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河豚魚詩”話
梅堯臣“河豚魚詩”話
曹 昊
微信版第173期
梅堯臣(1002—1060)是生活在北宋咸平嘉祐年間的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官至國子監(jiān)直講。在英才輩出的北宋文壇,梅堯臣是一個閃光的名字,舉足輕重的大詩人。無疑,他也是皖籍古代最具影響力的偉大詩人。
梅堯臣的詩歌成就,在于他的成功探索和創(chuàng)造,使宋詩已開始不為唐詩所束縛所掩蓋,形成了不同唐音的宋調(diào),從而為宋一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新的天地,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據(jù)很高的地位。
梅堯臣詩歌重視《詩經(jīng)》、《離騷》之正脈,擯棄宋初“西昆體”浮艷空乏之弊,以清麗古淡,純正樸素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著稱。
“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圣俞”(歐陽修語)。梅詩極大地影響著同時和晚出的詩人,如蘇軾、曾鞏、黃庭堅等。著名學(xué)者劉敞,博聞強識,詩文敏贍,歐陽修每有所疑,必致書請益,而他對梅堯臣同樣也是欽慕有加,詩曰:“詩老最前輩,名聲三十秋,篇章被海表,豈獨鄒與魯。今我親見之,執(zhí)鞭乃所求”,① 恭恭敬敬地執(zhí)弟子禮向他求詩、求教。
南宋大詩人陸游對梅推崇最高而醉心最甚,他認為李杜及元和詩家韓、柳、元、白之后最有成就者,唯有梅堯臣,有詩贊曰:“李杜不復(fù)作,梅公真壯哉”;“突過元和作,巋然獨主盟,……粗能窺梗概,亦足慰平生”②。我們也可從他的《劍南詩稿》中,見到多處效宛陵體之作,亦有評家以為陸詩最精深處乃從宛陵得來。
南宋晚期,對于一代宋詩的認識和總結(jié),江湖派成就最高的詩人劉克莊的出語精警:“本朝詩惟宛陵為開山祖師。宛陵出,然后桑濮之哇淫稍息,風(fēng)雅之氣脈復(fù)續(xù),其功不在歐(陽修)尹(洙)下”③ ⑤。此語一出,諸義皆墮,即為歷史公論,梅堯臣及其梅詩的開宗立派的歷史地位被十分明確和突顯出來了。
大凡議及梅堯臣和梅詩總會涌現(xiàn)一個讓人忘不掉和繞不過而不能不說的人,那就是北宋一代文宗歐陽修。
歐陽修與梅堯臣,是真正的道義知己,精神會通,雖名位懸殊之大,卻三十年情契不移,為古今稱道。尤其他們共同致力宋詩革新運動,并以其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建樹,使“宋詩一變”,并衍為群體風(fēng)貌。因之“歐梅”一詞,既為友誼的表征,亦是一種文體、詩風(fēng)的術(shù)語或代名詞。
歐陽修以他與梅三十年間的交往經(jīng)歷,圍繞梅詩的發(fā)展和變化,至少有四個時間段數(shù)次為梅詩寫下了多則序跋、詩話、典章佚事、作品評,闡發(fā)內(nèi)涵,創(chuàng)新理論;梅逝后,他又搜羅梅詩遺稿,親手編定詩集,其情其景,可歌可泣。
當(dāng)我們通讀歐陽修對梅堯臣的詩評,會很有意思地發(fā)現(xiàn)他對梅堯臣的一首即席詩《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尤為激賞,多次聲言誦讀此詩于他近乎有醫(yī)病療疾之神奇功效,故推為絕唱。因此,也引來后世詩人學(xué)者的極大關(guān)注,仿效之,隱括之,褒譽之,貶抑之,余音不絕。我們不妨也讀一讀原詩,是否也會有別樣的感覺?。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
河豚當(dāng)是時,貴不數(shù)魚蝦。
