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何《詩經》中古人的情感如此樸素、真摯、濃烈和美,為何幾千年后的現(xiàn)代社會,我們人與人之間反而情感淡薄,甚至沒有情感?為什么我們缺乏真情實感?因為我們的主體是癱瘓的、生命是癱瘓的。要想建立起我們的主體,只有通過以儒佛道為代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生命的主體才能有效地挺立起來,我們的生命才能飽滿起來,我們的精神脊梁才能挺立起來。只有每個人的精神脊梁挺立起來了,我們民族的脊梁才能挺立起來。這就叫重筑國魂。重筑國魂的前提是重筑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
文字 | 東方生命研究院
圖片 | 東方生命研究院
文末附視頻
中國文化以儒佛道為代表。在儒佛道文化中,儒家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中之重。以儒家文化為主流,以佛道兩家文化為雙翼,這種儒佛道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至今已長達兩千年之久。近幾年出現(xiàn)了“國學熱”,人們開始熱愛國學,希望從國學中能得到一點什么。尤其是對孩子的教育,很多人都希望孩子們從小就能夠接觸并學習國學,認為學習國學對孩子們的成長會有幫助。為什么要讓孩子們學習國學,尤其是學習儒家的一些經典著作?對此,社會上有一些人作出了解釋,這些解釋各有側重,在此就不一一評論了,我換一個角度跟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當代“國學熱”的根源是很深遠的。西方文化入侵中國已經一百多年了,這一百多年的文化發(fā)展史也可以叫“西方文化東移史”,或者叫“西學東漸史”!皾u”是什么意思?其實就是“入侵”之義,直白地說就是“西學東侵”。日本入侵我們中國是有形的武力入侵,而西方入侵我們中國則是無形的入侵,是文化、思想、價值觀的入侵,這比武力入侵更為可怕。如果是武力入侵,我們可以用武力將其打回去,就像我們國家曾經八年抗戰(zhàn)把日本侵略者打回去一樣。但西方對我們國家的文化入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文明入侵、思想入侵特別難以抵擋。直到現(xiàn)在,我們依然還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方法來抵抗西學的入侵。我們不僅不能有效地把西學趕回歐美去,反而西學在我們東方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越來越肆虐。西學成了我們東方的主流文明,在我們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占有了壓倒性的優(yōu)勢。這就導致了我們祖輩幾代人,還有我們活著的老中青三代人受教育的過程,就是被西化的過程。我們受教育的程度越深,被西化的程度就越深。如果我們當上了博士,我們基本上就被徹底西化了。我們雖然長了一張東方人的臉,卻有著西方人的靈魂;我們穿著東方的服飾、說著中國話,但思維卻是西式的,或者說把西方的精神用漢語表達出來。我們就成了這樣的一種人。
那么,這種狀況持續(xù)的結果會是怎樣?這里面就涉及經驗智慧與般若智慧的關系問題。人類有兩種智慧,即經驗智慧與般若智慧。西方文化所提倡的智慧叫經驗智慧。但除了經驗智慧以外,還有一種智慧:佛家稱之為般若智慧;基督教稱之為神智;儒家稱之為德智,即從德性中顯化出來的智慧,或者稱之為仁智,即從仁性中發(fā)出來的智慧;道家稱之為道智,或者叫玄智。這些只是稱呼不同,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
般若智慧是從德性中發(fā)出來的智慧,因為德性是與生俱來的,是從我們一出生就帶來的。因此,般若智慧是與生俱來的,即德智是與生俱來的。而經驗智慧不是與生俱來的,經驗智慧是后天積累而來的。經驗智慧最大的特色是“經一事,長一智”,我們必須經歷了這件事情,才能增長相關的經驗智慧。人們平常說,老年人比年輕人有智慧,指的是老年人比年輕人有經驗智慧。因為老年人經歷的事情比較多,老年人經歷的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比較多。有句老話說,老年人走過的橋比年輕人走過的路多,老年人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飯多。因此說,老年人比年輕人有智慧。此處的“智慧”特指經驗智慧,而非德智。
說到德智的話,老年人未必比年輕人多,年輕人未必比老年人少。德智與年齡無關,與你有沒有“明明德”有關。如果你不主動地去“明明德”,你活一萬年都不會有德性智慧;如果你現(xiàn)在就努力地去“明明德”,那么你很快就有德性智慧。年輕人可以成為圣人,老年人也有可能是小人。所以說,德性智慧超越年齡,而經驗智慧與年齡息息相關。
