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戰(zhàn)役是紅軍長征途中一場驚心動魄的作戰(zhàn),也是人民軍隊戰(zhàn)史上一場生死存亡的作戰(zhàn)。此役主要包括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戰(zhàn)斗兩個部分,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又一關(guān)鍵之戰(zhàn)。1935 年 5 月,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后,為徹底粉碎蔣介石企圖憑借大渡河消滅中央紅軍的目的,紅軍先遣隊于 24 日突然襲占大渡河南岸安順場渡口,殲敵 2 個連,繳獲渡船 1 只,控制了南岸渡口。次日,由紅 1 團第 2 連 17 人組成的突擊隊強攻占領了北岸渡口,打垮了敵人的反撲。但由于追敵逼近,缺乏渡河工具,毛澤東和中革軍委領導果斷決定兵分兩路,夾江而上奪取瀘定橋,保證大軍渡江。29 日下午 4 時,由紅 4 團 22 名官兵組成的突擊隊冒著敵人的彈雨,攀著 13 條鐵鏈,沖過大渡河,奪取了瀘定橋。后續(xù)部隊立即渡河攻克瀘定城,殲滅守敵一個團。接著,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大渡河。大渡河戰(zhàn)役的勝利,為中央紅軍北上開辟了通道,徹底粉碎了蔣介石殲滅中央紅軍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圖,粉碎了蔣介石妄想使中央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的美夢。
以史為鑒,精心準備
強渡江河作戰(zhàn)始終是陸軍面臨的一大難題。進攻方必須通過各種手段,對河流的水文、地質(zhì)等情況特別是渡河點以及敵軍設防情況進行充分了解之后,方能制定出正確的作戰(zhàn)方案。
1935 年5 月,中央紅軍通過彝族區(qū)后,被天險大渡河擋住去路。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統(tǒng)領大軍在大渡河邊,就是因為對背水作戰(zhàn)、渡水作戰(zhàn)的特殊性認識不清、準備不足,被清軍圍殲于安順場地區(qū)。蔣介石見中央紅軍走進石達開全軍覆沒之地,狂妄叫囂著要使中央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其實,和 72 年前的石達開相比,中央紅軍所面臨的形勢要嚴峻得多。蔣介石調(diào)集重兵圍追堵截,并制定了把中央紅軍封鎖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礱江以東地區(qū),予以“根本殲滅”的作戰(zhàn)計劃。對于石達開兵敗大渡河,毛澤東同樣清楚。5 月 12 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會理召開了著名的鐵廠會議,就如何突破大渡河防線做了周密部署。毛澤東堅定地說,我們不做石達開第二!中央紅軍過彝區(qū)時恪守民族平等政策,并深入當?shù)乩习傩占抑羞M行耐心訪查,贏得當?shù)厝嗣袢罕姶罅χС郑瑸閾尪纱蠖珊幼龊昧讼绕跍蕚。原國民黨 24 軍參謀長張伯言回憶:“當時拾得紅軍行進路線略圖,沿途大小路徑里程、村落居民,注解非常詳細,好似戰(zhàn)前專人勘察一樣!奔t軍情報全面準確,與人民魚水情深,牢牢把握住了戰(zhàn)略主動,戰(zhàn)略部署思慮深遠,戰(zhàn)術(shù)執(zhí)行雷霆萬鈞。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戰(zhàn)爭的歷史是后來者研究戰(zhàn)爭、審視戰(zhàn)爭、把握戰(zhàn)爭的不竭財富,我們只有注重加強研讀戰(zhàn)史戰(zhàn)例,才能以史為鑒、知史明智。
審時度勢,臨機決策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事情總是在起變化,周全的方案有時也難免要臨機調(diào)整。中央紅軍強渡大渡河確實是險之又險。大渡河水勢兇猛,河寬約 300 米,河中心水深 30 米,水流異常湍急,自古就是兵家談之色變的險地。國民黨軍實行“堅壁清野”政策,在大渡河上下游嚴密布防,并將船只、糧食等物資統(tǒng)統(tǒng)搜走。紅軍先遣隊順利渡河后,大部隊渡河缺乏工具,共有 3只木船(繳獲的 1 只、在渡口下游找到 2 只),最多只能坐 40 人,往返一次需要幾十分鐘,幾萬大軍如果只靠 3 只木船來渡河,不知要多少時日,而架橋在時間和條件上也都不允許,情況十分危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于 5 月 26 日中午趕到安順場,在仔細了解了情況后,審時度勢,果斷決定紅軍沿大渡河兩岸趕向距安順場 160 公里的瀘定橋。毛澤東和中革軍委決定兵分兩路,紅 1 師和干部團為右縱隊,循大渡河左岸前進;紅 1 軍團部、2 師主力和 5 軍團為左縱隊,循大渡河右岸前進。兩岸部隊互相策應,溯河而上,奪取瀘定橋。軍委縱隊和其余部隊從瀘定橋過河。
