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藝術(shù)動態(tài)] 康德誕辰300周年|保羅·蓋耶:我是如何被康德哲學吸引的

7 已有 413 次閱讀   2024-04-22 16:13
康德誕辰300周年|保羅·蓋耶:我是如何被康德哲學吸引的 

康德(1724.4.22-1804.2.12)是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以一己之力改變了十八世紀德國哲學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他為世界哲學史開辟了一個新時代。日本學者安倍能成曾說,康德哲學是蓄水池,之前的哲學都流向他,后來的哲學又從他這里流出。我國著名的康德學者鄭昕也留下了一句廣為流傳的格言:“超過康德,可能有新哲學,掠過康德,只能有壞哲學!睍r至今日,康德仍是“活的思想家”,他的理想主義可以看作是應對當今時代平庸化的一劑良藥。在2024年——康德誕辰300周年,逝世220周年——澎湃新聞同中國康德學會共同策劃,將陸續(xù)發(fā)布對世界各地資深康德學者的深度訪談,再次挖掘這位哲學家的光輝精神以及對于現(xiàn)今世界的意義。

保羅·蓋耶(Paul Guyer)是近半個世紀英語世界最出色的康德專家之一,對當今康德學界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他于1974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先后在匹茲堡大學、伊利諾伊-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職教。蓋耶教授對康德哲學各個分支均有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他已出版十幾本相關(guān)專著,包括基于其博士論文擴展而成的成名作《康德與審美的主張》(Kant and the Claims of Taste,1979),以及《康德與知識的主張》(Kant and the Claims of Knowledge,1987),《康德》(Kant,2006/2014),《康德導讀》(Kant's 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A Reader's Guide ,2007), 《知識、理想與審美:康德對休謨的回應》(Knowledge, Reason, and Taste: Kant's Response to Hume ,2008),《自由的美德》(Virtues of Freedom,2016),《康德的道德的理性》(Kant on the Rationality of Morality,2019),《門德爾松與康德的理性與經(jīng)驗》(Reason and Experience in Mendelssohn and Kant,2020)。

蓋耶教授編訂的六本關(guān)于康德哲學的論文集當中,有三本屬于“劍橋指南”系列(Cambridge Companion)。他在1986至2016長達二十年時間里與艾倫·伍德(Allen Wood)共同擔任劍橋康德英譯本(the Cambridge Edition of Kant)的主編,也是其中《純粹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筆記和片斷》這三本的主要譯者。除了康德哲學,蓋耶教授在現(xiàn)代哲學研究領(lǐng)域(特別是其美學部分)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三卷本《現(xiàn)代美學史》(A History of Modern Aesthetics,2014)和《哲學家?guī)憧唇ㄖ罚ˋ Philosopher Looks at Architecture,2021)的作者。

保羅·蓋耶在北京大學接受采訪

呂超:您是在哈佛學院獲得學士學位的。我們很想知道您最初是如何被康德哲學吸引的,大學里的哪些課程對您產(chǎn)生了影響,或者說您在中學時代已經(jīng)開始閱讀康德了?

保羅·蓋耶:在美國,高中生進入大學前的最后一年是第12年級。而在我讀11年級時,在一堂英語課(也就是每個人都要上的語言和文學課)上,老師給我們留了一份作業(yè):找到一本你感興趣的文集,閱讀并撰寫一份讀書報告,然后在課堂上做一次口頭展示(oral presentation)。我們大致有兩個星期準備這項作業(yè)。我那時住在紐約市郊的長島。某個周末我到了市里,乘火車回家前在車站書店里看到一本平裝書,那就是休謨的《人類理解研究》。這本書很便宜,只有45美分,相當于現(xiàn)在的5美元或10美元。我買了這本書并在火車上開始閱讀,讀完時覺得它非常令人驚嘆,盡管它的結(jié)論中有一些瘋狂的東西(亦即我們對因果性的信念并不是合理的),它的論證看起來卻很棒,而這一點非常令人迷惑。我寫了一篇簡短的讀書報告,在課堂上做完口頭展示后,每個人(包括老師)都認為我瘋了,但我卻認為這很棒,是這一經(jīng)歷真正讓我對哲學發(fā)生了興趣。

