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其實只做3件事:
自己和自己的事,
自己和他人的事,
自己和天地的事。
可以概括為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人的一生,有兩樣最珍貴的東西:一樣是年輕時的活力,一樣是年老時的智慧。通常是年輕時欠缺經(jīng)驗智慧,而年老有智慧了又失去活力。一個人如果能及早意識到這點,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學到年老時的智慧,并付之實踐,那么這個人的一生一定是非同凡響的。
曾國藩在晚年的時候,寫下了《挺經(jīng)》,回顧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教訓,尤其是為人處世的心法。雖然《挺經(jīng)》還沒寫完,曾國藩就去世了,但《挺經(jīng)》的智慧仍然是影響著無數(shù)后人。在第一章《內(nèi)圣》的開篇,曾國藩對古人功夫,總結(jié)了四端,詳情如下。聽正確的話,一個人可以少走彎路。
一個人,如何是好?只要心安,身強,就是好。
曾國藩認為,想要心安,心泰,那么就需要慎獨。
慎獨,是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詞,出自《文子.精誠篇》:“圣人不慚于景,君子慎其獨也!
慎獨,是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遵循自然之理而行,不管有人監(jiān)督,還是沒人監(jiān)督,時刻都是如此,內(nèi)省而無愧,所以心中坦然,為心泰。
主敬,是宋代理學家程頤提出的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要時常保持一種“敬”的態(tài)度。
《周易》曰:“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
《論語》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
有“敬”的態(tài)度,我們對事業(yè),職業(yè),就會敬業(yè);對家人,老人,就會孝敬;對他人就會尊敬;對天地神明,大自然,就會敬畏。一個人能常常主敬,則自身強大,挺立四方。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如果機關(guān)算盡,最終自己沒得什么好結(jié)果。曾國藩說,求仁則人悅。一個人能善待他人,接人待物仁義,則仁者無敵。與人為善的人,不用特意討好別人,也會得到別人的擁護和喜愛。
有些人,在人前是一套,背后又是一套,這不是誠。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真正的思誠,是做到內(nèi)心忠誠堅定,語言篤實無欺,可以和萬物、天地感應,天地人三才一體,連神都欽佩,更何況是人呢?
總結(jié)來說,人的一生,無論多么忙碌,歸根結(jié)底不過是3件事:自己和自己的事,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身心健全,才能挺立于世;自己和讓人的事,求仁則人悅,仁者無敵;自己和天地的事,思誠則神欽,心胸坦蕩,問心無愧,天地人三才感應。能堅持做到這3點,一個人就已經(jīng)很厲害了,不說貢獻社會,至少不虛度此生。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創(chuàng),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國學、人文、歷史,傳承古老文化。歡迎關(guān)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