其狀已可怪,其毒已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
庖煎茍失所,入喉為莫邪。
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
持問南方人,黨護復(fù)矜夸。
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
我語不能屈,自愿空咄嗟。
退之來潮陽,始憚饗籠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
二物皆可憎,性命無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禍無涯。
甚美惡亦稱,此言誠可加。④
景祐五年(1038)梅堯臣將解知建德縣令,此時知守饒州的范仲淹約他同游廬山,范席上有客人繪聲繪色聊起食河豚之美味,引發(fā)梅的詩興,即席而成,全座嘆奇。后經(jīng)傳出又為眾口諷誦,一時洛陽紙貴。
其后,歐陽修為此寫下一則詩話,“梅圣俞嘗于范希文席上賦《河豚魚》詩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dāng)是時,貴不數(shù)魚蝦。”河豚常出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云最美。故知詩者,謂只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圣俞平生苦于吟詠,以閑遠古淡為意,故其構(gòu)思極艱。此詩作于樽俎之間,筆力雄贍,頃刻而成,遂為絕唱!雹
“詩話”寥寥數(shù)語詮釋出梅詩的 “好處”,更道盡首兩句的具體“好處”,以“春洲”、“春岸”開篇,狀寫暮春時令的物候,如同眼見,可謂妙盡情理。
再讀下八句,這里由“詠調(diào)”,來了一個大的轉(zhuǎn)折,描繪出河豚其狀之丑,其毒之巨,讓人聞之喪膽,驚心動魄,隱隱貶意,透露出詩人的人文情懷和社會責(zé)任。
最后一長段,是與“南方人”的詰辯。詩中引據(jù)浩博,以前朝文學(xué)家韓愈憚饗籠蛇、柳宗元甘食蝦蟆而改易食性的故事,議論跌宕,縱橫捭闔,深入闡明“美無度”與“禍無涯”以及“甚美必有甚惡”(出自《左傳》)的哲理,進一步深化對“拼命食河豚”的看法。
全詩構(gòu)思奇特,風(fēng)格詭譎,情辭蘊藉,既以文(散文)為詩,又以學(xué)識為詩,深析透辟,富于理趣而又詩味濃郁,是很能代表梅堯臣詩風(fēng)的一首好詩。歐公“河豚詩話”的褒譽,絕非“文人相獎”的溢美。
更有甚者,歐公還曾在“河豚魚詩”后寫過一則跋語:“余友梅圣俞于范饒州席上賦此《河豚魚詩》,余每體中不康,誦之?dāng)?shù)過,輒佳,亦屢書以示人為奇贈!雹拊趯嶋H生活中,歐公又豈止“誦之?dāng)?shù)過”?“屢書以示人”的喜愛,還屢有字比句擬的效仿創(chuàng)作呢。這在歐詩集中不難尋覓,如《初食車螯》寫食蛤蜊詩,“但喜美無厭,豈思來甚遐” 與梅詩“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何其相似乃爾。
南宋學(xué)人陳善筆記著作《捫虱新話》認為歐詩此句,已覺牽強,不似梅詩為切題。而備受歐公影響的蘇軾,其名詩《春江曉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句,亦正是梅詩的精彩化用。此外還有《四月十一初食荔枝》等,亦受益梅詩。
不妨贅言,梅堯臣原本就是東坡的伯樂。蘇軾嘉祐貢舉那份《刑賞忠厚之至論》天才答卷,就是作為小試官梅堯臣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推薦給主考官歐陽修的,故才有后來蘇軾的宏圖大展。