經驗智慧與德性智慧在東、西方文化中被重視的程度是不一樣的。西方人特別重視經驗智慧,而以儒佛道為代表的東方文化特別重視德性智慧。因此,東、西方文化造成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建立在經驗智慧之上的。把經驗智慧升華了、系統(tǒng)化了,就會形成各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東方的德性之智成就不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德性之智的升華與系統(tǒng)化,只能成就生命科學。德性之智只能讓我們對生命的內涵更加明白和了解,因此,它只能成就生命科學!洞髮W》《中庸》等儒家經典,以及所有的佛經、道經里面,是找不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即便你把《大學》倒背如流,《大學》里面也流不出自然科學、流不出社會科學、流不出數(shù)理化來,因為《大學》等傳統(tǒng)圣賢經典都屬于“明明德”的學問!懊髅鞯隆笔巧茖W,“明明德”是“明”我們生命真理的科學。學習《大學》,可以更好地讓我們明白生命世界的內涵,但不能讓我們明白外在自然界的內涵。要想明白外在自然界的奧妙、內涵,我們就得學習自然科學,學習數(shù)理化等科目!洞髮W》《中庸》《心經》《金剛經》《道德經》《南華經》等經典,都只能讓我們明白內在的生命真相,讓我們獲得內在的解放。
這又出現(xiàn)了兩種結果,建立在經驗智慧之上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只能為人類帶來外在的解放;而東方以儒佛道為代表的國學與傳統(tǒng)文化能給人類帶來生命內在的覺醒與解放。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解放、不同的自由。自然科學中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的自行車、汽車等是對我們雙腿的解放,我們現(xiàn)在不用靠雙腿走路,我們有汽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自然科學中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的電話是對我們耳朵的解放,如果沒有電話,人與人之間遠距離的溝通就會有障礙,有了電話,人們即便相隔萬里,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實現(xiàn)通話。自然科學中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的電飯鍋是對我們雙手的解放,過去沒有電飯鍋,人們做飯很辛苦,燒一頓飯煙熏火燎,現(xiàn)在有電飯鍋了,看完一集電視劇就可以吃飯了。這也是一種解放。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說,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能給我們帶來外在的解放。
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再怎么發(fā)展,都不能帶給我們內在的解放,解決不了我們的生死問題,解決不了我們的煩惱問題。比如失戀,這是物理學、化學等解決不了的,因為這是內在的問題。人生活在世界上,有很多內在的問題需要面對,如失戀問題、人生之意義和價值問題、存在問題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無法用金錢解決,有的人錢越多,活得越沒勁、越空虛、越頹廢。這些都是內在的問題、主體的問題、生命的問題,與外在無關。這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沒有辦法解決的。要想解決這些生命問題,必須回到東方文化中來,回到儒佛道中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東方文化就是主體的文化,就是生命文化,這是東方文化的長處,東方文化擅長解決這些問題。讓西方文化去做它不擅長的事情,是不行的;讓東方文化去做它不擅長的事情,也是不行的。假如讓東方文化去發(fā)明飛機,是難為它。因為像《大學》等經典里面不包含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通過《大學》等經典也發(fā)明不了飛機。但在《大學》等經典里面能夠找到生命的真相、找到明德、找到親民、找到至善等,以及能夠實現(xiàn)生命的終極關懷。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關系呢?我們應該讓東、西方文化各自發(fā)揮各自的專長。我們不要因為西方文化不擅長解決主體問題、不擅長解決生命問題,就否定西方文化;也不要因為東方文化不擅長解決人類外解放的問題,就否定東方文化。