當今時代,戰(zhàn)場情況瞬息萬變,贏得戰(zhàn)爭就更要在應變中適應戰(zhàn)爭,切實做好應對各種復雜情況的預案,并在軍事實踐中不斷充實完善。特別是在戰(zhàn)場情況發(fā)生突變巨變時,指揮員要快速反應、冷靜處理,準確分析判斷情況、及時調(diào)整作戰(zhàn)方案,做好臨機決策,以決策優(yōu)勢贏得戰(zhàn)場主動。
兵貴神速,靈活機動
中國古代兵家講,兵貴神速,機不可失;兵情主速,乘人之不及。恩格斯也曾指出“時間就是軍隊”。計劃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時,中革軍委果斷地決定避實就虛,聲東擊西,利用敵人的錯誤估計,把敵軍兵力較弱的安順場作為強渡大渡河的突破口;同時另派一支小部隊偽裝主力紅軍,走寧雅大道前往大樹堡,大造聲勢,以吸引和迷惑富林之敵,掩護主力紅軍從安順場強渡大渡河。中央紅軍面對渡船太少的實際,決定分兩路北上瀘定橋。敵軍也急調(diào)兵力開往瀘定橋。誰先一步到,誰就奪得先機。中央紅軍迅速作出反應:提前一天奪橋!命令由“十萬火急”變成“萬萬火急”。28 日,在紅 4 團向瀘定橋急行軍的時候,對岸川軍也在向瀘定橋增援,紅 4 團幾乎是在與敵人隔河賽跑。雨夜行軍,突然對岸增援的敵軍點燃了火把,紅 4 團領導靈機一動,決定也點起火把,讓敵人誤以為是他們的同伙。后來,對岸敵人累得不行,只好宿營了,紅 4 團還在拼命往前趕。一晝夜,紅 4 團邊打邊走急行軍 240 里!終于 29 日清晨趕在敵人前面到了瀘定橋。
兵貴神速,就是要以快制勝,最難得的是時間,最易失的是戰(zhàn)機,F(xiàn)代戰(zhàn)爭首戰(zhàn)即決戰(zhàn),發(fā)現(xiàn)即摧毀,這就要求我們未來作戰(zhàn)要精準計算時間、運用時間、爭取時間,切實提升部隊快速反應快速打擊能力。
信念堅定,英勇頑強
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大渡河戰(zhàn)役,紅軍廣大官兵憑著對中國革命的無限忠誠,發(fā)揚英勇善戰(zhàn)、不怕犧牲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激流里勇進、險路上飆行、鐵索間強攻,與困難斗爭、與時間賽跑、與敵人戰(zhàn)斗。
紅 4 團急行軍 240 里,創(chuàng)下了一晝夜世界陸軍徒步行軍紀錄;強渡大渡河的 17 名勇士在關(guān)鍵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壯舉,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當?shù)?77 名船工“人歇船不歇”連續(xù)擺渡 7 天 7 夜,為奪取瀘定橋贏得寶貴的時間;飛奪瀘定橋的 22 名突擊隊員面對彈雨,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奪取了大橋,打開了中央紅軍北上的通道,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神炮手”趙章成在 17 名勇士前進受阻的情況下,憑借過硬的軍事素質(zhì)4發(fā)4中,壓制了敵人火力,為強渡大渡河立下了汗馬功勞。
聶榮臻曾說,我們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工農(nóng)紅軍,有敵人根本不能和我們相比的政治素質(zhì)和以劣勝優(yōu)的機動靈活的戰(zhàn)術(shù)素養(yǎng),特別是我軍指戰(zhàn)員那種無限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中國革命的偉大的犧牲精神,所以有時能絕處逢生,再開得勝之旗,重結(jié)必勝之果。
從強渡大渡河到飛奪瀘定橋,紅軍不僅創(chuàng)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而且創(chuàng)造了人類挑戰(zhàn)極限的奇跡,這是堅定信念支撐下精神抖擻的進軍。今天,我們的物質(zhì)保障相較以往有了巨大提升,但是我們的頑強意志、必勝信念不能丟,這樣我們不但能在“順境”中所向披靡,更能在“逆境”中出奇制勝。(張德勤)
。ㄕ2019年9月10日《解放軍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