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賞析] 靈動與純粹的美--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黃亞偉作品賞析
熱5 已有 7696 次閱讀 2014-08-28 11:05 標簽: 清華大學 河南大學 important 美術(shù)學校 visible黃亞偉,職業(yè)畫家,先后在鄭州黃河美術(shù)學校、河南大學、清華大學等院校系統(tǒng)研習中國畫,F(xiàn)為中國書畫界聯(lián)合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繪畫藝術(shù)研究院副院長、世界名家書畫院理事、北京黃埔大學藝術(shù)學院教授。
《溪山無盡》 90cm×90cm
2000年9月9日為緬懷毛澤東主席創(chuàng)作50余幅毛澤東畫像,在河南臨潁南街村展出,并被南街村全部收藏。2003年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創(chuàng)作110幅毛澤東畫像,在北京展出,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晨報》、《北京晚報》、《中國文化報》等多家媒體及報刊報道宣傳。作品被國內(nèi)外許多著名機構(gòu)和名家名人、企業(yè)家等爭相收藏。曾相繼應邀為中央軍委、天安門管理局、北京軍區(qū)、南京軍區(qū)及政府機構(gòu)創(chuàng)作不同形式的作品。2011年創(chuàng)作的毛主席畫像被天安門管理局收藏。出版有《黃亞偉書畫作品集》、《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黃亞偉》、《中國當代美術(shù)家作品集·黃亞偉》、《書畫家黃亞偉》等。
《補天余材》 68cm×68cm
靈動與純粹的美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黃亞偉作品賞析
文/衛(wèi)如珍
一花一世界,一石一意境。欣賞著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黃亞偉的最新山水畫作,看著一幅幅水石交融的作品,怎一個“美”字了得?禁不住思緒飛揚,是女媧補天多煉的那一塊“玲瓏出自然”之“寶玉之石”,還是王建筆下“上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的那一塊“望夫石”,是時下人們追逐的“瘋狂之石”,還是歷經(jīng)風雨無人問津的自然之石?它們在畫家筆下無不充滿靈動與純粹的美。
《高上流水》 68cm×68cm
靈動的美
靈動蘊育著生命的氣息,靈動具有如明眸善睞般的神韻。黃亞偉的畫作,每一塊石頭無不像一個充滿生命的精靈,它們不僅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凝聚著日月之精華,而且每一塊石頭都刻滿了歲月的年輪,記載了數(shù)不清的風霜雪雨,留下了曾經(jīng)的滄桑印痕;每一片落葉、一棵小草、一片青苔無不像一部電視劇中的配角,關(guān)鍵時刻、關(guān)鍵地方襯托著主人公的高大和亮麗,似等待、似問候、似記錄⋯⋯成為不可或缺的風景;那些瀑布、大河、小溪,從山石交錯中來,從云霧蒸騰中來,仿佛在暢快地奔向大海,又仿佛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地彈奏著生命之交響。
《補天余材》 100cm×50cm
《補天余材》畫作,圓潤光滑的石頭,形狀各異,由近及遠,碧透的水有靜有動,動靜相宜,石在水中,水載石玩,或大或小,顏色各異,整體猶如人間萬象,大的穩(wěn)如磐石,小的似珍珠、賽寶玉,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演繹著不同的角色,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林黛玉,無數(shù)的石頭中沒有一塊有雷同處。
《飛落天河水》 136cm×68cm
《瀑發(fā)銀漢》作品,蒼茫的天地間,早已分不清那飄來的是霧是瀑還是石。石罅飛瀑,這里浩蕩奔馳的生命收斂而為韻律,由動中的極靜,靜中的極動,增添了絲絲禪的韻味,動靜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水襯托的融洽之美,幾棵小草點綴其間,似為石做陪襯,又似與水和聲?吹搅藛?那棉花石,藍底白棉,是在展示那獨有的魅力,還是在體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歡欣?恐怕一切自有人評說了。
《河南云臺山》 90cm×183cm
“光景常新”是一切偉大作品的烙印。黃亞偉也不例外,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藝術(shù)的至高境界。從理論上,他自黃河美校、河南大學等系統(tǒng)學習中國畫后,近年來又進入清華大學繼續(xù)研習,拜訪名師名家。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實踐上,黃亞偉飽覽祖國的名山大川,三山五岳自不必說,燕山、五臺山、太行山、云臺山、大別山、井岡山、韶山等無不留下他的足跡,他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吸吮著大自然給予的養(yǎng)分。