東方文化能帶給我們什么?東方文化能帶領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找到生命的價值和內涵,找到挺立的主體。人是主體。如何把這個主體挺立起來?這是儒佛道能告訴我們的。即便是很精通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人,也沒有辦法讓我們的主體挺立起來。而東方文化從《三字經》開始,就在挺立我們的主體。這個主體里面包含著人格主體、性格主體、道德(自律道德)主體、審美主體等。這些統(tǒng)稱為主體。為什么現(xiàn)在社會上人們的審美趣味急劇下降,以丑為美,以無恥為榮,以邪惡為榮,以墮落為榮?為什么我們的審美趣味、道德主體如此崩潰?因為我們的主體沒有挺立起來,支撐道德和審美的主體癱瘓著。
我們古人的審美趣味極高,關于這方面可以看看我們古代的書法、國畫,看看我們古代的音樂、戲曲(如京劇、黃梅戲)等,它們都是那么美。我們過去傳統(tǒng)的舞蹈,通過壁畫藝術等就能看出來,可以說是長袖善舞、柔美飄逸,F(xiàn)在很多人卻提倡暴力、歇斯底里。為什么我們的審美趣味每況愈下?因為我們審美的主體沒有挺立起來。道德主體、審美主體等一切真善美的主體都沒有挺立起來。
我們總在社會上呼喊,在電視、報紙、雜志上不斷呼喊。我們喊了幾十年,要大家注意,我們的道德滑坡了,但都沒有用。為什么?因為我們的主體是癱瘓的、殘缺的、侏儒式的,因為所有的審美都是以主體為載體、為基礎的?谔柡暗迷夙懥粒瑳]有主體這個地基,都是空中樓閣。西方文化不能告訴我們主體在哪兒,因為西方文化是經驗智慧,經驗智慧只是讓我們明白客體,讓我們不斷走近客體、走向客體,不是讓我們不斷走向主體。讓我們不斷走向主體、走向內在的是國學,只有國學才能引導、啟迪我們走向主體和內在。
只有當我們的主體挺立了,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談得上道德和審美建設。為什么現(xiàn)代人沒有友誼了?因為我們的情感世界崩潰了,我們情感的基礎、主體崩潰了。只有我們的主體、我們內在的生命不崩潰,我們才能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這情感里面包括友情、愛情、親情等一切情感。為什么現(xiàn)在的人對待一切情感都如此冷漠?為什么古人的情感如此濃烈和美?就像《詩經》,《詩經》的美與意境、情感的表達,哪怕是民眾樸素的友情、親情和愛情,都無與倫比的美!对娊洝氛Q生時,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智剛剛開化,但那時人們的情感都是那么樸素和美。現(xiàn)在我們的文明都發(fā)展了幾千年了,人與人之間反而情感淡薄,甚至沒有情感。為什么?難道我們是在倒退嗎?實際上我們就是在倒退,我們的自然科學在前進,但我們的人文在倒退,生命在倒退,主體在倒退,倒退到了連夏朝都不如!对娊洝防锩嬗泻芏鄡热莓a生于夏朝,都是來自于老百姓,來自于山里砍柴、種地的農夫。我們現(xiàn)在都自稱為文明的都市人,但這只是自稱而已,其實我們連夏朝種地的農民都不如,他們的情感如此真摯、樸素、熱烈、奔放。這可以《詩經》為證。
為什么我們的情感建立不起來,因為我們的主體是癱瘓的、生命是癱瘓的。要想建立起我們的主體,只有通過儒佛道這些經典,才能夠讓我們的主體最快、最全面、最有效地挺立起來。當我們的主體挺立起來了,也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民族的脊梁、靈魂的脊梁挺立起來了,我們自然就明白什么是友誼,什么是審美。那時我們就能真正理解“桃園三結義”那般高度的友誼,就能擁有不亞于古人的深厚友誼,這些都會從我們的身上體現(xiàn)出來。關公就是讀《春秋》長大的,他一手拿青龍偃月刀,一手拿《春秋》?梢哉f,關公的主體很挺立,他的生命很飽滿,充滿著光輝,閃耀著光明的德性。因此關公才會過五關斬六將,不惜生命都要捍衛(wèi)友誼。有了挺立的主體,才能有偉大的友誼誕生。愛情、親情,亦復如是。這些都是在主體挺立的基礎上才能談的。
現(xiàn)在我們的主體癱瘓了,難以呼喚得來真正的友情,也難以呼喚得來真正的愛情。所以說,有愿望沒有用,還得有“道”,有大學之道,有好的方法才行。這個道路和方法就是“四書五經”,就是以儒佛道為代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四書五經”等圣賢經典,我們生命的主體才能有效地挺立起來,生命才能彰顯出來、張揚出來,人們的脊梁才能挺立起來。只有每個人的脊梁挺立起來了,我們民族的脊梁才能挺立起來。這就叫重筑國魂。重筑國魂的前提是重筑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個人的靈魂如何建立?從國學中建立。這就是為什么這幾年來國學又流行起來的原因。國學的流行不過是人們?yōu)榱藢ふ业阶约荷闹黧w、內在的歸宿、生命永恒的家園、道德覺醒的起源。自律道德起源于內在,最終落實到“明明德”這里。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國學、學習“四書五經”等圣賢經典的原因,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最終才能夠達到“止于至善”。
點擊欣賞精彩視頻
(點擊上方文字鏈接查看活動詳情)
(點擊上方文字鏈接查看簡介)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