,并在碑文上刻有“宋義士武松之墓”。
這也是《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出處。
真實的武松與《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形象不同,他沒有武大郎這個哥哥,沒有被逼上梁山,更沒有出家為僧,但是他確實也能稱得上是一位英雄。
他靠自己的本領生活,知恩圖報,最后又為百姓鏟除了無惡不作的地方官,是一位俠義之士,懷有一顆義氣的心。
在元末明初時期,社會動蕩不堪,人們渴望一個能夠化解紛爭、為民除害的英雄出現(xiàn),以帶給他們希望和安定。宋代義士武松正符合人們所想,所以梁山好漢“武松”應運而生。

歷史和文學各有其獨特的定位和功能。
歷史以還原過去事件和人物的真實面貌為主要目標,依據文獻、考古等事實和證據進行研究和呈現(xiàn),旨在提供客觀和準確的描述。
而文學則更注重創(chuàng)作的藝術性和情感表達,通過虛構、象征、隱喻和想象來探索人性、社會現(xiàn)象和各種主題,以此為讀者帶來深刻的體驗和感悟。
這也是為什么《水滸傳》中的”武松“與歷史上的”武松“相差甚遠的原因。
與之類似,大家所熟知的《甄嬛傳》雖然以清朝雍正年間的歷史背景為基礎,但在塑造人物、發(fā)展情節(jié)以及表達主題時,往往會有創(chuàng)作加工和虛構的成分。純元皇后作為劇中的關鍵角色在歷史上并不存在。她是編劇根據劇情需要創(chuàng)造的角色。

所以,歷史的歸歷史,文學的歸文學。我們需要對歷史和文學各自特性的保持理解和尊重,多維度了解歷史與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認知。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