隨后的暑假我參加了為期六周的哲學課,這門課快速地介紹了各種哲學潮流,一個星期是關(guān)于分析哲學的,一個星期是關(guān)于存在主義的,我們甚至可能還上了一個星期關(guān)于中國哲學的課。當我進入哈佛學院讀本科時,我想要學習更多的哲學。實際上,那時我還在考慮成為一名建筑師,但在入學的第一年我擁有了如此出色的哲學老師,以至于之后我就堅持做哲學了。我在本科之前就讀過一些康德,但讀得不多,我確實讀過叔本華,叔本華有一些基于康德思想的關(guān)于因果性的觀點,他在某種程度上試圖對休謨做出回應。當我進入哈佛學院時,我從不同的老師那里對康德發(fā)生了興趣。本科第一年我們上了一門整整延續(xù)一年的人文學大課,這門大課是由兩名哲學系的老師講授,其中一人從前蘇格拉底哲學講到圣奧古斯丁,另一人則講授了現(xiàn)代哲學和更一般意義的現(xiàn)代思想。我在這門課中讀到的一篇文本是《純?nèi)焕硇越缦迌?nèi)的宗教》的第一部分,康德在那里對自由意志問題給出了他的解答。這門課有400多名學生,我們分成不同的小組,由高年級研究生帶領(lǐng)我們這些本科生學習康德的道德哲學。

康德

隨后的第二年,諾齊克開了一門《純粹理性批判》的課。自從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劉易斯(C. I. Lewis, 他也有點兒是康德主義者)于1955年退休后,哈佛已經(jīng)有十二年沒人開設(shè)《純粹理性批判》的課了。劉易斯訓練了許多出色的康德學者,例如查爾斯·帕森斯(Charles Parsons),但他退休后,沒有做同樣工作的人接替他的位置。諾齊克當時還是一位助理教授,他之前沒有研究過康德,也不是哲學史專家。但諾齊克聲稱,對他來說現(xiàn)在是時候研究一下《純粹理性批判》了,而還有比開設(shè)一門課程更好的研究方法嗎?諾齊克不需要成為一位康德專家,他是我遇見的最聰明的人之一,是我遇見的最快的閱讀者和最快的學習者。諾齊克顯然在之前的夏天,或是花了幾個月時間通讀了《純粹理性批判》和當時已有的評注。那是1967年的春季,而這意味著前一年(即1966年)施特勞森的《感觀之縛》和貝奈特的《康德的分析論》已經(jīng)出版了。這兩本書使康德在分析哲學看來變得有趣,而諾齊克也讀了這兩本書,在那個時刻進入康德哲學是非常激動人心的。諾齊克課上的一些學生正在攻讀第一學位,一些學生則在做博士研究。諾齊克再也沒有教過這門課,他并沒有成為康德專家,我或許是那門課上唯一成為康德專家的人。我發(fā)現(xiàn)康德的某些觀點有趣而可信,另一些觀點則非常瘋狂,比如先驗唯心論!都兇饫硇耘小愤@部文本本身在我看來既迷人又充滿挑戰(zhàn)性,我在搞懂它之前都不愿意放下它。其他學生繼續(xù)做其他事了,我則堅持研究康德。

在我進入研究生階段的第一年(即1969到1970年),羅爾斯開設(shè)了道德哲學的課程。他并沒有講授《正義論》,這本專著在之后的一年才出版。在《正義論》印刷之前,他分發(fā)給了我們一些其中的章節(jié),但他實際上是用哲學史材料來授課的。羅爾斯在道德哲學課程中講授了亞里士多德、休謨、康德,或許我們還讀到了密爾。羅爾斯在政治哲學課程上講授了霍布斯、洛克、馬克思,或許他并沒有把康德包括進來。但無論如何,羅爾斯都講授了康德倫理學。我開始對康德倫理學產(chǎn)生了興趣,而在此之前我并沒有在這上面做太多功課。當《正義論》在下一年出版時,位于全書中心的章節(jié)被稱為“康德式的解釋”(Kantian Interpretation)。羅爾斯用康德式的術(shù)語來解釋自己的工作,而這使很多人轉(zhuǎn)向了康德倫理學。羅爾斯當時已經(jīng)有很多學生圍繞康德倫理學在做一些非常有趣的工作了,這些學生大概比我年長六到七歲。在1960年代晚期,是施特勞森和貝奈特使康德的理論哲學變得激動人心并且與當時的哲學思考具有相關(guān)性,而在1970年代初期,則是羅爾斯使康德的道德哲學變得激動人心并且與當時的哲學思考具有相關(guān)性。

