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藝術(shù)雜談] 原創(chuàng) 為什么會有“男讀汪曾祺,女看張愛玲”的說法?你更喜歡哪一個?

3 已有 105 次閱讀   2024-07-31 00:25
原創(chuàng) 為什么會有“男讀汪曾祺,女看張愛玲”的說法?你更喜歡哪一個?
冰城秀玲 2024-07-30 17:18
曾經(jīng),在汪曾祺和張愛玲的作品鋪天蓋地之時,坊間流傳一個說法:“男讀汪曾祺,女看張愛玲”。
我覺得有意思極了。
因為,據(jù)我的觀察,看到最后,真正喜歡張愛玲的,男的居多;而愛上汪曾祺的,大多是女性讀者。
可能是一個冷,一個熱的緣故。
張愛玲的冷,眾所周知。她是徹骨的聰明,也徹骨的冷,對人間世她毫不信任,不抱一點幻想。她的姿態(tài),被定格在那張照片上,微微仰著頭,不動聲色地輕蔑著,非常傳神。
汪曾祺正相反,他的世界是熱乎乎的。他一生并不如意,或失業(yè),或被打成右派,年過花甲才聲名鵲起?衫舷壬苌贂鴮懮畹牟恍,即使寫了,也表現(xiàn)出難得的曠達(dá),落腳點仍在希望和歡樂之上。
他說:“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我的世界觀的變化,其中也包含這個因素——歡樂。”
沒有哪個女人能拒絕歡樂,正如沒有哪個男人能抗拒痛苦。
其實,他們有相似之處。
都出生于1920年,都因為戰(zhàn)爭影響了學(xué)業(yè),汪曾祺是肄業(yè),張愛玲不知后來如愿拿到文憑沒有,她是借口回港大繼續(xù)學(xué)業(yè)才離開大陸的。
汪曾祺寫自己在西南聯(lián)大的生活,幾乎都是課余,泡茶館、躲警報、昆曲會,他尤其愛寫昆明的茶館、美食,寫得讓人質(zhì)疑昆明這個后方是不是太后方了;張愛玲回憶自己港大求學(xué)經(jīng)歷,發(fā)揮女性特長,大聊同學(xué)八卦,也寫過躲警報,還寫了炎櫻這么一個不躲警報的,別人去防空洞了,她就洗澡唱歌。汪曾祺也寫過一個女同學(xué)不躲警報,也是趁人少去水房洗頭,這兩人都奇跡般地,平安無事。
他們的隨筆都寫得好。
我起初看張愛玲,沒看出感覺來。即使是那篇《金鎖記》,我也覺得開頭兩個丫鬟月下嘀嘀咕咕那一部分,太啰啰嗦嗦,語氣也別扭,模仿《紅樓夢》的痕跡太明顯了。直至看她的隨筆,覺得天啊,怎么會寫的這么好。這才返回頭來認(rèn)真讀她的小說。
汪曾祺的隨筆就不用說了,真正的大家,貴在親切、家常。
很多人讀汪曾祺的文章,心想,這樣的東西,我也寫得來哦。其實我們有數(shù),這東西你寫不來,我也寫不來。他是絢爛之后的返璞歸真,沒有經(jīng)過絢爛,就不能返璞也不能歸真。
即便繁華落盡,也要有繁華作資本。
汪曾祺的語言自是一流,但他給我最大的震撼,應(yīng)該是字里行間所流淌的氣質(zhì):舒緩、自由、淡然、獨立、睿智,隨遇而安。讓當(dāng)時生活處于緊繃狀態(tài)的我感受到放松,見識到何為從容。
他們最相似之處,是對世俗生活的熱愛。
張愛玲一點也不介意別人說自己“俗氣”,甚至沾沾自喜。她對日常生活,懷著一股熱切的喜好。在《公寓生活記趣》里,她說:“我喜歡聽市聲!背鞘兄,擠挨著的人和事,她都非常留意:開電梯的工人,在后天井生個小風(fēng)爐燒東西吃;聽壁腳的仆人,將人家電話里的對話傳給小東家聽……在這些日常細(xì)節(jié)里,她認(rèn)為有著結(jié)實的生計,和一些放低了期望的興致。
而汪曾祺以他煙火氣息十足的文字,贏得了天下吃貨們的愛戴。當(dāng)年《舌尖上的中國》火爆之時,網(wǎng)民們紛紛說,如果汪曾祺還活著,制片人非他莫屬。作為吃貨一枚,我每當(dāng)發(fā)覺自己疲憊不堪,生無可戀之時,就會一頭扎進(jìn)汪曾祺的書里,尋找那種世間萬物為我所愛的熱情。在汪曾祺的筆下,一草一木、一食一粟皆煥發(fā)出光彩。
當(dāng)年張愛玲和汪曾祺,一個被譽為“最后的貴族”,一個被稱作“最后的士大夫”,不知是不是巧合?
