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由法國巴黎市政府與中國文物學會、世界藝術家聯(lián)合總會、法中文化交流中心等機構聯(lián)合主辦的“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中華藝術精品展”甄選北京青年畫家韓殘沙作品兩幅年初在巴黎盧浮宮對外展出并收藏。韓殘沙作品植根于魏晉宋元畫理畫學研究及畫藝實踐,融古通今,迥異于時下浮躁筆墨,具有深刻人文內涵。其作品畫風嚴謹、筆墨典雅超逸的東方文化氣息,受到法國及美國、奧地利、英國、韓國、日本、加拿大、迪拜等各國藝術收藏界人士的廣泛贊譽。
著名藝術評論家柯文輝說:“韓殘沙先生有良好的功底根基,他的作品是青年一代向中國傳統(tǒng)繪畫遺產扎實靠攏的體現(xiàn)。今天的中國畫壇是畫家最多的時代,也是沒有大師的時代。我常說21世紀前40年不可能出大師,因為大師的根要扎在中國文化這棵大樹上,當大樹不夠茂盛的時候,枝葉再漂亮也無濟于事。畫價多高,畫家數(shù)量有多大都不能代表作品能傳世,很多真正的好畫家在民間,也正在成長中,藝術家不要因為眼前藝術市場的浮躁功利而忘了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開拓。只有中國人比西方人富有的時候,西方人才會關注中國畫。金陵八家之首龔賢就曾為一生沒有遇到一個懂畫的人與他暢談繪畫而抱憾終身。寂寞是古往今來成就圣賢的必經之路,韓殘沙先生要適應這個熱鬧的場合可能會很痛苦,但完全快樂也不見得是好事。我們理應尊重每個人的不同,尊重藝術家寂寞地與自己談心,與古人交流并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作品,藝術之路需要朋友的力量來支持,最艱難的時候也許是最有希望的時候,從這一點看來,中國畫的未來是崎嶇而光明的!
據(jù)悉,韓殘沙首次個展將于12月28日在京舉行。中國文化報、北京青年報、北京商報、京華時報、央視網(wǎng)、新華網(wǎng)、光明網(wǎng)、新浪、雅昌、中國網(wǎng)、中國青年網(wǎng)、環(huán)球文化網(wǎng)等眾多媒體記者現(xiàn)場報道了本次活動。
韓殘沙簡介:
韓殘沙,號沙翁,1976年10月出生于北京,職業(yè)畫家,齋號“蓮國法本堂”。幼飫內訓、專意丹青,及長,尤嗜先秦諸子、儒釋道家之學,思接古圣。后于大學畢業(yè)隱遁西山,博覽東西方哲學、文學、戲劇等“萬卷書”,并掌握了西方古典透明畫法、中國傳統(tǒng)諸科畫法。后得到故宮博物院畫伯常老垂教,畫藝日臻完善,是當代畫壇具有深厚國學積淀的通科青年畫家。
繪畫上尊重傳統(tǒng)承繼,植根于魏晉宋元畫理畫學研究及畫藝實踐,其山水初師張大千,后上溯石濤、藍瑛、倪黃董巨,入其堂奧;佛道人物師張大千、禪月大師貫休,花鳥師惲南田、趙昌、宋徽宗,錢選,后常于郊野幽僻之隅,觀鳥蟲動靜游息之態(tài),盡得天地造化之機;書法師陸機、王羲之、西周散氏盤,后遍臨諸家,陶熔各家之長。
繪畫上提出“明心一筆,勝于妄作千筆”,畫風謹嚴、筆墨有禪意,作品雋永典雅、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作品為北京九朝會奢品沙龍繪畫極品推薦、入選北京國子監(jiān)國學藝術精品展,中國書畫名家大展,中國郵政經典國畫郵票、首日封全國發(fā)行,新浪收藏首頁國畫精品;作品刊載發(fā)表于《人民日報》、《世紀人物》等各類媒體雜志并受到我國及韓國、美國、法國、加拿大、奧地利等政府要員及社會知名人士喜愛和收藏。
早年劇本《情定菊花白》由北大劇社香山公演,并著有《莊子綜論》、《金剛經旨要》等,被媒體譽為“迥然時下浮躁筆墨,具有深厚國學積淀的通才畫家”。
殘沙畫論選錄:絕圣棄智也!棄五欲、舍六塵、亦無功名所惑,方可初探畫道玄門。世間多有教人求名逐利之學,少有勸誡少欲無為之論者,于是小道橫行、大道常廢!自古而來,圣賢因此感悟甚多,然此為定數(shù)。自天地生,萬事萬物無不趨離真源,猶如泉水涌溢,漸行漸遠,以致迷于他途,永難復歸!惟有至誠之心以求畫道者,不茍合于眾俗之見,獨行于宇空,如飄沙置于鴻蒙,大忘無我、回風舞雪,縱身大化之中,置萬萬人微詞于不顧,亦不迷于世法而不出。恕不知,法自道生,師明心者方可入大宗師之列。況‘大聲不入里耳’,畫道至境非上根力器者不能領悟也。上根之人,聞之頓生正見,豁然清明;旁根之輩,聽若無聞,視若無睹,更有甚者,如燕雀嘻嘲鯤鵬也。
發(fā)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