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大書法家祝允明曾說:“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此句,可以說是書法學習的經(jīng)典之說。 那么什么是“功”呢?“功”就是筆墨功夫。什么又是“性”呢?“性”就是寫字人的學識修養(yǎng)。學書法,二者不可偏一。“功”是入,是師承,是書之本源!靶浴笔浅觯抢^承出新,是學而有成!肮Α闭呤乱,“
-
書法書法,就是要有法,當然更要講法,沒法、不守法或不講法豈不亂了套。但“法”并不是絕對的,也有個活學活用的問題,往“死”了學也是不可能達到高境界的。書法在歷史上就經(jīng)歷了從法中之法到法外之法,再到無法之法的發(fā)展過程。書法發(fā)展到唐代,達到了“尚法”的頂峰。在禪宗的影響下,宋代“尚意”之風大興,“無法之
-
一、談品格 要踏實,不要好高騖遠,要多讀書。 待人以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吹,不要作假,要戒驕戒躁。 與朋友交必能盡言,揚善改過,不能如此,只好避之,不與同惡也。——與莊希祖談 學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樣的人,就寫什么樣的字,學會做人,字也容易寫好。 學問不問大小,要學點東西,不
-
清代初期的書法是在明代書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雖有所變化,但不很顯著。整個清代有許多人學習董其昌的書法,如沈荃、張照、陳希祖及近代吳永等人。王鐸的書法工力很深,楷書、行書、草書都很成熟,很有氣魄,自成風格,尤其擅長臨王羲之的草書帖。傅山的書法技能全面,楷、行、篆、隸、草都能寫。他的字冊或字卷往往
-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無論是初學書法,還是小有成就抑或是有建樹的書家,都離不開臨帖,離不開對傳統(tǒng)的的遵循和繼承。在書法實踐中,臨摹與創(chuàng)作互為彼此,創(chuàng)作有境界的高下,臨摹也有功底的深淺,而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才是提升書法技藝的根本所在。臨摹與創(chuàng)作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的過程,即,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有不斷
-
草書怎樣能夠寫出美來,這是每一個草書作者每時每刻都會遇到的問題。我認為,通常的辦法是多臨帖,但光臨帖是絕對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多讀貼,要多分析、揣摩先賢大師們在筆法、章法、墨法、意境等等方面是如何操作的。寫草書,讀貼太重要了,以我本人的經(jīng)驗,每天臨帖之余,我會拿出更多的時間讀貼,甚至一本貼曾讀過無數(shù)
-
藝術品是洗錢的最好渠道之一。中國藝術品市場原本只是貪官、國企高管通過國際洗錢組織洗錢所制造的泡沫。在這個洗錢制造的泡沫的帶動下,中國類似石頭、書畫等這些沒有實質性社會價值的虛擬資產將會被炒到幾百萬億的規(guī)模。國內的泡沫經(jīng)濟已經(jīng)嚴重沖垮了實際勞動者的生產力價值,中國實際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價值
按照發(fā)布時間排序