但到底,他倆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張愛玲是專才。
她跟簡·奧斯丁一樣,文字范圍很窄。張愛玲只擅長描寫一件事,那就是把人放在一個很壓抑的環(huán)境里,然后寫她們的各種無奈,各種算計。換成其他作家,到這個時候就會申討命運不公,或者反抗家庭和社會。可是張愛玲不會。她就是讓人物很現(xiàn)實的找一條出路,然后活下去;有時候找不到,就讓那人自生自滅,不充當(dāng)救世主。
而且她也只擅長描寫特定階層。見過的東西,就寫的好,不熟悉的東西,就寫的爛。比如那篇《小艾》,描寫底層的婢女,簡直是一塌糊涂。我覺得寫到最后,她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
但是在她所熟悉的生活領(lǐng)域里,她是曠世奇才,對人物的拿捏,到了《紅樓夢》和《金瓶梅》的段位。
汪曾祺是雜家,是“通才”,還是“文狐”,這是賈平凹說的,說他修煉成老精了。
我覺得賈平凹說得一點都沒錯。前不久,我看到一段紀(jì)念沈從文的紀(jì)錄片。汪曾祺先生出來講話,外穿西服,里面套一件深色毛衣。七十多歲的老人,顧盼間雙目有神,一眼能把人看穿,厲害得很?此南嗥,這樣的感覺并沒有,攝影與攝像還是有區(qū)別的。
這樣精通世故的人,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什么能寫,什么不能寫。他一輩子沒碰過長篇,知道自己寫不好。
很多作家的寫作是做加法,他經(jīng)常用減法。枝葉少到不能再少,讓文章生出了奇相,干凈透明。減法的寫作有得有失,得是成就了今天的汪曾祺,失是這樣的寫法,寫不了長篇。
不僅寫不了長篇,汪曾祺還沒有代表作。
張愛玲有,一部《金鎖記》足以讓她寫入中國文學(xué)史。
有人說《受戒》超級好,還有人說《大淖記事》超級好,我覺得好是好,但都不足以代表汪曾祺,哪篇文章都代表不了他。我相信,《受戒》這樣的作品沈從文寫得出,廢名也寫得出。但《金鎖記》除了張愛玲,沒有人寫得出。
唯有所有文章,散文也好,小說也好,它們湊在一起,才組成了汪曾祺,深不見底。
為什么一部作品就足以代表張愛玲,而汪曾祺卻不能?我認(rèn)真想過。
只能說,天才型的作家,和厚積薄發(fā)的作家,還是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
張愛玲對人世的洞察是天生的,而汪曾祺,是后天歷練的。所以,張愛玲對世俗生活的興趣與汪曾祺是不同的。汪曾祺是真正入世的興致,張愛玲卻不是,她對現(xiàn)時生活的熱愛是出于對人生的恐懼,她對世界的看法是虛無的。
虛無的女人,對男人常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由于生活經(jīng)歷的不同,汪曾祺與張愛玲雖然同時代,卻并無交集。
能肯定的一點,汪曾祺是看過張愛玲的作品的,他怎么評價這位女作家,我們不得而知,但會注意到她敏銳的文字是必然的。我相信他未必欣賞這個女子的深刻與犀利。
他骨子里很天真,或者說他對天真有天然的喜愛。你看他如此推崇沈從文就知道了。
張愛玲倒提起過汪曾祺一次。
那時她離開大陸了,無意看到汪曾祺的《八千歲》,汪曾祺對民俗風(fēng)情的了如指掌,以及對美食的敏感,顯然刺激到了同樣敏感的張愛玲,兩個敏感的人共同發(fā)現(xiàn)了別人不那么敏感的話題,應(yīng)該很開心吧。張愛玲為此,寫下了《草爐餅》。
這是他倆絕無僅有的一次心意相通。
命運沒有給再多的機會,讓他們同臺切磋競技。當(dāng)年張愛玲在淪陷區(qū)上海文壇一鳴驚人,汪曾祺還只是一名輾轉(zhuǎn)在大后方求學(xué)謀生的小文青;而當(dāng)汪曾祺大器晚成,修成正果之時,張愛玲已經(jīng)激情不再,喪失了寫作的動力。
后來,歷史選擇同一個時機,讓他們回歸讀者的視野,并且爆紅,作品熱銷至今,于某種意義上說,是朋友之間的惺惺相惜,也是棋逢對手的刺激和喜悅。
至于他們最終是成為朋友,還是對手?答案在上帝手中,于我們,已經(jīng)不重要。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