之后你可能會問我是如何開始研究康德美學的,這是我博士論文的主題,也是我在第一本書中以及之后一直在寫作的主題。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兩部分。首先,在我準備寫博士論文時還沒有真正研究過康德美學,而且那時候也沒有任何人深入研究過康德哲學中的這一部分。其次,我的父親是一位畫家。他主要靠做廣告藝術(shù)和設(shè)計為生,但他是一位受過訓練的畫家。每次我回家度假時,父親都會立即把我拖到工作室,向我展示他最近的作品,并問我感覺怎么樣。我那時想的是:“我喜歡這幅畫,不太喜歡那幅畫!钡斒悄愕母赣H提出這個問題時,你會想要談點更為實質(zhì)性的東西,所以我就想:“或許從美學中我能找到一些可用的原則。”當然,你從美學史里學到的其中一件事,就是你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原則。你無法以在數(shù)學中找到規(guī)則的方式那樣,在美學中找到允許你對特殊對象做出判斷的規(guī)則。當然,關(guān)于藝術(shù)之于人類生活具有價值的不同方式,你可以得到更一般的觀念。一旦你擁有了這些一般的觀念,你便可以開始以一種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談論個別的藝術(shù)作品了。但你找不到任何“規(guī)則”,你無法“證明”你自己是正確的而對方是錯誤的。然而無論如何,我父親是個思想開明的人。

呂超:您是劍橋版康德全集英譯本的主編之一。我們很好奇如此龐大的工程是如何成功地完成的。比如不同的譯者會對術(shù)語有自己的偏好和各自不同的翻譯方式,您作為主編是如何協(xié)調(diào)所有這些譯者的?

保羅·蓋耶:艾倫·伍德(Allen Wood)和我的確嘗試著制訂某種形式的指導規(guī)范。艾倫和我制作了一張主要術(shù)語表,并將它發(fā)放給所有譯者,同時艾倫和我也將自己作為譯者來看待。我自己堅持如下的翻譯原則,亦即譯本的讀者應當和原始文本的讀者擁有一樣多的、最好是同樣的解釋工作。如果某種東西在德語中是隱晦的和復雜的,那么它在譯文中應當依舊是隱晦的和復雜的。如果某種東西在德語中是清晰的和不含混的,那么它在譯文中應當依舊是清晰的和不含混的。否則的話,假若翻譯將原文中隱晦的東西變得清晰,它就會向讀者關(guān)閉解釋的可能性,譯者就是將自己的解釋強加在作品上。當然,譯者不可避免地總在把解釋強加在作品上,但他需要試著有意識地去克制。譯者應當盡量讓句子保持原樣,當原文中句子很長時,譯文也應當保持長句。當原文中句子很短時,譯文也應該保持短句。

當翻譯《純粹理性批判》時,艾倫和我首先做了第一份草稿,然后修剪,訂正彼此的工作,等等。我有時會回頭看看坎普·斯密的譯本,用他的翻譯來熱身。我發(fā)現(xiàn)斯密不僅把某些長句截成了短句,有時還會把短句拼成長句,因為斯密在英國長大時養(yǎng)成了某種我稱之為愛德華風格(Edwardian style)的寫作方式,他或是有意、或是無意地讓康德聽起來更像一位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的作家。但我們不應當那樣做。我們發(fā)展出了一套指導規(guī)范,并試圖讓每一個譯者都牢牢記住它。

