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郭萬祿的相識完全是一種冥冥之中的不期而遇。
??初春的一個下午,路過墨佛草堂的時候,忽兒想到車上拉的那件書法作品——出門俯仰見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應(yīng)該拿去裝裱了,再不能讓這件書法作品和我一樣在大街小巷里漫無邊際地流浪了。
??走進(jìn)墨佛草堂,這里的主人正和一位清瘦的陌生男子談話。見我來了,主人熱情地介紹說:“你來得正好,這位是從文安來的青年書法家郭萬祿!
??我們聊了幾句,覺得十分投緣。于是,我說:“不如一起到寒舍一邊喝茶一邊再聊,如何?”
??郭萬祿欣然允諾。
??就這樣,在淡淡的燈光下,在淡淡的茶香中,在潔白的宣紙上,在那個任時光流轉(zhuǎn)而傳說依在的夜晚,我們談古論今,暢敘幽情,抱恨見晚,成為知已。
??
??二
??十多年來,為了苦修書法,郭萬祿不辭行千里路,讀萬卷書,遍訪名師前輩,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書風(fēng)。品讀他的書法作品,透過那些滿紙煙云,讓人看到一種既堅守傳統(tǒng)又尋求突變的瀟灑和自信。
??多年前,為了求得書法的真諦,他前去拜訪靜海張孟良先生先生。雖然經(jīng)過多方打聽,但他還是找錯了地方,并且最終與門衛(wèi)發(fā)生爭執(zhí)而被打。蒼天不負(fù)苦心人,當(dāng)他最終找到張孟良先生的時候,先生已是重病在身,不能下地向他親授書法之道。先生坐在輪椅上向他講書道,他坐在旁邊聽了三個多小時。聽完先生的教誨,郭萬祿已不能起身站立,他掙扎了一下,立即昏倒在地。他對書法的癡迷和苦修,感動了張孟良先生。臨別時,先生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讓我看到了書法的希望!
??郭萬祿知道,一成不變地坐在書齋里是不能成就一個優(yōu)秀的書法家。于是,從廊坊開始,郭萬祿開始了用自己的腳步、用自己的心胸來丈量大地的書法苦旅。他先后到北京,到大連,到寧波,到山東,到河南,到豐寧,一一拜訪董欣武、韓征塵、趙錦云等當(dāng)代書法名家。
??有趣的是,郭萬祿到北師大找啟功先生。在北師大,隨便問一個人都知道啟功先生,但是你要問啟功先生住在哪兒?問一千個人都會說不知道。后來,他終于找到了啟功先生住的小院,門卻是朝里鎖著。他不便敲門打擾,就在門口靜靜地等著。從上午一等就等了黃昏,啟功先生總算出來散步了。他忙上前與先生說:“你好,我是廊坊來的……”啟功先生立即說:“廊坊,我知道,我們很近!逼揭捉说膯⒐ο壬泻羲M(jìn)屋長談。
??回憶與啟功學(xué)書法的日子,郭萬祿說:“那是一生中幸福的日子。自從先生仙逝后,我只有在不斷的回憶中追憶那些日子了!比缃瘢鹿P時會出現(xiàn)啟功體的筆意。他說:“并不是我去刻意學(xué)啟功體,而是一落筆就會想到啟功先生,心生景仰,自然而然會寫出先生的筆意來。”
??
??三
???每次,我在一旁觀看郭萬祿從容不迫、心靜神閑地寫字,傾聽筆墨從宣紙上劃過的沙沙聲,是一種妙不可言的享受。讓人想起蘇東坡的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睍ㄖ睿脖M在其中啊。
??愿更多的書法愛好者也能傾聽到郭萬祿的心聲!
??
??初春的一個下午,路過墨佛草堂的時候,忽兒想到車上拉的那件書法作品——出門俯仰見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應(yīng)該拿去裝裱了,再不能讓這件書法作品和我一樣在大街小巷里漫無邊際地流浪了。
??走進(jìn)墨佛草堂,這里的主人正和一位清瘦的陌生男子談話。見我來了,主人熱情地介紹說:“你來得正好,這位是從文安來的青年書法家郭萬祿!
??我們聊了幾句,覺得十分投緣。于是,我說:“不如一起到寒舍一邊喝茶一邊再聊,如何?”
??郭萬祿欣然允諾。
??就這樣,在淡淡的燈光下,在淡淡的茶香中,在潔白的宣紙上,在那個任時光流轉(zhuǎn)而傳說依在的夜晚,我們談古論今,暢敘幽情,抱恨見晚,成為知已。
??
??二
??十多年來,為了苦修書法,郭萬祿不辭行千里路,讀萬卷書,遍訪名師前輩,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書風(fēng)。品讀他的書法作品,透過那些滿紙煙云,讓人看到一種既堅守傳統(tǒng)又尋求突變的瀟灑和自信。
??多年前,為了求得書法的真諦,他前去拜訪靜海張孟良先生先生。雖然經(jīng)過多方打聽,但他還是找錯了地方,并且最終與門衛(wèi)發(fā)生爭執(zhí)而被打。蒼天不負(fù)苦心人,當(dāng)他最終找到張孟良先生的時候,先生已是重病在身,不能下地向他親授書法之道。先生坐在輪椅上向他講書道,他坐在旁邊聽了三個多小時。聽完先生的教誨,郭萬祿已不能起身站立,他掙扎了一下,立即昏倒在地。他對書法的癡迷和苦修,感動了張孟良先生。臨別時,先生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讓我看到了書法的希望!
??郭萬祿知道,一成不變地坐在書齋里是不能成就一個優(yōu)秀的書法家。于是,從廊坊開始,郭萬祿開始了用自己的腳步、用自己的心胸來丈量大地的書法苦旅。他先后到北京,到大連,到寧波,到山東,到河南,到豐寧,一一拜訪董欣武、韓征塵、趙錦云等當(dāng)代書法名家。
??有趣的是,郭萬祿到北師大找啟功先生。在北師大,隨便問一個人都知道啟功先生,但是你要問啟功先生住在哪兒?問一千個人都會說不知道。后來,他終于找到了啟功先生住的小院,門卻是朝里鎖著。他不便敲門打擾,就在門口靜靜地等著。從上午一等就等了黃昏,啟功先生總算出來散步了。他忙上前與先生說:“你好,我是廊坊來的……”啟功先生立即說:“廊坊,我知道,我們很近!逼揭捉说膯⒐ο壬泻羲M(jìn)屋長談。
??回憶與啟功學(xué)書法的日子,郭萬祿說:“那是一生中幸福的日子。自從先生仙逝后,我只有在不斷的回憶中追憶那些日子了!比缃瘢鹿P時會出現(xiàn)啟功體的筆意。他說:“并不是我去刻意學(xué)啟功體,而是一落筆就會想到啟功先生,心生景仰,自然而然會寫出先生的筆意來。”
??
??三
???每次,我在一旁觀看郭萬祿從容不迫、心靜神閑地寫字,傾聽筆墨從宣紙上劃過的沙沙聲,是一種妙不可言的享受。讓人想起蘇東坡的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睍ㄖ睿脖M在其中啊。
??愿更多的書法愛好者也能傾聽到郭萬祿的心聲!
??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