《林泉清韻》 68cm×136cm
黃亞偉用心靈的眼,籠罩自然全景,“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他深諳中國藝術(shù)意境:既須得屈原的纏綿悱惻,又須得莊子的超曠空靈。纏綿悱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萬物的核心,所謂“得其環(huán)中”。超曠空靈,才能如鏡中花,水中月,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謂“超以象外”。他走近自然卻不拘于寫實,而是以奇巧制勝,如散文家,似抒情詩人,隨心調(diào)動著自己的筆墨,用深厚的繪畫功力,以形傳神,以神傳韻,忽如琵琶奏響輕彈慢捻,忽如風暴前夕疾風驟雨,以平常心,在方寸間勾勒出山水相融、石草相依的靈動之美,讓人感受著“虛空中傳出動蕩,神明里透出幽深”的深意。
《青山行不盡 綠水去何長》 68cm×136cm
純粹的美
生活中經(jīng)常有人說,純粹不帶任何雜質(zhì),純粹唯美的東西只有在畫中。黃亞偉的畫總能帶給人這種純粹的美感。石頭在中國人心目中是萬物之基,是鎮(zhèn)宅保平安之祥物,是真實、誠實、樸實、敦實、堅實的人文品格的化身和永恒的象征!笆療o言最可人”,在“上善若水”的水中浸潤,那份奢侈的純粹便只能從畫中體味。
《泉清洗心》 68cm×68cm
黃亞偉無論是筆墨技法還是意境,大多畫面簡潔,遠近各異、虛實相當、疏密穿插、動靜結(jié)合,那些石頭,或粗獷厚重,或小巧玲瓏,無不靈逸俊美,而且溪中有石,石下繞泉,石縫中溪水邊又長著閑花野草、青苔紅果,一幅幅淡雅素凈、充滿生機的畫面,純粹得散發(fā)著花香,純粹得不著一絲塵埃,加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十(石)全十(石)美”、“時(石)來運轉(zhuǎn)”等吉祥美好的寓意,更成為令人賞心悅目的珍品。
《風韻天然》 100cm×50cm
代表作《石泉石美》(十全十美),畫作上雖不全是雨花石,但美得如名家所言——色如明代陳貞慧言:“猩紅黛綠,云橈不一;驗檠蛑瘢驗槭翊ㄥ\,成為鸚鵡紫,或為僧眼碧,或為鵝黃。朱者如美人睡痕,黑者如山猿怪癭。文彩陸離,雖珊珠堆盤,琥珀映觴,無以加是!毙稳缰牟厥瘜<覐堓嗊h云:“癖石之收藏家,常以石之面積大小輕重及其形狀,分門別類而列之,頗足以助靈巖石之美觀!奔y如張輪遠云:“文者,由于石質(zhì)之表面,成其蘊藏。于視力可及之外,因點線交錯,或眾彩六合,或突起不平,且含有自然之規(guī)則,而成也。質(zhì)言之,即石之文,皆有自然之規(guī)則!备鞣N石塊的顏色、形狀和紋路交織,形成了諸種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幾束小花伴其縫隙間,艷而不妖,令人叫絕。
《廬山石韻》 183cm×90cm
《石來運轉(zhuǎn)》也稱時來運轉(zhuǎn),輾轉(zhuǎn)千回,水流直下,兩翼山石,無不負荷著無限的深意、無邊的深情。寧靜而深沉,是那么的純粹,純粹得靜,像泉水怕打擾山石;純粹得深,像童話中的灰姑娘正在做關(guān)于白馬王子的美夢,給予觀者一種澈透靈魂的安慰、惺惺相惜的領(lǐng)悟和希冀。
《泉源流長》 68cm×68cm
中國藝術(shù)早在宋、元時,山水花鳥畫就以“追光攝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為最高理想和最高境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石頭各種變幻莫測的藝術(shù)效果,帶給人意想不盡的審美享受。在黃亞偉所繪的自然生命中,他把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花的精氣神,純粹淋漓盡致地訴諸筆端,令人陶醉,令人欣慰。
《山間幽泉響》 90cm×183cm
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shù)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的宗白華說:“藝術(shù)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xiàn)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diào)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構(gòu)成藝術(shù)之所以為藝術(shù)的‘意境’!秉S亞偉自小心追手摹,悉心揣度,上窺宋元,遠溯魏晉,近觀明清,旁及近代,以久積之深功,創(chuàng)造了自己畫作的意境,境由心生。多年來,他著力不斷地追求著藝術(shù)“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道”,讓我們領(lǐng)略了他的藝術(shù)人生和寄情山水自然的廣博情懷。衷心祝愿黃亞偉把美麗中國的更多美景呈現(xiàn)于世人,藝術(shù)佳境越來越引人入勝!
《石門飛泉》 90cm×90cm
更多信息:www.bjart999.com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