對于挑選譯者我們很有信心。大部分管理工作的成功秘訣就在于挑選好的人來完成所有較低層面的工作。有時候這會涉及到協(xié)商,譯者或許不喜歡我們的建議,我們就會與其爭辯清楚,有時譯者會說服我們,有時我們會說服他們。我們或許會完全不喜歡譯者的工作,把稿子退給他們,要求他們思考如何修改。我們并沒有強加文體上的統(tǒng)一,盡管劍橋設(shè)計了這種類型的東西。假若我們能夠重做整套劍橋康德英譯本,它或許能比現(xiàn)在更加統(tǒng)一化,但它已經(jīng)花了我們太長時間,而我們都太老了。

這件工程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我們真正在尋找自己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人來完成盡可能多的工作。《判斷力批判》最早在由兩位英國哲學家進行翻譯,其中一人去世后我才加入了工作。任何一項延續(xù)了那么長時間的工程都會遇到這類問題:一些人去世了,一些人陷入了爭執(zhí),一些人則退出了。進程中總會存在某些調(diào)整,這有時會涉及到加入新人。至于《純粹理性批判》,除了我們自己,艾倫和我不相信其他任何人。因此我們把這本著作留給了自己來翻譯。至于翻譯之后的修訂工作,我會做好某一部分的第一份草稿,把它交給艾倫。我們兩人當時都有其他工作要做,都在寫自己的書。當艾倫抽出時間時,他就會對我的翻譯提出各種建議,再把草稿返還給我,然后我繼續(xù)在上面工作,反之亦然!都兇饫硇耘小纷g本的成功在于我們兩人擁有不同的技巧。在選擇精確的詞匯(即“措辭”[diction])上,我認為艾倫遠比我要出色,當他建議用這個詞時,他幾乎總是對的。而當涉及“句法”(syntax)時——亦即在英語里找到可讀的方法來保存康德的長句,使句子聽起來非常像康德本人寫的,但在英語中又是可讀的——我則比艾倫出色。我和艾倫是互補的,我通常更喜歡他的選詞,而他通常更喜歡我的句法。

劍橋康德全集要求翻譯全都是新的,而不直接使用過去的譯本。這部分地出于版權(quán)的原因。當然,瑪麗·葛瑞格(Mary Gregor)已經(jīng)為劍橋先前出版的單行本做了一些翻譯,她按照我們的指導規(guī)范和艾倫的建議做了一些修訂,但在《實踐哲學》(Practical Philosophy)這一卷完成之前她就去世了,艾倫最終完成了這一卷的翻譯,所以他可能做了一些修改,但瑪麗·葛瑞格本人卻無法對此做出回應了。然而在其他的地方我們的譯本都是全新的。我們回到康德的原始文本,盡量少地依賴先前的英譯本。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困難的。如果你研究康德很長時間了,那么斯密的《純粹理性批判》譯本將印在你的腦袋里,你甚至能夠聽到它。而我們試圖在腦袋里把它放到一邊,回到康德的原始文本并重新翻譯?档掠泻芏嘀鳌ㄋ囊恍┛茖W著作和小論文——之前并沒有英譯本,而另一些著作的譯本則有些老了。我們盡可能多地從頭開始翻譯,有時碰到非常困難的段落時也會查詢其他譯本。對于《純粹理性批判》而言,我們不僅會查詢斯密的譯本,也會查詢所有英譯本,有時是麥克勒約翰(Meiklejohn)的1855年譯本,或者繆勒(Müller)的1881年譯本,甚至是《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個英譯本,即海伍德(Haywood)的1838年譯本。有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譯者比斯密更為出色地解決了一些特殊的問題。

呂超:您的著作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的接受,在中國也非常受歡迎。但對于一些讀者來說,您對康德的解讀并非完全沒有爭議。有時您似乎把康德的思想描繪成碎片式的,甚至是自己和自己相矛盾的。同時您使用了大量未出版的筆記,有時還會直接批評康德。某些讀者可能會更偏愛艾利森(Allison)或其他學者所采取的為康德進行辯護的立場,很多初學者或許會對您的進路感到一些不安。但非常有趣的是,隨著讀者深入了解您的工作,他們會對您的著作產(chǎn)生更多的同情和喜愛。

保羅·蓋耶: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