至于其他如曾子固《金陵初食河豚戲書》,范成大《河豚嘆》、《次韻唐子堯教授河豚》等都與“梅河豚”有關(guān)聯(lián),足見其影響既深且遠。
文學(xué)史上寫食河豚詩歌,或者說寫得如此美妙的,梅堯臣可能是第一次,第一人。但與陸游同時的理學(xué)家朱熹卻不甚茍同,認為“歐梅”詩直露,不及楊億等“西昆體”的工巧而渾成,含而不露!吨熳诱Z類》論及梅詩時,疑歐公為朋友情面有盲推瞇頌之嫌,故而持刻薄的詆貶態(tài)度:“不是平淡而是以為枯槁”,“歐公好梅圣俞詩,然圣俞詩也有未成就處”,“圣俞詩不好底多,如《河豚》詩,當(dāng)時諸子說道恁地好,據(jù)某看來只是個上門罵人底詩,只似脫了衣裳上人門罵人父一般,初無深遠底意思。⑦”后有評家見之,反駁“朱批” 的武斷和一偏之見。清中期著名學(xué)者藏書家張宗泰曾批評引用朱子此語的人,同樣也是“脫了衣裳上人門罵人父”的行為,是失掉了分寸,言過其實,詆毀太甚了。
“歐梅”矯枉“西昆”艷俗靡麗之習(xí),不免有“過正”之失,技巧和語言必會有些直率發(fā)露,甚至有些古硬、略輸文采,議論化,散文化等傾向。其實這往往是“大文彌樸”的表現(xiàn),以樸素語言傳達深厚情感,也是錢鐘書先生所闡明的,宋詩“這點不像(唐詩)之處,恰恰就是宋詩的創(chuàng)造性和價值之所在”⑧。
朱熹的“罵人說”,實際上是代表著“為口忘計身”的貪食(河豚)派以及部分所謂“美食家”的觀點,但也或多或少殃及到對全詩的評價和認識。
敬亭山梅堯臣塑像
錢鐘書先生治學(xué)積久貫通,抉前賢著述之隱,得未曾有,其經(jīng)典名著《談藝錄》“宛陵篇”所費筆墨頗奢,品評尤為中肯、精到。歐陽修推崇“春洲、春岸”寫春景句盡工盡善,不可復(fù)得,錢先生在此基礎(chǔ)上獨具眼光抉出梅詩中更好的語句,云:“梅詩于渾樸中時出苕秀!妒澈与唷吩姲l(fā)端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一時傳誦。竊以為不如《送歐陽秀才游江西》起語云:客心如萌芽,忽與春風(fēng)動。又隨落花飛,去作江西夢”;《郭子美見過》起語云:“春風(fēng)無行跡,似與草木期;高低新萌芽,閉戶我未知”;《阻風(fēng)秦淮》起語云:“春風(fēng)不獨開春木,能促浪花高于屋”。此三“春風(fēng)”,勝于“春洲、春岸”之句也⑨”?梢钥闯觯X評推揚的是梅詩的秀氣,尚平淡,溫柔敦厚,寫情事如見。
文字各所主,未可優(yōu)劣論。圍繞“河豚詩”的爭論,從無定論,均是由各人所見為高下。再及食河豚的歷史,雖傳說大禹時代就有,唐代進入宮廷宴席,宋已風(fēng)行,但同樣仍是至今的社會爭論未休的話題。我想當(dāng)今人們?nèi)粽J真讀讀梅堯臣“河豚魚詩”,既是高尚的文學(xué)享受亦不無有益的生活啟示。
————————————
①⑦周義敢 周雷編《梅堯臣資料匯編》,中華書局 2007年8月版 《序言》第4頁。
②③ 朱東潤《梅堯臣集編年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版《敘論》第2頁。
④朱東潤《梅堯臣集編年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117 頁。
⑤《歐陽修全集》北京市中國書店1986年6月版 《詩話》第1035頁。
⑥《歐陽修全集》北京市中國書店1986年6月版 《書梅圣俞河豚魚詩后》第535頁。
⑧錢鐘書《宋詩選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8年版《序言》第13頁
⑨ 錢鐘書《談藝錄》中華書局1984年9月版 《梅宛陵》第167頁。
(作者系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建筑與藝術(shù)學(xué)院講師)
發(fā)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