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夏加爾(1887-1985)生于俄國,早年的猶太人習俗是他根深蒂固的想象之源。馬克·夏加爾是現(xiàn)代繪畫史上的偉人,游離于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xiàn)主義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
畫中呈現(xiàn)夢幻、象征性的手法與色彩,“超現(xiàn)實派”一詞就是形容他的作品而創(chuàng)造。
夏加爾繪畫中獨特的藝術形式:
瑞士的色彩學家伊頓說過:“缺乏結構的象征,內容會被局限在感情表面。
夏加爾的繪畫的形式以自由的構圖,營造多重時空感的穿插,從而代替以往繪畫的單一空間;
幾何形的圖案和具象的景象結合,把過去和將來分割成很多塊面,形成一種過去與現(xiàn)在、內部時空和外部時空的結合。
他不遵循以前繪畫的明暗效果和體積的表現(xiàn),更注重形式、線條在繪畫中的表現(xiàn)和抒情;
運用主觀的色彩和夸張的形式,強調色彩的主觀性和形式的情感效應;
夏加爾是運用色彩與光線的大師,在各個時期的色彩有著豐富的變化:
1910 年以前的色彩都是陰暗濃郁,崇尚質樸色調的高更綜合主義繪畫,自畫像中仍然運用古典主義畫法,即把人物形象融入到深褐色的背景中,給人以莊重、典雅的感覺。
他的色彩從1910年重大的轉變,由于夏加爾受到野獸派的影響,開始運用明快的藍色、綠色、紅色和黃色,畫面的明度和純度均有所提高,色彩變得豐富起來,藍色是夏加爾最鐘愛的顏色,在他的許多畫作中都能看到藍色的存在。
在 1941—1947 年亡命美國時期,戰(zhàn)爭和種族迫害的沖擊使他的畫面中多了幾分凝血般的紅色、黑色和暗綠色,以及夏加爾藝術中所特有的暗示死亡的金色,強有力的渲染恐怖氣氛。
在《白色桀刑》👇大量白色的運用,形象地刻畫由于戰(zhàn)爭而帶來的白色恐怖氛圍和猶太人面對此處境的蒼白無力的心境。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